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唱书”采用严格的七字句韵文和“三三四”格式的十字句韵文为主,间杂说白的形式。清代流传在北京、天津、东北地区的“子弟书”,在当时也被称之为“单唱鼓词”,是八旗子弟编撰和演唱的一种用于自娱自乐的曲艺。南方唱书唱词字句体式的严格性,已经和“子弟书”的“单唱鼓词”的字句体式相差很远很远了,这也许就是两种曲艺......
2023-07-25
北方曲艺曲种随着地域生态环境和时代的变化发生着变化,除了上文提到的北方流传最为普遍的鼓词之外,还有民歌、秧歌、民谣等,其随着地域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与南方唱书风格曲调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下面以晋陕黄河大峡谷山西沿岸出现的三种曲艺曲种为例来分析。
晋陕黄河大峡谷上游的河曲是晋西北通往内蒙古的重要交通要道,“河曲民歌”是这里的典型曲艺代表,反映了在恶劣自然环境和生存危机逼迫下,人们所经历过的苦难与喜悦,也是对当地生活的真实写照。如《一拉一拉好难活》:
哥哥走妹子拉,一拉一拉好难活。[5]
《背起铺盖哭上走》
走三步,退两步,腿把把好比绳拴住。[6]
《真魂魂跟上你走了》
哥哥走出二里半,小妹妹还在房上看。[7]
《五歌放羊》:
六月里,二十三,五哥放羊在草滩,身披蓑衣他手里拿着伞,怀中又抱上放羊的铲。[8]
《羊倌歌》:
一朵朵白云(呀)天上(哟)飘,一群群那肥羊青草湾湾里跑。[9]
《受苦人在外谁心疼》中:
从这些“民歌”句子形式中,可以看到句子形式虽然仍然以七字句为基础,但是出现了大量的三字句、六字句、八字句、九字句、十字句、十一字句、十二字句,这种句式的出现和当地恶劣自然环境下激发出的昂扬斗志有关,也与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双重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北方的民歌,普遍显示出一种自由、灵活、随意的气氛,当然这种语言风格和字句形式和南方唱书不同。
第二,晋陕黄河大峡谷山西沿岸中游地带,是清代黄河水运遇阻,船只由水路改为陆路的地方。以临县碛口最具代表性,碛口曾经是重要的商贸集镇,黄河船运水上运输和驼队马车陆路运输的长时间繁荣,造就了船工行和车夫业的繁盛,加之粗放的商业活动,使得文化带有了鲜明的市井属性。主要曲艺曲种有伞头秧歌、九曲黄河阵、盘子会等,体现着黄河流域集镇世俗文化特色,其唱词比较整齐,押韵。[11]例如秧歌《卖菜》片段:
家住临县碛口镇,西头村里有家门。我的名字叫高登荣,种蔬菜我是第一名。云瓜葫芦卷心台,西红柿子茴子白。茄子尖椒芹子菜,水葱芜菜也捎得来。[12]
《名妓冯彩云》片段:
乾隆年间国太平,边关稳定民安生。黄河上水路运输船筏不停,因此上碛口码头日渐繁荣。斗又转星又移二百余春,民国初年碛口兴盛达到顶峰。汾平介孝还有那太谷的商人,都来到碛口镇开张经营。[13]
伞头秧歌是一种即兴随意编成的秧歌,虽然以七字句为主,但是也看到其中出现了许多的八字句、十字句、十一字句、十二字句等多字句情况,并带有口语化语言的色彩,当然这种语言风格和字句形式同样和南方唱书不同。
第三,晋陕黄河大峡谷山西沿岸下游属于晋南地区,这里接近中原富庶之地,自然条件优越,人文历史丰厚,形成历史上所谓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河东文化圈,被史学家誉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流传有民谣、干板腔、家戏、花鼓秧歌等多种各具特色的民俗艺术形式,自由欢快,形式更为灵活。[14]例如民谣《说亲》:
红花红花开圆啦,四家媒人都来啦。先来哩,你坐下,后来的,你过家。咱女子,十七八,蓝绵子腿腿得不会扎,光会纳外双圪叉。和下的面像石头蛋,擀下面一张纸,切下面一条线,下了锅里莲花转,挑了筷子上打秋千,吃了嘴里抽丝线。[15]
干板腔《俩亲家吵架》:
四碟子八碗我占(见)啦,你就不(把)人团(骗)转啦。一碟得萝卜展展内,一碟得白菜板板内,一碟得芹菜杆杆内,一碟得洋葱片片内,还有麻着得浅浅(碟)内,洋(盐)颗得瞅哩显显哩,这是哪出哩点点内,你怎咀捏哩扁扁哩?[16]
从唱词可以看出,晋南民谣、干板腔的用词除了七字句外,还包含了众多的三字句、六字句、八字句、九字句、十字句等,自由转换,轻快灵活,传达着丰富的生活气息。当然,这种语言风格和字句形式也和南方唱书不同。
