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本书异本、他书引文外,其他有关资料皆可用作校勘资料。不过,此类资料和原书的关系往往是间接的。但是《故丞相太子少师赠太尉牛(僧孺)公神道碑》为原始资料,故应从《新唐书》作幼闻。前人已注意用古印、封泥从事校勘工作,今各举一例。[49]5.其他书籍中的有关资料事实上,可以用来校勘古籍的资料是极为广泛的,本书以外的相关资料皆可用作参考。......
2023-07-25
用单篇文章的形式来总结校勘工作的规律,对校勘学某些理论问题进行探讨乃是校勘学深入发展的标志和必然结果。人们在总结规律、探讨理论问题时,通常都要运用校勘实例来说明问题,例如段玉裁《与诸同志书论校书之难》就是通过对是“下迆”还是“不迆”,是“四郊”还是“西郊”,是“乡大夫”还是“卿大夫”等五个典型例子的详细分析,说明了“校经之法,必以贾还贾、以孔还孔、以陆还陆、以杜还杜、以郑还郑,各得其底本,而后判其义理之是非,而后经之底本可定,而后经之义理可以徐定。不先正注、疏、《释文》之底本,则多诬古人,不断其立说之是非,则多诬今人”[88]的道理,所以说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校勘记。这种形式也为今人所普遍采用,如蒋礼鸿的《校勘略说》、《误校七例》,周祖谟的《古籍校勘述例》,王利器的《杜集校文释例》等。当然,大量的单篇文章还是对书面材料中的文字异同发表具体的校勘意见,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编的《古籍点校疑误汇录》就有许多这样的文章。
除论文外,人们还常用序跋的方式总结与发表自己的校勘成果,最著名的例子莫若王念孙《读书杂志·淮南内篇·后序》。胡适所撰《校勘学方法论》则本是为陈垣《元典章校补释例》写的一篇序。此外,题跋也是人们常用来记录校勘成果的一种形式。
书信也是人们用来讨论辩驳校勘问题的一种形式。顾千里曾在嘉庆十二年至十三年(1807年—1808年)间,给段玉裁连续写过三封信。段玉裁也给顾千里写过不少信探讨校勘问题。他们在争鸣中都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校勘理论,并用实例证明之,这对清代校勘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校勘成果的处理形式略如上述,我们应当根据校勘的目的、要求和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处理形式。
有关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文章
除本书异本、他书引文外,其他有关资料皆可用作校勘资料。不过,此类资料和原书的关系往往是间接的。但是《故丞相太子少师赠太尉牛(僧孺)公神道碑》为原始资料,故应从《新唐书》作幼闻。前人已注意用古印、封泥从事校勘工作,今各举一例。[49]5.其他书籍中的有关资料事实上,可以用来校勘古籍的资料是极为广泛的,本书以外的相关资料皆可用作参考。......
2023-07-25
我们已经对各种校勘方法作了介绍,下面再谈谈改正书面材料、撰写校勘记的具体方法。如何注明记录校勘情况,也有一些规定。今人张舜徽先生将历来校勘记的写作方法归纳为十条,今录之如下:一、凡文字有不同者,可注云:“某,一本作某。”[82]作者采用他校的方法,广征博引,以丰富的资料证明“秦丞相”系“秦承祖”之误,令人信服。[83]“沈本”指沈宝砚据传是楼藏宋椠本之校本,作者采用对校的方法,录其异同,判定其是非。......
2023-07-25
按照前辈学者的理解,文献学这门学问主要包括目录、版本、校勘三大部分。王欣夫先生的《文献学讲义》第一章讲文献学的涵义,其中一节题为“文献学的三个内容”。......
2023-07-25
中国古代文献学家根据他们对古典文献内容及其学术性质的理解,进行了一些分类,形成了以《汉书·艺文志》为代表的六分法和以《隋书·经籍志》为代表的四分法。今天,随着古典文献学学科的发展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学者们对古典文献的类型又产生了一些新的分类标准和分法。根据古典文学文献的编写体制、出版形式和流传方式的不同,兼顾中国古典文献的分类传统以及便于今天学习的实践原则,我们重点介绍以下几种类型的古典文献。......
2023-07-25
目字的本义是指人的眼睛。人眼为双,故后世便以目来表示复数的事物,且引申为逐一称述的节目、条目、细目、项目、名目之义。因刻木要用刀,后来便加上一个“金”字偏旁。目、录这两个词用在目录学中,目是指书的篇目或书名;录即叙录,后世称为解题、提要等,是对书的内容、著者事迹及写作、出版等情况的概要说明。但是,录也可以作为包括目和叙录两个部分在内的简称。......
2023-07-25
三代时,钟、鼎为最重之器,铸刻的金文器具以钟鼎居多,故后世又称金文为“钟鼎文”。在我国古典文献学史上,“金石”常常并称,成为一个名词。宋代学者在青铜器及其金文拓本的搜集著录、金石文字的考释记载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吕大临的《考古图》、《续考古图》,欧阳修的《集古录》,赵明诚的《金石录》等,都是至今仍为人参考的学术名著。......
2023-07-25
宋代古典文献学上成就最突出的有以下几个领域。在如何整理、研究并利用历史文献上司马光成为后世的一个典范。宋人注释集部工作的兴盛,是中国古典文献学及文学研究历史上值得研究的现象,而从前一般治中国文史的学者,似乎对此重视不够。再次是金石考据学。......
2023-07-25
校勘古籍,除了用本书的各种异本外,还可利用其他古书的引文。所以,我们在校勘时应当将类书中的引文作为依据之一,而不应完全信赖。其他古书的引文虽然情况复杂,检索不易,使用起来有一定困难,但它们仍然是校勘时值得重视的参考资料。由于《群书治要》所引之书于原文皆无所增损,较接近原貌,所以特别受到高邮王氏父子的重视。......
2023-07-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