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书是一定社会历史环境的产物,其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根据前人的研究总结,伪书的产生大致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1.尚古观念而产生的伪书在整个封建社会中,普遍存在厚古薄今、迷信古人、崇拜圣贤的心态,所以一些人为了宣扬自己的学说,便采用托古的方法。此乃盗用亡佚古书之名而产生的内容真伪混杂的伪书。......
2023-07-25
1.伪书概念的界定
伪书在古典文献中是一种较为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从古至今层出不穷,不绝于世,给学术研究带来了较多的麻烦。那么究竟什么是伪书呢?伪书就是指那些作者不真、年代不实及内容假造的古典文献。
所谓“作者不真”,即在书名项、作者项、序跋等文献形态上明确标明的作者姓名是不真实的。所谓“年代不实”,即在文献形态上明确体现出的文献产生的年代是不真实的。一个特定的历史(或传说)人物的姓名本身就具有年代内涵,所以“作者不真”的伪书也大都(只有少数个别)体现着“年代不实”。所谓“内容假造”,即在具有特定作者、年代的图书文献中加入某些非故有或应有的内容,或借助某些故有图书文献(大都是亡佚的古籍文献)的名称而编造新的内容。
2.伪书存在的种类
经历代学者讨论具有真伪问题的古书,仅张心澂《伪书通考》(商务印书馆,1957年修订本)载录就达1104种,这还不是伪书的全部。对伪书较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明代胡应麟,其将历代的伪书现象归纳为21种情况:
(1)有伪作于前代而世率知之者;
(2)有伪作于近代而世反惑之者;
(3)有掇古人之事而伪者;
(4)有挟古人之文而伪者;
(5)有传古人之名而伪者;
(6)有蹈古书之名而伪者;
(7)有惮于自名而伪者;
(8)有耻于自名而伪者;
(9)有袭取于人而伪者;
(10)有假重于人而伪者;
(11)有恶其人,伪以祸之者;
(12)有恶其人,伪以诬之者;
(13)有本非伪,人托之而伪者;
(14)有书本伪,人补之而益伪者;
(15)有伪而非伪者;
(16)有非伪而曰伪者;
(17)有非伪而实伪者;
(18)有当时知其伪而后世弗传者;
(19)有当时记其伪而后世弗悟者;
(20)有本无撰人,后人因近似而伪托者;
(21)有本有撰人,后人因亡逸而伪题者。[1]
其中或说伪书的流传及人们对伪书的认识问题,如(1)、(2)、(16)、(18)、(19);或说作伪的动机、目的问题,如(11)、(12);或说伪书存在的形式问题,如(15)、(17);其余皆是说作伪的手段方式问题,即(3)~(10)、(13)、(14)、(20)、(21),凡12类。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则把伪书的种类分为10种:
(1)全部伪;
(2)一部伪(部分伪);
(3)本无其书而伪;
(4)曾有其书,因佚而伪;
(5)内容不尽伪而书名伪;
(6)内容不仅伪而书名、人名(作者)皆伪;
(7)内容、书名皆不伪而人名(作者)伪;
(8)盗袭割裂旧书而伪;
(9)伪后出伪;
(10)伪中益伪。[2]
由此不难看出,前人划分伪书种类的标准并不一致,正如梁启超所言,“伪书的种类很多,各家的分类法亦不同”,他承认自己所分的10类也是“不科学的方法”[3]。为了更科学、全面、准确地反映伪书的种类,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伪书加以分析,在同一角度中尽可能坚持相同的划分标准。
从行为动机的角度分析,伪书基本可分为3类:①主观故意作伪的伪书;②主观过失造成的伪书;③客观因素促成的伪书。就动机而言,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作伪的动机》一节中的概括目次如下:有意作伪的:一、托古;二、邀赏;三、争胜;四、炫名;五、诬善;六、掠美。非有意作伪的:一、全书误题或妄题者(一因篇中有某人名而误题;二因书中多述某人事或言论而得名;三不得主名而臆推妄题;四本有主名不察而妄题);二、部分误编或附入者(一因类书误作专书;二因注文混入正文;三因献书时妄增篇幅;四因后人续作;五因编辑无识贪多)。
从存在形态的角度分析,伪书主要可分为4类:①内容形态全伪之书;②内容真伪混杂之书;③内容真而形态伪之书;④本真而误认有伪之书。
从实现方式的角度分析,伪书主要可分为8类:①有掇拾古人之事而伪者;②有挟辑古人之文而伪者;③有假传古人之名而伪者;④有蹈用古书之名而伪者;⑤有自隐假托他名而伪者;⑥有剽窃题属自名而伪者;⑦有后世臆改妄题而伪者;⑧有后世增补附益而伪者。
有关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文章
伪书是一定社会历史环境的产物,其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根据前人的研究总结,伪书的产生大致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1.尚古观念而产生的伪书在整个封建社会中,普遍存在厚古薄今、迷信古人、崇拜圣贤的心态,所以一些人为了宣扬自己的学说,便采用托古的方法。此乃盗用亡佚古书之名而产生的内容真伪混杂的伪书。......
