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宋明时期的辑佚成果及《中国古典文献学》中的析要

宋明时期的辑佚成果及《中国古典文献学》中的析要

【摘要】:宋代以前的辑佚现象,由于多不述诸文献,所以我们目前总结辑佚的历史成绩只能从宋代开始。所谓王应麟创辑佚之成法,主要是指其《诗考》。《说郛》虽不是一部专门的辑佚丛书,但其中原书亡佚而陶氏自类书中抄缀而成的辑佚之书也有相当的数量。万历时期的辑佚活动,较之嘉靖间活跃,而以胡应麟、梅鼎祚的成绩较显。

宋代以前的辑佚现象,由于多不述诸文献,所以我们目前总结辑佚的历史成绩只能从宋代开始。

1.宋代的辑佚成绩

有关宋代的辑佚活动,在宋人的著作中已有一些较为明确的记述和成果流传。见于文献记述的辑佚成果主要有北宋陈景元(1025—1094)辑的《相鹤经》、高似孙(淳熙十一年[1184年]进士)辑的《古世本》,但是二人的辑本又亡佚。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南宋王应麟(1223—1296)的辑佚成果,流传至今的有《三家诗考》(又称《诗考》)1卷,郑玄《易注》1卷,《庄子逸篇》39条(见《困学纪闻》卷十);另有《郑氏尚书注》、《论语郑康成注》、《左传贾服义》3种,或认为是王应麟辑,或认为是清人伪托应麟之名。

所谓王应麟创辑佚之成法,主要是指其《诗考》。《诗考》体例上的特点:一是有前、后序,主要部分有小序,介绍学术源流;二是内容分类编排,佚文用大书,释文用小注,规式清晰;三是凡所辑之文皆明注出处;四是释文有校考,间释文义和难字,决疑发覆,为读者提供方便。

已知宋人辑汇散佚而成的唐以上人文集有:汉扬雄《扬子云集》、三国曹植《魏陈思王曹植集》等。此外,像《文苑英华》这样千卷的诗文总集、《太平广记》这样千卷的小说总集,其中都含有一定的辑佚性质的工作。

2.元代辑佚的衰落

元人的辑佚工作唯有元末明初陶宗仪的《说郛》尚可称道。《说郛》分类选辑历朝“士林罕见”的经、史、小说、杂记一千余家,是一部颇有价值的综合性大型丛书。《说郛》虽不是一部专门的辑佚丛书,但其中原书亡佚而陶氏自类书中抄缀而成的辑佚之书也有相当的数量。如汉应劭的《汉官仪》1卷、晋郭颁的《魏晋世语》1卷等魏晋以前旧籍,皆为纯正的辑佚之作,虽为一鳞半爪,也弥为珍贵。故《四库全书总目》该书提要称:“宗仪是书……亦有原本久佚,而从类书之中钞合其文,以备一种者。”陶宗仪的辑佚工作,主要成于元末,其把辑佚的注意力集中到古类书上,颇有意义,这对明代及以后的辑佚影响甚大,其辑佚书的范围比前代有较大的拓宽。不足之处是辑佚工作过于简略,也不注明出处,对明代的辑佚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3,明代辑佚的发展

明代的辑佚活动较宋代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正德(1506年一1522年)以后。但是,明人的辑佚方法尚不严密,辑佚者多为藏书家或刻书家,而且辑佚往往与作伪相连,其辑佚的文献特点是:①以消遣性的小说之书为多;②以汉唐别集为多;③辑佚以先秦汉魏子书为多;④以纬书为多;⑤所辑多为细微之作。

明代的辑佚活动主要在嘉靖至明末(1522年一1644年)这120年间。嘉靖时期的辑佚性活动,当以范钦(1506—1585)《范氏奇书》(22种)中的《竹书纪年》最为引人注目。其他如薛应旂辑编的《六朝诗集》中的《梁武帝集》、《梁简文帝集》、《梁元帝集》、《梁宣帝集》、《后周明帝集》、《陈后主集》、《隋炀帝集》等皆为久已散失之书,陆楫辑编的《古今说海》、顾元庆辑编的《文房小说》也多存辑佚之事,皆当是辑汇散佚之作。万历时期的辑佚活动,较之嘉靖间活跃,而以胡应麟、梅鼎祚的成绩较显。胡应麟是著名的文献学家、藏书家、文论家,幼时就曾辑古佚小说成《百家异苑》(复佚),后又辑干宝《搜神记》等,遗憾的是胡氏大宗的辑佚成果多复亡佚。梅鼎祚(1549—1618)所辑《古乐苑》52卷、《唐乐苑》(卷帙未详),是在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的基础上“捃拾遗佚”而成,又总汇先秦至隋历代之文辑编成《历代文纪》203卷,取材多以正史载记为宗,附以诸家文集、类书、史书、子书及总集,其法大抵与清人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相同,多存辑拾漏佚、辑汇散佚之事。明天启崇祯年间的辑佚活动,较之万历年间又有发展,其辑佚更为纯正,范围也有一定突破,辑佚也颇具规模,已开启清代辑佚之先声。其时藏书家祁承㸁(1562—1628)所辑之书多未刊行,张溥(1602—1641)所辑编的《汉魏六朝百三家集》100余卷,对后世影响最大,多存辑汇散佚之事。晚明的辑佚最可称道的是孙瑴(一作“穀”)所辑的《古微书》36卷,搜辑纬书凡94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