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校,即推理的校勘,是校勘工作的补充方法。[64]理校也非任意为之,通常需要从语言、体例、史实等方面寻找作为推理的依据。首先,不同文体具有各自特点,据此即可校出一些错误。校勘的任务,主要是纠正第二种错误。......
2023-07-25
用其他文献中的引文及相关文字来校勘某一文献称他校。陈垣指出:“他校法者,以他书校本书。凡其书有采自前人者,可以前人之书校之;有为后人所引用者,可以后人之书校之;其史料有为同时之书所并载者,可以同时之书校之。此等校法,范围较广,用力较劳,而有时非此不能证明其讹误。”[61]如同一物,《元典章》一处作“纳尖尖”,一处作“纳失失”,陈垣分析道:“欲证明此‘纳尖尖’、‘纳失失’之是非,用对校法不能,因沈刻与元刻无异也。用本校法亦不能,因全部《元典章》关于‘纳尖尖’、‘纳失失’止此二条也。则不能不求助《元典章》以外之书。《元史》卷七七《祭祀志·国俗旧礼》条:‘舆车用白毡青缘,纳失失为帘,复棺亦以纳失失为之。’卷七八《舆服志·冕服》条:‘玉环绶,制以钠石失。’《舆服志》中‘钠石失’之名凡数见,则《元典章》‘纳失失’之名不误,而‘纳尖尖’之名为元刻与沈刻所同误也。”[62]
清代学者已相当成功地将这种方法运用于校勘中。如《淮南子·原道》篇有两句话:“上游于霄雿之野,下出于无垠之门。”胡适云:
王念孙校,“无垠”下有“鄂”字。他举三证:一、《文选·西京赋》“前后无有垠鄂”的李善《注》:“《淮南子》曰:‘出于无垠鄂之门。’许慎曰:‘垠鄂,端崖也。’”二、《文选·七命》的李善《注》同。三、《太平御览·地部》二十:“《淮南子》曰:‘下出乎无垠之门。’高诱曰:‘无垠鄂,无形之貌也。’”这种证实虽不得西汉底本,而可以证明许慎、高诱的底本如此读,这就可算是第一等的证实了。[63]
一望可知,被胡适誉为“第一等的证实”的三条证据,皆为他书的引文,王念孙所采用的显然是他校法。
当然,我们有必要对用于他校的资料的可靠程度作出判断。一般来说,时代越早,越接近原始面貌,也就越可靠。在原始资料难求的情况下,不得已而求其次,则较晚的资料也可用作校勘之资。不过,我们还应注意古人引书不谨严,有的概述其大意,有的删节其原文,而且所据也并非尽属善本,所以采用他校法也要特别慎重。
有关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文章
理校,即推理的校勘,是校勘工作的补充方法。[64]理校也非任意为之,通常需要从语言、体例、史实等方面寻找作为推理的依据。首先,不同文体具有各自特点,据此即可校出一些错误。校勘的任务,主要是纠正第二种错误。......
2023-07-25
中国古代文献学家根据他们对古典文献内容及其学术性质的理解,进行了一些分类,形成了以《汉书·艺文志》为代表的六分法和以《隋书·经籍志》为代表的四分法。今天,随着古典文献学学科的发展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学者们对古典文献的类型又产生了一些新的分类标准和分法。根据古典文学文献的编写体制、出版形式和流传方式的不同,兼顾中国古典文献的分类传统以及便于今天学习的实践原则,我们重点介绍以下几种类型的古典文献。......
2023-07-25
目字的本义是指人的眼睛。人眼为双,故后世便以目来表示复数的事物,且引申为逐一称述的节目、条目、细目、项目、名目之义。因刻木要用刀,后来便加上一个“金”字偏旁。目、录这两个词用在目录学中,目是指书的篇目或书名;录即叙录,后世称为解题、提要等,是对书的内容、著者事迹及写作、出版等情况的概要说明。但是,录也可以作为包括目和叙录两个部分在内的简称。......
2023-07-25
三代时,钟、鼎为最重之器,铸刻的金文器具以钟鼎居多,故后世又称金文为“钟鼎文”。在我国古典文献学史上,“金石”常常并称,成为一个名词。宋代学者在青铜器及其金文拓本的搜集著录、金石文字的考释记载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吕大临的《考古图》、《续考古图》,欧阳修的《集古录》,赵明诚的《金石录》等,都是至今仍为人参考的学术名著。......
2023-07-25
宋代古典文献学上成就最突出的有以下几个领域。在如何整理、研究并利用历史文献上司马光成为后世的一个典范。宋人注释集部工作的兴盛,是中国古典文献学及文学研究历史上值得研究的现象,而从前一般治中国文史的学者,似乎对此重视不够。再次是金石考据学。......
2023-07-25
文献在传抄出版过程中脱去一字或数字称脱文,也称夺文或阙文。[2]可见脱文现象也出现甚早。脱一两个字的例子较多,如《战国策·秦策》云:“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孝公行之八年,死。惠王代后莅政。”古代简书因编绳断烂,在重编时失去一简或数简称为脱简,后世因而也称脱文较多的现象为脱简。至于书前脱序及目录,书后脱跋文附录,也往往有之,此不详述。......
2023-07-25
“版本”,从严格意义上说,是刻版印书出现后为区别刻本和写本而使用的名称。因最初的印版是以木板为原料雕刻而成,故“版本”又称“板本”。其实,“版”(“板”)和“本”很早就作为书籍文献的名称在使用。因此,广义的“版本”又可以指一切形式的书本。“本”的原意为树根。引申为根源、原本。这就是说,版本之称是随着雕版印刷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6]这一结论大体符合宋以前人们对版本称谓的实际。......
2023-07-25
后来《新青年》、《太平洋》、《新潮》、《每周评论》、《北京法政学报》等直行的杂志也是尽量采用新式的标点。可见,此议案为新式标点符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古代句读的作用主要是断句,而新式标点符号的作用除断句外,还要标明句子的语气、某些词的性质、引文与对话的起讫等。......
2023-07-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