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蝴蝶装:中国古典文献学中的主要装帧形式

蝴蝶装:中国古典文献学中的主要装帧形式

【摘要】:蝴蝶装是由经折装演变而来的。蝴蝶装图示蝴蝶装在唐末五代时期即已出现,敦煌所出《王陵变》即是蝴蝶装。宋、元时期,蝴蝶装成为书籍的主要装帧形式。即使到了明、清,蝴蝶装也仍在采用。如明洪武时期刻印的《元史》、永乐时期刻印的《四史外戚传》,清顺治时期内府刻印的《资政要览》,都是采用蝴蝶装。

蝴蝶装是由经折装演变而来的。经折装虽比卷轴装、旋风装等便于诵读,但它也有自身的缺点,就是折口容易断裂,断裂后的经折装与梵夹装一样,书本也成了散叶,容易散乱和丢失。元吾丘衍《闲居录》云:“古书皆卷轴,以舒卷之难,因而为折。久而折断,复为薄帙。”实践要求改善书籍的装帧技术,而印刷技术的成熟也促进了书籍装帧技术的发展,蝴蝶装应运而生。

所谓蝴蝶装,清叶德辉有一个很简明的定义,他说;“蝴蝶装者,不用线订,但以糊粘书背,夹以坚硬护面。以板心向内,单口向外,揭之若蝴蝶翼然。”[22]杜泽逊则解说得更详细一些,他说:“所谓蝴蝶装,是以版心中线为准,版面向里对折,然后再一叶一叶重叠在一起,在折线处对齐,用浆糊粘在一起,另外三边切齐,再用硬纸连背裹住作封面。看上去很像现在的精装书。不同的是没有锁线,每页纸只有一面有字。打开书,可以看到一整页,以版心为中轴,两边各半页,颇似展翅蝴蝶,故称蝴蝶装。”[23]马衡则对蝴蝶装有十分具体的说明,他说:“宋时初改册叶,多为胡蝶装。书版之左上角,往往于阑外刻书之篇题一小行,为便于翻检而设。今之装法,既以版心向外,而刻书者犹于此处刻字,殊可笑也。胡蝶装所以有版心者,一以志书版之名目卷第,使印刷或装钉时不致紊乱,一以留粘贴之余地,使读者不致碍目。故书名之在二三字以上者,往往摘取其一二字以著之,绝无意义可言也。其庋置之法,乃以书背向上,书口向下,排比植立,不似线装之垒置者。何以知之,以北平图书馆藏原装宋本《欧阳文忠公集》、《册府元龟》等书,其书根上皆写书名卷第,自书背至书口,一行直下,而书口余幅之边际,皆曾受摩擦也。其分卷之法,不必以一卷为一册。有一册之中容数卷者,则以异色之纸或帛,粘贴于每卷首叶之书口,以为识别,如西文字典之标A、B等字母之法,为其便于检寻也。北平图书馆藏《文苑英华》为宋景定元年(1260年)装背,其每卷首叶即有黄帛标识,可以为证。”[24]这就将蝴蝶装的装式说得十分清楚了。

蝴蝶装图示

蝴蝶装在唐末五代时期即已出现,敦煌所出《王陵变》即是蝴蝶装。宋、元时期,蝴蝶装成为书籍的主要装帧形式。流传后世的宋、元旧本也多是蝴蝶装。《明史·艺文志·序》云:“秘阁书籍皆宋、元所遗,无不精美。装用倒折,四周外向,虫鼠不能损。”这里所说的装帧形式即蝴蝶装。现存宋、元刻本特别是宋代刻本,大都经后人整治重装,北宋时期的蝴蝶装原本今已罕见,南宋时期的蝴蝶装原本今天还能见到,马衡提到的北京图书馆藏的几种宋刻本即是例证。即使到了明、清,蝴蝶装也仍在采用。如明洪武时期刻印的《元史》、永乐时期刻印的《四史外戚传》,清顺治时期内府刻印的《资政要览》,都是采用蝴蝶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