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对各种校勘方法作了介绍,下面再谈谈改正书面材料、撰写校勘记的具体方法。如何注明记录校勘情况,也有一些规定。今人张舜徽先生将历来校勘记的写作方法归纳为十条,今录之如下:一、凡文字有不同者,可注云:“某,一本作某。”[82]作者采用他校的方法,广征博引,以丰富的资料证明“秦丞相”系“秦承祖”之误,令人信服。[83]“沈本”指沈宝砚据传是楼藏宋椠本之校本,作者采用对校的方法,录其异同,判定其是非。......
2023-07-25
除本书异本、他书引文外,其他有关资料皆可用作校勘资料。不过,此类资料和原书的关系往往是间接的。援用时必须更加审慎,才能避免主观武断的弊病,今也略述如下:
1.甲骨文
甲骨文的年代虽然久远,但它毕竟是我国文献的源头,同后世的典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也可用作校勘之资。如古书中多说汤名天乙,罗振玉认为“天乙”是“大乙”之误,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分析道:“汤名天乙,见于《世本》(《书·汤誓》释文引及《荀子·成相》篇),而《史记》仍之。卜辞有大乙,无天乙。罗参事谓天乙为大乙之讹。观於大戊,卜辞亦作天戊。卜辞之大邑商,《周书·多士》作天邑商。盖‘天’、‘大’二字形近故互讹也。且商初叶诸帝,如大丁、如大甲、如大庚、如大戊,均冠以大字,则汤自当称大乙。”
2.金文
人们早就注意到了金文的校勘价值,如宋人赵明诚《金石录·自序》云:“《诗》、《书》以后,君臣事迹,悉载于史……若夫岁月、地理、官爵、世次,以金石考之,其抵牾十常三四。盖史牒出于后人之手,不能无失,而刻辞当时所立,可信不疑。”此举一例,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指出:“《史记·始皇本纪》:二十八年,丞相隗林、丞相王绾等议于海上。诸本皆作山林之林。开皇二年五月,长安民掘得秦时铁称权,旁有铜涂镌铭二所。其一所曰:‘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了了分明。此称权今在官库。其丞相状字,爿旁作犬,则知俗作隗林非也,当为隗状耳。”
3.石刻
石刻文字比较接近文献的原始面貌,所以颇为校勘家所重视,我们在前文《拓本》中已经略作介绍。其实各类石刻文字,均可供校勘工作者参考。仅举一例,如《旧唐书·牛僧孺传》云:“祖绍,父幼简,官卑。”傅璇琮等指出:“《新唐书》卷七五上宰相世系表五上载孺父幼闻,郑尉。一作简,一作闻。今查唐李珏《故丞相太子少师赠太尉牛公(僧孺)神道碑》(《文苑英华》卷八八八)载:‘父幼闻,华州郑县尉’,与《新表》同。则《旧书》作幼简误。”[47]牛僧孺的父亲,《旧唐书》作幼简,《新唐书》作幼闻。因为《旧唐书》成书在前,似应作幼简。但是《故丞相太子少师赠太尉牛(僧孺)公神道碑》为原始资料,故应从《新唐书》作幼闻。
4.古印·封泥
马衡《封泥存真序》云:“封泥之名,始见于《续汉书·百官志》,掌于少府官属之守宫令,盖古用简牍,封以玺印,非泥不可,后世易之以纸帛,泥不适用,乃改用朱印,相延既久,几不知朱印之前,尚有封泥之事。”因为古印与封泥属原始文献,多涉及官名与地名,因此对校勘古书中的官名与地名特别有用。前人已注意用古印、封泥从事校勘工作,今各举一例。
清钱大昕云:“《史记·王子侯年表》,有石洛侯刘敬,《汉》表作原洛侯敢。顷岁诸城李仁煌书山于县南乡得古印一,文曰‘石洛侯印’。以太史公考之,知为城阳顷王子,诸城与城阳国不远,或石洛侯封即在其境邪?《汉书》原字必是转写之讹。”[48]瞿中溶在《集古官印考证》中进一步证实了钱氏的观点:“石洛侯印,《史记·王子侯年表》:石洛侯刘敬,城阳顷王子,元符元年四月戊寅封,参校《汉书》表,其世系及始封月日皆合,以‘石洛’为‘原洛’,据此印足证‘原洛’之误。”
又,《汉书·地理志》有“临淄”,杨树达考证道:“《封泥考略》卷四有临菑丞印、临菑市丞、临菑左尉、临菑右尉各印。《再续封泥考略》卷一有临菑丞相。字皆从艸作菑,不作淄。陈介祺云:今传世汉器及印,临淄、临川皆作菑,则《志》作淄者误也。”[49]
5.其他书籍中的有关资料
