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古典文献学:刻本分类及珍品推荐

中国古典文献学:刻本分类及珍品推荐

【摘要】:刻本的分类最为复杂,因不同的划分标准而有不同的分类。现存宋刻本几乎都是珍品。元刻本数量多、质量高的要推学校刻本。明、清刻本层次丰富,质量则参差不齐,需要加以辨别。按照书籍刻印的地域,可以分为浙本、蜀本、闽本、平水本等。浙本、蜀本注重校勘,质量较好。按照书籍流通的情况,可以分为通行本、旧刻本、残本、善本、孤本等。

刻本是指在板木上刻字刷印而成的图书。刻本的分类最为复杂,因不同的划分标准而有不同的分类。

按照书籍刻印的时代,可以分为唐刻本、五代刻本、宋刻本、辽刻本、金刻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民国刻本。唐刻本保存到现在的不多,一般认为现存最早唐刻本为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刻印的《金刚经》。五代刻本传世甚少,国内现存五代刻本首推浙江杭州雷峰塔所出《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宋代是我国雕版印刷书籍的黄金时期,宋刻本校勘精审,刻印精美,堪称后世刻书的楷模,历来为读书人和藏书家所深爱。现存宋刻本几乎都是珍品。元刻本数量多、质量高的要推学校刻本。明、清刻本层次丰富,质量则参差不齐,需要加以辨别。

按照书籍刻印的地域,可以分为浙本(浙江地区刻本)、蜀本(四川地区刻本)、闽本(福建地区刻本,因以建宁府建安、建阳两县为中心,故又称建本)、平水本(山西平水刻本)等。浙本、蜀本注重校勘,质量较好。建本多为考试用书和通俗读物。建阳麻沙镇刻本粗制滥造,因而麻沙本几乎成了劣本的代称。

按照书籍刻印的主体,可以分为官刻本、家刻本、坊刻本。官刻本中因所刻单位不同而有监本(国子监刻本;明代有南北二监,故有南监本和北监本)、经厂本(明内府司礼监经厂库刻本)、藩府本(明代藩王府刻本)、局本(清末各地官书局刻本)、书院本(各书院刻本)以及各种名称的刻本,如宋有崇文院本、秘书监本、茶盐司本、安抚使本、转运使本、仓台本、计台本、漕院本、公使库本、郡斋本、太医局本等。家刻本和坊刻本都是私人刻书,“家刻本多由学者或藏书家主持其事,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流传善本,保存自己或亲友的著作,而不是专门为了赢利,刻印的书一般都质量较高。坊刻本则由书坊主人主持其事,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赢利,因此刻印的书,质量高低差别很大”[12]

按照书籍刻印的先后,可以分为初刻本、原刻本、重刻本、翻刻本、覆刻本、影刻本、修补本、增修本、重修本、递修本、三朝本、百衲本、补配本、初印本、后印本等。一般来说,初刻初印本版本的价值最高。

按照书籍刻印的版式和字体,可以分为大字本、小字本、巾箱本、书帕本、插图本、批校本、黑口本、白口本[13]、十行本、八行本等。

按照书籍刷印的墨色,可以分为蓝印本、朱印本、墨印本、朱墨本、套印本等。蓝印本、朱印本多是印刷的校样,大抵明人多蓝印本,清人多朱印本。

按照书籍流通的情况,可以分为通行本、旧刻本、残本、善本、孤本等。通行本指最为流通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