2023-07-25
古典文献的辨伪工作在考古发现的基础上得以长足发展。《综考》共收录古代、近代作伪或有伪作嫌疑的书籍1200种,是目前收录伪书最多的辨伪目录学的专著,分经、史、子、集、道、佛六部分,简要介绍作伪者和被伪者的生平,分析原因,评介内容及其学术价值,引用了较多的辨伪新资料。辨伪学科的建设是与当代古典文献学的学科建设同步发展的。......
2023-07-25
把历代考辨伪书的具体方法条理化、系统化,使之成为具有规律性的高度概括的方法论,当首推明代的胡应麟。因此,从目录学角度考辨伪书,无疑是胡应麟辨伪方法的显著特色。由此可见,凭借目录之学是辨伪的最基本方法。二是考察后世书目著录之有无以辨其真伪。......
2023-07-25
关于丛书的起源,说法不一。综合性丛书是指包罗各种各类著作的丛书,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型丛书。所谓专科性丛书,是指专收某一学科、某一文体、某一类别的丛书。就涉及古典文学某一文体和类别的丛书而言,可以说诗、词、文、戏曲、小说等各种文体的丛书都有。这两部书是诗话方面的有代表性的丛书。要了解历代丛书的大致情况,可以通过阅读上海图书馆编的《中国丛书综录》、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的《丛书集成初编目录》等工具书。......
2023-07-25
有的文献同时出现两种错误或三种错误类型,我们称之为多重错误。多重错误有既讹且脱、既讹且衍、既讹且倒、既脱且衍、既脱且倒、既衍且倒、既讹且脱又衍、既讹且脱又倒、既脱且衍又倒等情况。三重错误的例子,如《淮南子·说林》篇:“屠者羹藿,为车者步行,陶者用缺盆,匠人处狭庐。”......
2023-07-25
中国古代文献学家根据他们对古典文献内容及其学术性质的理解,进行了一些分类,形成了以《汉书·艺文志》为代表的六分法和以《隋书·经籍志》为代表的四分法。今天,随着古典文献学学科的发展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学者们对古典文献的类型又产生了一些新的分类标准和分法。根据古典文学文献的编写体制、出版形式和流传方式的不同,兼顾中国古典文献的分类传统以及便于今天学习的实践原则,我们重点介绍以下几种类型的古典文献。......
2023-07-25
《中国丛书综录》是目前收录丛书最多、分类科学而又检索极其便捷的书名索引。“子目书名索引”是按书名来检索某书在哪些丛书中;“子目著者索引”是按作者名来检索他有哪些著作。举例来说,要查《渭南文集》收录在哪些丛书中,第一步查第三册的“子目书名索引”,其中第166页著录:“渭南文集1270左。”如果要想了解哪些图书馆收藏有这些丛书,那就进入第三步,查第一册的“丛书书名索引”。......
2023-07-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