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古典文献学的要求及重要性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要求及重要性

【摘要】:只有具有敬业精神,具有严谨学风,又有熟悉、掌握古今汉语的能力,才能做好这一工作。如果连原文的字词句章意思都没有弄懂,那就谈不上用现代汉语去准确地表达了。

1.从事今译的人必须具备有深厚的修养

隋沙门彦琮撰《辩证论》曾有译才须具“八备”之说。他谈的是翻译佛经的人才,但其中“诚心爱法”,“耽于道术”,“不惮久时”,“不过鲁拙”,“不好专执”,以及“要识梵言,乃闲正译”,“粗谙篆隶,不昧此文”,是从敬业精神和业务能力两方面讲述的[108],以之要求从事古典文献的翻译者,亦为不刊之言。只有具有敬业精神,具有严谨学风,又有熟悉、掌握古今汉语的能力,才能做好这一工作。

2.用功要勤

准确地理解古典文献的原文是今译的基础,从事今译的人,在这方面用功要勤。如果连原文的字词句章意思都没有弄懂,那就谈不上用现代汉语去准确地表达了。杨伯峻先生在撰述《论语译注》之先,“曾经对《论语》的每一字、每一词作过研究,编著有‘论语词典’一稿。其意在尽可能地弄清《论语》本文每字每词的涵义,译注才有把握。”[109]可见在准确地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再今译,是多么重要。

3.要细心认真地处理翻译中的问题

在正确地标点、注释的基础上,为了忠实原文,能对译的地方,尽可能严格地直译;如果遇到不能对译的地方,或慎重地选择相近的适当的词语来代替,或慎重地改变原文的表达方式,或改变原文的句法形式,或酌情增补、删节一些词句,作好意译。总之,要在不违背原文意思的原则下细心、认真地妥善处理好。

4.要掌握一些今译中的规律

比如说,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官名、时间以及古今意义、用法基本一致的字词,只需直录,不必翻译;遵循汉语由单音词向双音词发展的规律,把原文的单音词对应地译为双音词;要熟悉和掌握一些习惯的句式如“奈……何”、“何……之有”、“唯……是”、“为……所”的对应翻译;要掌握好今译的步骤,如反复通读全文,把握全局,弄懂难词难句,再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译完全文后,还要修改润饰,以达尽善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