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要求我们在思维过程中,力求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因而,如果在概念上出了问题,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和推理。可以看出,在欧布利德斯的议论中,“没有失掉”这个词,前后表达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如“禽”这一概念就适用于所有的鸡、燕、雀、鹰等等。明确概念,实际上就是明确其内涵与外延。如果对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清楚就贸然使用,必然会产生混乱和笑话。......
2023-12-04
不明古汉语语法也是古籍标点出现错误的重要原因,约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不明词类
同现代汉语词汇一样,古汉语中的同一个词汇也可以属于不同的词类。我们在标点时忽略了这一点,就可能产生错误。如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水经注校》第1042页:“城北十里曰升迁,有送客观司马相如将入长安,题其门曰: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汝下也……”按:“‘观’乃‘楼观’之观,标点者误以为动词。‘观’下应加句号。司马相如题门之辞至‘不过汝下也’已止,‘也’下应加句号。”[70]
再如中华书局1975年版《新唐书》卷一一七《裴炎传》:“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洎、刘祎之率羽林将军程务挺、张虔勖勒兵入宫,宣太后令,扶帝下殿……”李恭云:“传文‘炎’、‘洎’、‘刘祎之’分别标专名号,并用顿号顿开。按‘洎’字不是人名,不当标专名号,前后也不应顿开。‘洎’字作连接词,在新旧《唐书》中屡见不鲜。例如《旧唐书》卷一五四《吕元膺传》有元膺独以坚正自处,监军使洎往来中贵,无不敬惮。”(4106页)
还有“然”字,既可作动词、代词、连词,又可作形容词词尾,人们对后者往往不够重视,以致出现一些标点错误。如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水经注校》第980页:“闻其上有仙士石室也,乃往视,见一道人,独处休休,然不谈不对,顾非己及也。”按:“‘然’字当属上读,《尚书·泰誓》‘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休休’是宽容、安闲之貌。‘休休然’即‘休休焉’,‘然’与‘焉’皆形容词词尾。”[71]
古汉语同样存在着词类活用现象,不注意这一点也会导致标点错误。如中华书局1982年版《陈与义集》第454页注释5:“慈入羊群,化老羝人,立而言曰:……”按:“‘羝人’不可解。应点作‘慈入羊群,化老羝,人立而言曰:……’这是说左慈入羊群,变成老公羊,又像人那样站起来说话。‘人立而言’的‘人’字是名词作状语,古代文法中常见。”[72]
2.不明句式
同现代汉语一样,古汉语也有判断句、叙述句、否定句、疑问句,但是表达方法有所不同,如果不注意这一点,也会产生标点错误。如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水经注校》第23~24页:“六合之内,水泽之藏,大非为巨,小非为细,存非为有,隐非为无,其所苞者,广矣于中;同名异域,称谓相乱,亦不为寡。”按:“‘广矣于中’古无此法。后几句当读为:‘其所苞者广矣。于中同名异域,称谓相乱,亦不为寡。’盖谓六合所苞者广,故于其中多有名同而地异的现象。”[73]“矣”字在古汉语中是一个表示叙述句的语气助词,多用于句末,将事物发展的现阶段作为新的情况告诉别人。
再如同书第527页:“《公羊》曰:成周者,何东周也。”按:“‘……成周者何?东周也。’此《公羊传》释经之习用句式。”[74]试举一例,《公羊传·隐公元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其中“何”为疑问代词,在例句中相当于“是什么”或“什么是”。看来标点者对古汉语中“……者,……也。”这一判断句的句式比较熟悉,而对“……何?……也。”这一较为特殊的叙述句式则注意得不够。
疑问句的种类较多,有一种正反疑问句将可能有的事情的正反两方面以疑问句的形式并列说出来,不留心这种情况也会出现标点错误。如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侠女奇缘》第223页:“楮大娘子笑说:‘二叔听我们是没心眼儿,不是有什么说什么?’……一句话没说完,她早踅身走了。”按:“‘不是’与前文‘是’搭配,表疑问,不能点断。照原标点‘不是有什么说什么’,就成了‘有心眼儿’了。又省略号应点在引号内。”[75]
3.不明句子的成分和结构
陈垣先生说过这样一句笑话:“标点史书,要注意‘香蕉苹果’一类东西。到底是‘香蕉、苹果’,还是‘香蕉苹果(苹果之一种)’。”[76]这段话说的就是句子的成分与结构问题,前面的香蕉苹果是并列关系,后面的香蕉苹果是偏正关系,因此两者使用的标点符号是不同的。如中华书局1963年版《古文观止》卷七《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所闻”指渔人所听到的情况,应当是“言”的宾语,而不能成为“叹惋”的主语。后两句正确的标点应当是:“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77]
