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我国出土的简帛数量巨大,自罗振玉、王国维以来我国学者长期致力于这些珍贵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工作,取得了大量成果,这里择要介绍一些,以便初学者了解一些出土简帛文献的概况,并为进一步利用这些文献提供某些线索。第三部分是对出土简牍中文字不清、残折严重的简牍进行集释。王国维、罗振玉撰《流沙坠简》时,主要根据沙畹公布的533支简牍照片,其他由孔拉弟和马伯乐占有的材料无法获得,这无疑影响到王国维的看法。......
2023-07-25
简帛文献的出土对于我们今天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这种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史料价值
简帛文献多属战国和秦汉之物,且未受到当时或后代人的有意改造,因而更多地保存了历史的真实;又因为它并非人们按某种编撰目的而加以裁剪过的,故可弥补现有史书存在的某些缺失。
简帛文献首先可补现存传世文献史料之缺。如1977年8月在酒泉玉门花海出土的一枚记汉武帝诏书的简,简文说:
制诏:皇太子,朕体不安,今将绝矣! 与地合同,众不复起,谨视皇太子笥。加曾朕在,善禺百姓,赋敛以理。存贤近圣,必聚谞士。表教奉先,自致天子。胡亥自汜,灭名绝纪。审察朕言,众身毋久。苍苍之天不可得久视,堂堂之地不可得久履,道此绝矣!告后及其孙子,忽忽钖钖,恐见故里,毋负天地,更亡更在。□如□庐,下敦闾里,人固当死,慎毋敢佞!
关于汉武帝遗诏,史书不详。这份遗诏提示了西汉武帝末年的一桩重大政治事件,弥补了史书记载的某些不足,对研究西汉历史和汉武帝本人,是难得的重要史料。又如居延汉简中有详细记载从长安到河西的20个驿站的里程简,对确定长安以西、敦煌以东的交通路线具有重要意义,也可弥补史书上这方面记载的不足。再如关于两汉囚徒的刑名、一定工作范围、日常生活情况,关于两汉时期边郡与内地物价情况、戍卒的屯戍生活情况,这些社会生活方面的史料,史书中保存就很少,但敦煌与居延出土的汉简对这方面的记载就较多。陈直在他的《两汉经济史料论丛》一书中就特别注重这些资料,以研究当时一般民众,包括刑徒奴隶的社会生活及经济状况。
2.校勘价值
简帛文献在考校释读传世典籍方面,可为考证古书的时代及真伪、校补古书讹脱、释读古书文义提供可靠的依据,在古籍考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孙子》一书,不少人怀疑不是春秋时代孙武所作,而是战国孙膑作,又有人认为《孙子》十三篇是曹操的节选本,只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及清人孙星衍坚持《孙子》的作者为孙武。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同时出土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就使种种揣测不攻自破,说明《孙子》十三篇并非曹操节选本,而孙膑自有兵法,与孙武不同。又如《老子》一书,过去学者有认为《老子》是出于战国的,有认为《老子》属老子自作、老子其人早于孔子的,有认为《老子》其书及其人晚出,甚至可能出子汉代的。但《老子》一书长沙马王堆帛书中有之,郭店战国楚墓中又出土了《老子》甲、乙、丙三组文字,可以证明至少战国中期以前《老子》其书即已存在。但即使战国楚简本、马王堆帛书本和今本《老子》,在很多关键词句上均有差异,如今本《老子》第十九章:“绝知弃圣,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亡有;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在马王堆帛书和先秦诸子《庄子》、《韩非子》引《老子》中是基本相同的,但在郭店楚简甲组中则云:“绝知弃辩,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伪弃诈,民复孝子。”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不反对“圣”、“知”、“仁”、“义”的《老子》文本。这或者如有的学者所说,早期的《老子》与儒家的对立要弱得多,道家和儒家虽是不同学派,但两派之间也并非决然对立、水火不容。但更有可能证明这样一个事实,即战国中期时已存在两个不同系统的《老子》,一个是《庄子》、《韩非子》所引述的,反对“仁”、“义”、“圣”、“知”的《老子》;另一个是郭店楚简所显示的儒道趋同的《老子》,唐代傅奕所称“古本《老子》”云云,看来是言而有据的。
简帛文献在校正传世文献的错讹方面,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1993年在尹湾6号汉墓出土的第2号木牍上,正面书有“海西吏员百七人”、“况其吏员五十五人”,反面有“兰旗吏员五十九人”、“南城吏员五十六人”,第3号木牍正面书有“况其长沛郡蕲陈胜”、“况其丞”、“况其左尉”、“况其右尉”,反面书有“兰旗相”、“兰旗丞”、“兰旗左尉”、“兰旗右尉”、“南城相”、“南城丞”、“南城尉”,第4号、5号木牍也多类似记载。这些记载对校正传世文献记载即有重要意义。如“海西”,《汉书·地理志》作“海曲”,清代史学家钱大昕已言其误,今据木牍更得确证。“兰旗”,《汉书·地理志》作“兰祺”,《王子侯者年表》作“兰旗”,令人不知所以,今得木牍,知作“兰旗”。“南城”,《汉书·地理志》作“南成”,《王子侯者年表》作“南城”,从木牍来看,当作“南城”。“况其”,《汉书·地理志》作“祝其”,从木牍看,当作“况其”为是。这些文字的校正,没有出土简帛作物证,很难得出可靠结论。
3.研究价值
简帛文献的研究价值是简帛文献史料、校勘价值的进一步深化。因为我们利用简帛文献,并非仅仅为了与现有传世文献比较,发现其中哪些是传世文献所没有的,哪些虽二者都有,但传世文献存在错误,而是要充分利用这些文献资料,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哲学、文学等各方面作更深入的研究,利用这些文献,使我们的研究水平达到新的高度和深度。
