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现代版本概念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现代版本概念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摘要】:今人谈到版本,一般均采用广义的版本概念。现代人的版本意识很大程度上与知识产权相联系。按照现代法律制度,作品的著作者享有著作权,出版者则享有版权。现代学术界评价甚高且收书甚夥的《四部丛刊》,其编辑者张元济就从涵芬楼和其他藏书家的藏书中,精选宋元旧刻、明清精校以及希见手稿本和抄本,予以影印。初编印行后,发现其中21种书有更好的版本,重印时便及时更换,表明了编者对版本的慎重态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书籍文献在人们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书籍文献也以多样化的形式存在着,版本概念的内涵便不断扩展,逐渐囊括了以雕版印本为主体,同时包括雕版印本之前的写本和之后的抄本、活字本、手稿本、批校本、影印本等各种书本,也包括新式印刷的各种书本。甚至今天颇为流行的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电子音像类制品,也是一种广义的书籍,同样存在版本问题。事实上,人们也称它们为电子版图书。不同出版社出版的同一文献的不同光盘,就成为不同的电子版。今人谈到版本,一般均采用广义的版本概念。

现代人的版本意识很大程度上与知识产权相联系。按照现代法律制度,作品的著作者享有著作权,出版者则享有版权。因此,现代人使用某一作品,除了应该尊重著作者的著作权外,也应该同时尊重出版者的版权。而无论是著作权还是版权,它的物质形态都是某一版本。我们选择和使用某一版本,事实上就形成了与著作权人和版权人的法律关系。因此,重视版本的选择和使用,应该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现代意识。好的版本不仅能为读者和研究者提供正确的信息,而且能给读者的阅读和研究者的研究提供便利。

其实,重视版本一直是中国学术的优良传统。在印刷术发明以前,书籍文献经过不断地传写;印刷术发明以后,又经过不断地刻印,因而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版本。这些版本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有些甚至是带根本性的。今人余嘉锡便指出:“盖书籍由竹木而帛,而纸,由简篇而卷,而册,而手抄,而刻版,而活字,其经过不知其若干岁,缮校不知其几何人。有出于通儒者,有出于俗士者。于是有断烂而部不完,有删削而篇不完,有节钞而文不完,有脱误而字不同,有增补而书不同,有校勘而本不同。”[7]读某一书能获得一种好的版本,对于读者准确了解该书的真实内容,获取正确的知识和丰富的营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清张之洞在《书目答问》中说:“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8]早在西汉末年,刘向等人在校理秘阁藏书时就非常注意版本问题,《别录》中谈到他们利用中书、太常书、太史书、臣向书、臣参书、大中大夫卜圭书、射声校尉立书等多种版本为其校书服务,整理出最完善最权威的版本。现代学术界评价甚高且收书甚夥的《四部丛刊》,其编辑者张元济就从涵芬楼和其他藏书家的藏书中,精选宋元旧刻、明清精校以及希见手稿本和抄本,予以影印。初编印行后,发现其中21种书有更好的版本,重印时便及时更换,表明了编者对版本的慎重态度。编辑者在《印行四部丛刊启例·四部丛刊例言》中说:“版本之学,为考据之先河。一字千金,于经史尤关紧要。兹编所采录者,皆再三考证,择善而从。如用徐氏仿宋刻本《三礼》,明人繙宋岳珂本《九经》。徐刻《周礼》不如岳本之精,岳刻《仪礼》又不如徐本之善;皆非逐一细校,不能辨其是非。其他北宋本失传之书,赖有元、明人翻本,转出南宋本之上者。若仅以时代先后论之,则不免于盲人道黑白矣。兹编于此类,颇用苦心,非泛泛侈言存古也。”[9]正是因为丛刊编者认识到版本对于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在选择版本时采取了精益求精的态度,所以才为学术界提供了这样一套高质量的丛书,嘉惠学人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