有的语法现象相当复杂,如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版《挥塵录》第311页:“昔柳柳州云:‘辨如孟轲,渊如庄周,壮如李斯,明如贾谊,哀如屈原,专如扬雄。’柳州之论古人,以一字到,今不可移易。”吕叔湘按:“‘以一字到’费解,‘到’字属下无疑。‘古人’后逗号亦宜去。”[78]柳州论古人有主语,有谓语,可以单独成为句子。为了取消它的独立性,特地在主谓语之间加一个“之”字。柳州以一字论古人,“以一字”为介词结构,是“论古人”的状语,介绍论古人的方式,为了突出主语“柳州之论古人”,故后置。“到今不可移易”为谓语。
在古汉语中,数词后置作定语是常见的语法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则很少见到,因此今人标点古籍也易出错。如中华书局1962年版《汉书》第1278页:“自华山以西名山:七华山、薄山、岳山、岐山、吴山、鸿冢、读山、蜀之岷山也。”按:“‘七’字当属上,谓名山有七,下列七山即是。《汉书·郊祀志》:‘自华以西,名山七,名川四。曰华山……’(第1206页)可证。”[79]又如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水经注校》第786页:“谷有清泉,泉上数丈,有石穴二口,容人行入。穴丈余,高九尺许,广四五丈……”按:“‘口’,穴口。标点者误以为量词。应标作‘……有石穴二,口容人行,入穴丈余……’谓石穴口仅能容人,入穴丈余,则豁然洞开。”[80]
再如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侠女奇缘》第79页:“……嗖的一声,一个弹子……打到东边那个厅柱上,吧嗒一声,打了一寸来深,进去嵌在木头里边。”按:“进去”当属上,正确的标点为“打了一寸来深进去”。因为“进去”二字为趋向动词,作“打了”的趋向补语[81]。
语法问题非常复杂,难以细说,以上仅略举数例,希望引起重视。
有关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文章
逻辑学要求我们在思维过程中,力求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因而,如果在概念上出了问题,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和推理。可以看出,在欧布利德斯的议论中,“没有失掉”这个词,前后表达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如“禽”这一概念就适用于所有的鸡、燕、雀、鹰等等。明确概念,实际上就是明确其内涵与外延。如果对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清楚就贸然使用,必然会产生混乱和笑话。......
2023-12-04
公司损失就会倒闭。家庭问题导致自杀率上升。为了防止自杀率上升,我们应判迟到的学生死刑。15.单因谬误错谬:只指出多个原因中的其中一个为事件主因。......
2023-07-18
周云芳在现实中,有些人频繁跳槽,但总找不准自己的位置。有一位大学毕业生宁童,工作两年已换了六个单位,最近又准备进行第七跳了,说是由于得不到老板的提拔,身边的同事大多不愿和他谈话,他对那份工作一点兴趣也没有了,他想辞职另找一份工作。良久,宁童涨红了脸,终于明白了故事的意思,也明白了自己的弱点所在。只有这样,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改变你目前的处境。......
2023-12-06
发现在该系统注册的IR有1 811个,去除记录数不详的余1 740个,平均记录数为11 478条,中值为2 848条。记录数不足1万条的IR多达1321个,占总数的76%,呈现出典型的二八分布特征。2007年美国MIRACLE项目发布了全国IR普查报告。其中,已经建有IR的占11%,筹备阶段的占16%,计划阶段的占21%,另有52%的受访机构并不打算建设IR。13个影响IR成功的制约因素被分为强、中、弱三组。......
2023-11-27
新闻摄影在灾难报道中可能遇到的伦理问题是源于此类题材天然的新闻性、真实性和瞬间形象性等特性。这是一种侵犯隐私的做法,而个人权利是没有理由被他人侵犯的,所以他们对记录者、传播者、放大者没有好感,认为他是不道德的。......
2023-11-05
各银行不得通过协同行为以任何形式设定贷款利率定价的隐性下限。中国人民银行将银行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应用情况及贷款利率竞争行为纳入宏观审慎评估。......
2023-07-30
认识不到这些功能,应用时容易出现错误。进而达到他们的境外主子分裂中国、衰落中国的险恶目的。增强社会信任、筑牢民意资源,这是促成中国进一步前行的“反腐红利”。2010 年5 月,武汉电视台曾经举办过一期1 个小时的特别节目,其中播出的7 个与民生问题相关的新闻短片,让现场5 位局长和44 个公开承诺过要整治的部门、行业负责人感到压力。而例的“感到压力”,则涉及心理动词的搭配规则与习惯用法问题。......
2023-11-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