例如,1977年在安徽阜阳双古堆1号墓出土了170余枚《诗经》竹简,涉及《诗经·国风》65首,《小雅》4首残文。这些简牍中的《诗经》作品在文句语词上与今本《诗经》(毛诗)有许多差异,但汉代传《诗》本有齐、鲁、韩、毛“四家诗”的不同,故文字互异并不奇怪。奇怪的是,阜阳《诗经》简与齐、鲁、韩、毛“四家诗”都不尽相同,这说明当初传《诗》者并不止四家。因此,应尽量利用竹简《诗经》来研究汉代《诗经》的传播史。胡生平、韩自强的《阜阳汉简诗经研究》正是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
再如,由帛书甲乙本《老子》、郭店楚简《老子》可展开对中国哲学史上“老学”发展史、儒道关系史的研究。郭店楚简本《老子》并不弃绝仁义、圣智,马王堆帛书《老子》则一方面同今本那样“绝圣弃知”、“绝仁弃义”;另一方面却又如楚简本一样,认为“大道废案(安)有仁义”,即似乎又要肯定“仁义”道德,这说明它存在矛盾之处,也说明中国哲学史上儒道关系应该存在一个由融洽走向对立,又力求重新融通(又尚未达到融合),最后才走向既对立又同一的辩证统一阶段。简帛文献在这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还有,古书上提到一些重要人物的著作,往往只称篇名而不言书名,如韩非的著作,《史记》中不称《韩非子》而只说《说难》、《孤愤》。出土的简帛文献也往往只有篇题而无书名,说明这是秦汉时普遍存在的现象。另外简册篇题的位置,有的写在第一简正面,有的写在末简的背面,有的写在第一简简背。之所以有这三种不同方式,说明当时简册的卷起也有三种方式:一是从尾往首反卷,这样第一简的背面正好在外,很容易看到篇题;二是从首往尾正卷,末简的背面正好在外,也很容易看到篇题;三是由尾向首正卷,首简正面的篇题也很容易看见,简牍实物有利于考察古人书写篇题这种历史文化现象。
有关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文章
近代以来我国出土的简帛数量巨大,自罗振玉、王国维以来我国学者长期致力于这些珍贵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工作,取得了大量成果,这里择要介绍一些,以便初学者了解一些出土简帛文献的概况,并为进一步利用这些文献提供某些线索。第三部分是对出土简牍中文字不清、残折严重的简牍进行集释。王国维、罗振玉撰《流沙坠简》时,主要根据沙畹公布的533支简牍照片,其他由孔拉弟和马伯乐占有的材料无法获得,这无疑影响到王国维的看法。......
2023-07-25
别集是相对总集而言的,它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此后,历代书目几乎都设立了“别集”类。分类、分体、编年这三种别集编排体例的功用和价值有所不同。别集的流传情况相当复杂。别集在古典文学文献中具有很重要的价值,这首先是因为它们在古典文献中所占比例数量很大。别集也是一些总集、丛书编纂的基础。......
2023-07-25
缣帛,即丝织品,类似的织物还有“素”,即白绢等。竹木与甲骨、金石相比,虽说取材更容易,书写更便利,但与缣帛比,仍显得很笨重,阅读和携带也不方便。缣帛除了书写文字外,还有一大功能即用来绘画,这是竹木材料难以胜任的。缣帛这种载体形式除了有不易长久保存的弱点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价格昂贵,一般人难以购买。纸张出现后,缣帛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至少在唐代还有诗人用缣帛来写信。......
2023-07-25
中国古代文献学家根据他们对古典文献内容及其学术性质的理解,进行了一些分类,形成了以《汉书·艺文志》为代表的六分法和以《隋书·经籍志》为代表的四分法。今天,随着古典文献学学科的发展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学者们对古典文献的类型又产生了一些新的分类标准和分法。根据古典文学文献的编写体制、出版形式和流传方式的不同,兼顾中国古典文献的分类传统以及便于今天学习的实践原则,我们重点介绍以下几种类型的古典文献。......
2023-07-25
[29]解释的是天文。[31]以上五端列举了注释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已见古书注解内容的广大宽博,而就时代、发展来看,则古典文献的注释源远流长。上断于尧,下讫于秦,凡百篇,而为之序,言其作意。这一时期的注释中还兴起一种“义疏”的形式。这种兼释经和注的形式,成为后世义疏的滥觞。魏晋南北朝的义疏数量很大,著名者如宋明帝《周易义疏》、皇侃《论语义疏》、何晏《老子讲疏》、梁简文帝《庄子讲疏》等。......
2023-07-25
历代学者从他们读书治学的经验出发,充分论述了目录学在读书治学中的重要作用和实际意义。清代学术繁盛,目录学成就突出,学者们对目录学的作用和意义的论述也就更为明确。降至近代,余嘉锡、姚名达等目录学家也都充分论述过目录学值得重视的道理。概括地说,目录学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023-07-25
目字的本义是指人的眼睛。人眼为双,故后世便以目来表示复数的事物,且引申为逐一称述的节目、条目、细目、项目、名目之义。因刻木要用刀,后来便加上一个“金”字偏旁。目、录这两个词用在目录学中,目是指书的篇目或书名;录即叙录,后世称为解题、提要等,是对书的内容、著者事迹及写作、出版等情况的概要说明。但是,录也可以作为包括目和叙录两个部分在内的简称。......
2023-07-25
我国古典目录学具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特点,具有重要的学术性,这就决定了它同科学研究有不解之缘。学术研究同各种领域的科学研究一样,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文献古籍的整理,也必须借助目录。古代目录保存了许多宝贵的古典文献方面的原始资料。[35]这六项方法,对于文学古籍的考辨、整理也是适合的。......
2023-07-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