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清代南方唱书研究成果及演唱形式

清代南方唱书研究成果及演唱形式

【摘要】:“昭通唱书”的演唱形式十分简便,一人讲唱,以唱为主,不用乐器伴奏,唱书人都是业余爱好,不以唱书为职业,只要有一定文化,可以读通唱书又会唱唱腔的都可以演唱,应邀的唱书者也不收报酬。“昭通唱书”多在农历正月春节期间和农闲季节演唱。据昭通东风公社北坡生产五队63岁的王开德老人说:“喜爱听书的人家,家庭和睦,尊老爱幼,家风也好。”可见,年长者常把听书看作是对青年人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昭通唱书”的演唱形式十分简便,一人讲唱,以唱为主,不用乐器伴奏,唱书人都是业余爱好,不以唱书为职业,只要有一定文化,可以读通唱书又会唱唱腔的都可以演唱,应邀的唱书者也不收报酬。按传统习惯邀请者要备茶略微招待,听众围着大炕席地坐听唱。

“昭通唱书”多在农历正月春节期间和农闲季节演唱。丧亡嫁娶或平常闲暇也有唱的。讨亲嫁娶和丧亡祭葬讲唱的内容、唱腔都有较为严格的区别。办婚事时多讲唱歌颂美好姻缘和坚贞爱情之类的内容,如《柳荫记》《摇钱树》等;办丧事时多讲唱宣扬忠孝节义等伦理道德方面的内容,如《大孝记》(又名《目连救母》)、《三孝记》(又名《安安送米》)、《二十四孝》《曹安杀子》等。另外,也可以从其他唱本中选唱这类内容的片段,如《大孝记》中的《董永卖身》、《柳荫记》中的《英台送妹》、《三国演义》中的《桃园结义》等。办丧事时唱唱书的唱腔低沉,较为悲切忧伤,其他场合一般不这样演唱,因而,有人把这部分内容不列为“唱书”范畴,单独称之为“唱孝歌”(亦称为“送亡孝歌”)。

唱书的唱本曲目,黄林在昭通地区搜集到的有这么一些:《柳荫记》、《蟒蛇记》、《鹦哥记》、《卖花记》、《红灯记》、《大孝记》、《三孝记》、《金铃记》、《八仙图》、《罗衫记》、《滴水珠》(又名《四下河南》)、《沙灯记》、《香山记》、《朱砂记》、《三元记》、《龙牌记》、《白鹤传》、《修真传》、《清官图》、《富贵图》、《凤凰记》、《元龙太子》、《小乔哭夫》、《目连救母》、《包公出身》、《摇钱树》等。

这些唱本中大多数是宣扬“善恶到头终有报”(见《鹦哥记》)、“行好之人终须好,行恶天也不容人”(见《罗衫记》)、“有忠有孝女佳人……忠考双全万古名”(见《罗衫记》)、“忠孝节义为仁义,十恶不善祸临身”(见《鹦哥记》)等“因果报应”“忠孝节义”思想,以及“吃人一点清泉水,必当涌报滴水恩”(见《罗衫记》)、“真人面前不说假,假人面前不说真”(见《鹦哥记》)等处世哲理,所以在民间常流行有“看戏长智,听书识理”的谚语。

据昭通东风公社北坡生产五队63岁的王开德老人说:“喜爱听书的人家,家庭和睦,尊老爱幼,家风也好。”可见,年长者常把听书看作是对青年人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罗衫记》中有这样的唱词:“半耕半读家声振,闲将小说启朦胧。愿得世人依书对,家齐国治好安身。”[6]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唱书活动与人民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