事实上,可以用来校勘古籍的资料是极为广泛的,本书以外的相关资料皆可用作参考。现举二例,以见一斑。如,“《梁书·元帝纪》载讨侯景檄文,有一句话说:‘家有陨山之泣。’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百衲本、明南监本作‘家陨□山之泣’,墨丁是表示缺空,文义也不可知。但经过校订,新本《梁书》改为:‘家陨桓山之泣。’这是完全正确的。据《孔子家语》记载:颜回闻哭声,‘非但为死者而已,又有生离别者也……桓山之乌,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于四海,其母悲鸣而送之,哀声有似于此’。梁元帝正是用了这个典故,说侯景暴虐多端,使江南人民有生死离别的愁苦。长期悬而未决的疑案,被细心的整理者解决了。”[50]再如,《李太白全集》卷五《东海有勇妇》诗云:“何惭苏子卿。”王琦注曰:“苏子卿无报仇杀人事。以此相拟,殊非伦类。按曹植《精微篇》:‘关东有贤女,自字苏来卿。壮年报父仇,身没垂功名。’是知‘苏子卿’乃‘苏来卿’之误也。”
有关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文章
我们已经对各种校勘方法作了介绍,下面再谈谈改正书面材料、撰写校勘记的具体方法。如何注明记录校勘情况,也有一些规定。今人张舜徽先生将历来校勘记的写作方法归纳为十条,今录之如下:一、凡文字有不同者,可注云:“某,一本作某。”[82]作者采用他校的方法,广征博引,以丰富的资料证明“秦丞相”系“秦承祖”之误,令人信服。[83]“沈本”指沈宝砚据传是楼藏宋椠本之校本,作者采用对校的方法,录其异同,判定其是非。......
2023-07-25
用单篇文章的形式来总结校勘工作的规律,对校勘学某些理论问题进行探讨乃是校勘学深入发展的标志和必然结果。当然,大量的单篇文章还是对书面材料中的文字异同发表具体的校勘意见,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编的《古籍点校疑误汇录》就有许多这样的文章。除论文外,人们还常用序跋的方式总结与发表自己的校勘成果,最著名的例子莫若王念孙《读书杂志·淮南内篇·后序》。段玉裁也给顾千里写过不少信探讨校勘问题。......
2023-07-25
从这一角度讲,从事某种类型亡佚文献的辑佚,现存的同类型图书就是其搜辑佚文的最基本文献,是其最主要的资料来源之一,切不可顾彼失此。......
2023-07-25
中国古代文献学家根据他们对古典文献内容及其学术性质的理解,进行了一些分类,形成了以《汉书·艺文志》为代表的六分法和以《隋书·经籍志》为代表的四分法。今天,随着古典文献学学科的发展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学者们对古典文献的类型又产生了一些新的分类标准和分法。根据古典文学文献的编写体制、出版形式和流传方式的不同,兼顾中国古典文献的分类传统以及便于今天学习的实践原则,我们重点介绍以下几种类型的古典文献。......
2023-07-25
二是覆刻本是照原本覆刻,其序跋只能作为鉴别原刻本的依据,并不能用来鉴别覆刻本。因为该书版刻的时间绝不会在成书之前,我们依据书籍的内容,即可断定该书版刻的上限。审查书籍内容主要是审查那些可以判断该书成书时间的内容,例如人名、地名、官名、年代、事件等,都可以据以鉴定版本。......
2023-07-25
语文出版社1990年版《标点符号用法》:“引号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不明引文,不明引文起讫导致标点错误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直接引用的话未加引号如中华书局1982年版《三国志》第912页《诸葛亮传》裴松之注:“老氏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凡在贤达之流,固必兼而有焉。”......
2023-07-25
按照前辈学者的理解,文献学这门学问主要包括目录、版本、校勘三大部分。王欣夫先生的《文献学讲义》第一章讲文献学的涵义,其中一节题为“文献学的三个内容”。......
2023-07-25
目字的本义是指人的眼睛。人眼为双,故后世便以目来表示复数的事物,且引申为逐一称述的节目、条目、细目、项目、名目之义。因刻木要用刀,后来便加上一个“金”字偏旁。目、录这两个词用在目录学中,目是指书的篇目或书名;录即叙录,后世称为解题、提要等,是对书的内容、著者事迹及写作、出版等情况的概要说明。但是,录也可以作为包括目和叙录两个部分在内的简称。......
2023-07-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