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20世纪80年代湖北武汉地区盲人唱书组的研究成果

20世纪80年代湖北武汉地区盲人唱书组的研究成果

【摘要】:“盲人唱书组”名称的发现,源于在湖北武汉地区搜集到的唱书册子,这些唱本封面均为12.7cm×8.7cm,可随身携带,册子封面上写有“武汉市武昌盲人唱书组”,也有的只写有“盲人唱书组”字样。在湖北武汉地区,“唱书”表演活动及其演唱所使用的“文本”,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文革”前后还普遍生存和流行着。这也是“唱书”在新时代呈现的新面貌。

“盲人唱书组”名称的发现,源于在湖北武汉地区搜集到的唱书册子,这些唱本封面均为12.7cm×8.7cm,可随身携带,册子封面上写有“武汉市武昌盲人唱书组”,也有的只写有“盲人唱书组”字样。从书面尺寸、版本等方面分析,这些册子应是武汉市盲人唱书组统一编印的,有《十劝家庭和》《梁祝姻缘》《十二月花名》《劝世文》《奉劝全家贤》《白扇记》《新劝家庭和》等。

这些铅字印刷小册子内文中出现了“计划生育好,人人体会到,一儿一女一枝花,多了是冤家”“实现四个现代化,祖国更强大”“全国八亿人甚多”等字样,这些字样的出现涉及三方面的历史背景:第一,1971 年至1978 年间,国务院批转了《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这个报告标志着全国城乡全面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始;第二,1975 年,周恩来总理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重申了在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第三,1980 年,中国人口达八亿。所以,这些小册子应是1975 年至1980 年间编辑印刷发行的。同时,内文中出现“孝”“才子佳人”“帝王将相”“风花雪月”等内容,也体现了这个时期所呈现的对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形式、文艺形式的重新审视和回归。

从功能和作用分析,“盲人唱书组”是会唱书的盲艺人组织,这些盲艺人也可称为“唱书人”,因为视力的问题,这些“唱书人”是看不见小册子上面文字的,即使是有着模糊视力的盲艺人也不看这些小册子。这些唱书小本是给明眼人看的。小册子的编纂过程是这样:盲艺人通过听明眼人讲,或者利用收音机电视机了解到国家政治政策之后,按照七字句、十字句等唱词形式以及“隔句押韵”的规则,将“唱书”编出来。这些小唱本属于让群众了解政治政策和学习文化的“民众通俗性读物”。其还有一个功能,通过售卖书册盈利以贴补盲人生活。例如:《劝世文》(下册)封面下方印有“向听购各位表示致谢”,在册子末尾云:“凡是当家人,十劝买一本,无事唱得大家听,教导一家人。”这些故事既贴近生活,又不乏历史知识;语言既通俗直白,又幽默风趣;故事既曲折生动,又反映着民众的精神面貌,所以受到了民众热烈的欢迎。

在湖北武汉地区,“唱书”表演活动及其演唱所使用的“文本”,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文革”前后还普遍生存和流行着。盲艺人在传统曲目的基础上又改编、新编了一些曲目,这些曲目与当下的政策、新闻以及新时代民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其中不乏歌唱新中国、宣传党的政策的篇目。此时,“唱书”的性质由纯粹娱乐性稍微带上一些政治倾向。反观盲艺人的文本编纂形式,内容虽然有变动,形式仍然使用传统句格句式、押韵体例。这也是“唱书”在新时代呈现的新面貌。这样既保存了“唱书”艺人的饭碗,又使得唱书为现实社会服务,还能延续其传承许久的体例,达到使唱书接续发展、流行长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