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文献,即散失亡佚的图书文献,其可相对分为亡佚之书、脱佚之文、散佚之篇三类。全佚之书,是指作为独立的文献单位(书)形式已经一页不存的佚书。缺佚之书,是指作为独立的文献单位尚存,但已残缺不全,所存并非原书完帙,可谓部分佚书。缺佚之书,在现存的古典文献中十分普遍,而且去时愈远的古籍缺佚现象则愈严重。散佚之书,以诗文别集最为显著。以篇为单位的文献也存在脱佚之文的问题,即篇似完存,而其中实有脱佚之句。......
2023-07-25
搜辑佚文的过程:一是确定哪些图书文献保存或可能保存有特定的佚文;二是查阅图书文献,对特定的佚文作出认定,即查寻佚文;三是将查到的佚文逐一地科学地摘抄下来。
1.佚文检索的方法
辑佚查找资料的范围确定之后,那么在此范围之内有哪些图书呢?怎样查知有哪些图书呢?这就是图书资料的查找、检索问题。其查找的途径就是巧妙地利用各种书目、索引。其检索的方法主要有:
一是盲检法。即在检索的目的、范围明确,但没有明确具体的检索对象的情况下,利用书目、索引查找可能保存佚文、佚篇的图书资料的方法。它可分为:①类检法,即从一定的部类入手,查出同类中可能保存佚文(篇)的有关图书文献。②区检法,即从一定的区域入手,查找出特定区域内可能保存佚文(篇)的有关图书文献。③时检法,即按一定的时间顺序查出一定时间内可能保存佚文(篇)的有关图书文献。这三种方法有时不能截然分开,常常同时进行。
二是直检法。即在具有明确、具体的检索对象的情况下,查找辑佚所需资料更具体的内容、事项的方法。它可分为:①人检法,即从一定的人名入手,查找出其可能保存佚文(篇)的有关著作和资料。②书检法,即从一定的书名入手,查阅出其作者、内容、流传、版本、收藏等问题。
三是扩展法。即任何一种资料的查找过程,都不是一次完成的,是一个不断扩展的过程。所以,在查找的过程中要注意发现新的查找线索和途径。
四是机检法。即借助计算机对古籍电子文本进行检索的方法。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古籍的文本模式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许多古典文献通过计算机实现了数据化,产生了电子版,而且其数量正在日益增加。古典文献的数据化,为古籍辑佚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所以机检法是当代辑佚、查找佚文的重要途径。
2.佚文查阅的方法
我们这里讲的仍然是传统的手工查录方法,对电子文本古籍中的佚文查录方法不作介绍。佚文的查阅寻找,一般说来只能通过有关图书文献逐一地仔细地翻阅,要特别注意避免遗漏。但有些图书文献编有征引图书、诗文的“书名、篇名索引”和“作者索引”,这就为佚文(篇)的查寻提供了方便。对没有“索引”的图书,如有新式标点本的则应注意使用,其多用专名号标出作者、书名及引文,这对佚文(篇)的查阅寻找也提供了一定的方便。对查找到的佚文(篇),不同的辑佚者有着不同的技术处理方法,主要有:
一是一次定成法。即随见随抄或随见随剪贴。
二是签注法。即查到一条便在书中标示出来,然后夹上纸条签注之,最后统一移录。
三是索引法。即查到一条便在书上标示出来,然后在另纸上记明其册、卷、页等,一书查阅完毕,索引自成,最后统一移录。
3.出处标注的方法
互见佚文的出处,一般也有两种技术方法:
一是并注法,即一条佚文凡所见征引诸书一并注明。《八家后汉书校注》即用此法。
二是校注法,即每条佚文无论见于多少处征引,一般只注明一处出处,余则在校注中说明。《东观汉记校注》即用此法。这种方法虽较并注法节省文字,但各处征引情况难能一目了然。
有关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文章
佚文献,即散失亡佚的图书文献,其可相对分为亡佚之书、脱佚之文、散佚之篇三类。全佚之书,是指作为独立的文献单位(书)形式已经一页不存的佚书。缺佚之书,是指作为独立的文献单位尚存,但已残缺不全,所存并非原书完帙,可谓部分佚书。缺佚之书,在现存的古典文献中十分普遍,而且去时愈远的古籍缺佚现象则愈严重。散佚之书,以诗文别集最为显著。以篇为单位的文献也存在脱佚之文的问题,即篇似完存,而其中实有脱佚之句。......
2023-07-25
从这一角度讲,从事某种类型亡佚文献的辑佚,现存的同类型图书就是其搜辑佚文的最基本文献,是其最主要的资料来源之一,切不可顾彼失此。......
2023-07-25
中国古代文献学家根据他们对古典文献内容及其学术性质的理解,进行了一些分类,形成了以《汉书·艺文志》为代表的六分法和以《隋书·经籍志》为代表的四分法。今天,随着古典文献学学科的发展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学者们对古典文献的类型又产生了一些新的分类标准和分法。根据古典文学文献的编写体制、出版形式和流传方式的不同,兼顾中国古典文献的分类传统以及便于今天学习的实践原则,我们重点介绍以下几种类型的古典文献。......
2023-07-25
二是覆刻本是照原本覆刻,其序跋只能作为鉴别原刻本的依据,并不能用来鉴别覆刻本。因为该书版刻的时间绝不会在成书之前,我们依据书籍的内容,即可断定该书版刻的上限。审查书籍内容主要是审查那些可以判断该书成书时间的内容,例如人名、地名、官名、年代、事件等,都可以据以鉴定版本。......
2023-07-25
目字的本义是指人的眼睛。人眼为双,故后世便以目来表示复数的事物,且引申为逐一称述的节目、条目、细目、项目、名目之义。因刻木要用刀,后来便加上一个“金”字偏旁。目、录这两个词用在目录学中,目是指书的篇目或书名;录即叙录,后世称为解题、提要等,是对书的内容、著者事迹及写作、出版等情况的概要说明。但是,录也可以作为包括目和叙录两个部分在内的简称。......
2023-07-25
三代时,钟、鼎为最重之器,铸刻的金文器具以钟鼎居多,故后世又称金文为“钟鼎文”。在我国古典文献学史上,“金石”常常并称,成为一个名词。宋代学者在青铜器及其金文拓本的搜集著录、金石文字的考释记载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吕大临的《考古图》、《续考古图》,欧阳修的《集古录》,赵明诚的《金石录》等,都是至今仍为人参考的学术名著。......
2023-07-25
宋代古典文献学上成就最突出的有以下几个领域。在如何整理、研究并利用历史文献上司马光成为后世的一个典范。宋人注释集部工作的兴盛,是中国古典文献学及文学研究历史上值得研究的现象,而从前一般治中国文史的学者,似乎对此重视不够。再次是金石考据学。......
2023-07-25
文献在传抄出版过程中脱去一字或数字称脱文,也称夺文或阙文。[2]可见脱文现象也出现甚早。脱一两个字的例子较多,如《战国策·秦策》云:“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孝公行之八年,死。惠王代后莅政。”古代简书因编绳断烂,在重编时失去一简或数简称为脱简,后世因而也称脱文较多的现象为脱简。至于书前脱序及目录,书后脱跋文附录,也往往有之,此不详述。......
2023-07-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