首页 理论教育清代南方唱书研究:揭开三、五五七五格韵文唱词之谜

清代南方唱书研究:揭开三、五五七五格韵文唱词之谜

【摘要】:姚逸之先生将其称为“山歌类”句子结构形式,云“山歌,有套数,每套四句或五句,四句系‘五五七五’格;五句有五字或七字的两种,每套为一韵”。[5]此唱书“五五七五格”成套句子类型凡57 套,隔句押韵,每套换一韵。招兵达五营,田思群率人攻打长乐县城,劫狱,救出了王启福的母亲,惩办了县令乔太爷。

姚逸之先生将其称为“山歌类”句子结构形式,云“山歌,有套数,每套四句或五句,四句系‘五五七五’格;五句有五字或七字的两种,每套为一韵”。[4]这种句子格式在敦煌文献和明成化刊本说唱词话中尚未见到,应是清代南方唱书在继承前代的句式格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的“变异格”。清代,这种格的句式主要应用在山歌类长篇叙事诗中,江西地区的山歌,尤其是兴国山歌用得比较多。

《土家英雄田思群》就采用了这种格,如:

大清土传孙,七代坐龙廷。南北两京十八省,年年出新文。

湖北始姓楚,一省管十府,长阳长乐县两处,宜昌府所属。

长阳地虽小,出过白莲教,嘉庆元年把反造,头目覃佳耀。

有一林之华,神通又广大,黄柏山上把营扎,一心夺中华。[5]

此唱书“五五七五格”成套句子类型凡57 套,隔句押韵,每套换一韵。1284字。

《土家英雄田思群》是由“一位不识字的七十多岁的老人田祥模口头背诵出来”而流传下来的“唱书”。讲述了“田思群造反的故事”。田思群又名田士信,湖北长阳县土家族人,因排行老三,自称“田三老子”,人们称他为“田三爷”,读过四书五经,练过武术。他起义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对清统治者残酷压榨贫苦百姓极端不满”,二是受到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咸丰六年(1856)准备起事,但事情泄密,族长田青远来搜捕他,他逃跑了。同治三年(1864),田思群的结义兄弟王启福被长乐县令逮捕入狱,王越狱逃走,藏于田家,长乐县令将王母逮捕入狱中,思群于八月初三入长乐城去营救王母没有成功。长阳、长乐两县令,要田氏宗族将思群捆送县衙,族长要捉拿田家三兄弟,田思群找到族长田青远将其杀了。他回到资丘潘家冲,将其妻子谢氏、儿子雷生,迁移黄柏山。之后,即在潘家冲聚众举旗起事。招兵达五营,田思群率人攻打长乐县城,劫狱,救出了王启福的母亲,惩办了县令乔太爷。湖广总督杨寿昌上奏朝廷,同治帝令清军去镇压,田思群率领千余义军驻扎株栗寨,清军多次攻打,都以失败告终。“唱书”中云:“冬月二十九,偷袭鸭子口,躲在母溪山背后,候住把营偷。母溪打一仗,四下放抬枪,河里官兵死个光,找不到名堂。”但由于石羊滩大战取胜后,田思群产生了麻痹思想。同治四年(1865)正月,清军唐协和以皇帝谕旨,派和田思群关系甚好的田崇故去招安,田思群和六首领下山投诚,唐让缴出器械,田带所率人马与清兵发生交战,终因寡不敌众而被杀,思群和六位首领死后,起事义军无人率领,正月二十八日,清军攻破株栗寨,惨遭杀害者,不计其数,田思群的母亲、妻子、儿子被一起解送省垣,起义至此失败。[6]

江西“唱书”《酒色案》,也是这样的格式,如:

天上日月星,地上万物生,君王有道民沾恩,皇王坐北京。

闲言且丢开,驾台听开怀,襄阳樊城两交界,有个张员外。

住在张家庄,姓张名大昌,娶妻徐氏女贤良,生下小儿郎。

……

七岁上学堂,一目观十行,吟诗对答世无双,提笔写文章。

当今开科考,培根把名标,头名状元他取了,圣上要保朝。[7]

湖北监利“唱书”《茶客珠宝案》,讲述的是湖北当地发生的一件匪徒抢劫珠宝案,同是这样的格式,如:

光绪登金殿,乾坤大改变,劫抢不住那一边,匪人闹反天。

男女在世间,莫贪无义钱,谋事在人成在天,报应在眼前。

奉劝读书郎,用心观文章,一举首登龙虎榜,四海把名扬。

……

为官要心正,不贪贼贿银,哪怕圣旨到来临,稳坐心不惊。

奉劝当世人,近在你自己,作恶莫说无报应,远在你儿孙。[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