总体来说,北方鼓词在北方曲艺中是相对规范的一种曲艺形式,它和南方唱书虽然语词字句形式不同、风格也相异,其语词字句形式和南方唱书还是比较接近的。但是其他类型的北方曲艺曲种随着产生地域和环境生态的不同,则与南方唱书规矩的七字句、十字句的语词字句格式渐行渐远,呈现出北方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互相结合形成的自由奔放、肆意汪洋的艺术风格。字词句式中出现的少字句、多字句情况,也正反映了北方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互相交融形成自由、灵动的思想生态。北方鼓词和北方曲艺曲种中出现的这样语词字句格式,有利于感情的自由宣泄,而南方唱书则有着传统文化中循规蹈矩的语词字句格式和较为保守雅致拘束的风格导向。所以北方曲艺曲种从风格和语词字句格式上与南方唱书相比较,二者属于截然不同的两种艺术风格。
有关清代南方唱书研究的文章
“南方唱书”采用严格的七字句韵文和“三三四”格式的十字句韵文为主,间杂说白的形式。清代流传在北京、天津、东北地区的“子弟书”,在当时也被称之为“单唱鼓词”,是八旗子弟编撰和演唱的一种用于自娱自乐的曲艺。南方唱书唱词字句体式的严格性,已经和“子弟书”的“单唱鼓词”的字句体式相差很远很远了,这也许就是两种曲艺......
2023-07-25
宝卷开篇均有上香以及邀请诸佛来临的唱词或语言,结尾往往有“回向”。[19]杭州南词《雷峰塔》: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治乾坤。姓许名仙年十八,未有门当户对亲。[20]从宝卷的卷名、开卷词和充满宗教色彩的正文内容可以看出,宝卷有着鲜明的辨识度,其和唱书是有很大区别的。......
2023-07-25
“安顺唱书”除了前面所提到的“闲暇时用方音朗诵散流在当地的唱本自娱,不时吸引一些人围坐聆听,逐渐形成一种能唱者捧书照本宣科,爱听者趋附聆听的十分随意的演唱方式”外,还有一种主要的“地戏式”演唱方式。而“安顺唱书”的文本和表演形式中则体现出一种复杂的“历史社会记忆”之“遗存”。......
2023-07-25
威信,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地区云贵川交界处,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曹先生谈到唱“唱书”不是随意唱,“唱书时有规律的,从起唱到收唱,音长音短、音低音高,都是有规矩的”,尽管这样,对于完全是一个套路重复演唱的“唱书”,听别人唱得多了,也能够“无师自通”学会唱了。......
2023-07-25
而在“唱书”中,这些人物是不直接出场的,往往以第三人称的方式交代出来,或者将对白融入七字句、十字句唱词中。[33]上例说白中出现了大量的人物直接对话,且出现了除“白”“唱”以外的“引”“曲”字等标示正文中唱词说唱的文字,这在“唱书”中是没有见到的。[34]如上例,唱词中虽然均是以七字句为主,但也出现了大量多字句形式的“杂言”句子,不像唱书中即使出现十字句,也是以严格的“三三四”句式来呈现。......
2023-07-25
在清代史料中检索“唱书”这一语词,有三种解释类型。第一种范祖述《杭俗遗风·南词》中谈到“南词”演唱者被称为“唱书先生”,从这一点来说,“南词”也可被称之为“唱书”,所以“唱书”应是清代一种曲艺曲种的名称。结合蒋士铨描写的“杭州南词”演唱情况,可以说“南词”是在清代乾隆至清末时期流行于浙江杭州地区的一种曲艺曲种,这也可以说“南词”是清代浙江地区流行的一种“唱书”形式。......
2023-07-25
同名的石印本有两个版本,其中第一个《乌盆记全传》属于清末翻刻本,线装,四针眼,系合订本,由《乌盆记全传》和《三下南唐》两部分组成,系上海元昌印书馆发行,页面18.5cm×12.5cm,板框17.5cm×11.5cm,每版二十八行,每行五十六个字。第二个版本《包公案乌盆记全传》也属于清末翻刻本,由汉中炼石斋书局印行,线装,四针眼,页面19cm×13.5cm,板框18cm×12.5cm,正文每版二十三行,每行四十九个字。......
2023-07-25
在收集到的诸多清代南方唱书文本中,内容承继前朝的本子非常多。在1986年由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湖北分会编的《湖北民间叙事长诗唱本总目提要》中,内有清代南方唱书的共141 篇,其中相关清代内容的30 篇,清代以前的49 篇,民国初年的1篇,新中国时期的1篇,时间不确定的62篇。......
2023-07-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