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此,历来目录学家多以杨仆奉汉武帝之命整理的兵书目录《兵录》为现知最早的群书目录。至西汉末年成帝时,刘向、刘歆等在奉命校书的过程中,编制成综合性图书目录《别录》和《七略》,则树立了群书目录的范例。因此,群书目录是目录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023-07-25
上述四大类别,基本上概括了古代大多数综合性目录书的情况。但是,也还有一些综合性的目录如地方文献目录、推荐书目录、专科目录、禁毁书目录、目录之目录、个人著述目录、引用书目录和版本目录等没有归入。因此,我们再别立“其他目录”一类,择要简述数种如下:
1.地方文献目录
这是一种以某一地区有关的图书为对象而编制成的目录书。如明祁承㸁《两浙著作考》、清孙诒让《温州经籍志》等。今人朱士嘉1934年出版的《中国地方志综录》及其1956年改版的增订本,中国天文史料普查整编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张国淦编《中国古方志考》等,是今人所编地方文献目录中很有价值的方志综合目录。
2.推荐书目录
又称初学目录、导读书目。它是针对一定的读者对象,带有指导性质的读书目录。如清道光二十七年湖北学政龙启瑞所编《经籍举要》,就是一部指导诸生参加科举考试的推荐书目。而这类书目中,影响最大也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则是张之洞的《书目答问》。
3.专科目录
与综合性图书目录兼收各种各类图书不同,专科目录是将与某一专门学科有关的图书书目编制而成的一种目录。国家图书目录中由汉武帝时军政杨仆所编的《兵录》,可说是最早的专科目录。愈到后来,专科目录愈多。如经、史目录,宗教、文学、艺术、科技书目录等。
古代经、史并称,经、史同源,清章学诚更有“六经皆史”之说,因而目录书中就有专载经、史两类书籍的专目。如北魏卢昶《甲乙新簿》、陈代承香殿《五经史记目录》、唐人李肇《经史释题》、五代杨九龄《经史书目》等。
再往后发展,古代学者又将经、史分途,于是既有经书目录,也有史籍目录。经书目录,当以《宋史·艺文志》所著录欧阳伸《经书目录》11卷为正式开始,代表作则推清朱彝尊的《经义考》(原名《经义存亡考》)300卷。史籍目录盖以南朝刘宋时裴松之《史目》为最早[31],此后有《旧唐书·经籍志》所著录的杨松珍《史目》,《宋史·艺文志》所载商仲茂《十三代史目》、杜镐《十九代史目》,宋末高似孙《史略》,以及章学诚《史籍考》等。而以《史籍考》最为宏伟,可惜此目未完成,又在咸丰年间毁于火灾。现只能从章氏《史籍考总目》中略知其体例。
4.禁毁书目录
古代统治者因为政治或某种其他原因常销毁或禁止发行阅读某些书籍,为这类书籍所编制的目录称为“禁毁书目录”。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称“禁书目录”,而列在其《特种目录篇》。这是了解某个时代(时期)政治文化政策的重要资料之一。
历史上大规模的焚书起自秦朝,事载《史记·秦始皇本纪》等文献。历代书目记载禁书目录,较早者当是《宋史·艺文志》著录的“《禁书目录》一卷”,其注云“学士院、司天监同定”。清代文网严重,禁书目录也最多。如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刊发的《销毁抽毁书目》列入300多种书,主要是明人著作;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的《禁书总目》所列达1500余种。
现在比较易见的禁毁书目录,有中华书局版《四库全书总目》所附录的《四库撤毁书提要》,商务印务馆1957年版姚觐元编、孙殿起辑《清代禁毁书目(附补遗)·清代禁书知见录》等。
5.目录之目录
目录书多了,就出现了将众多目录著作按一定方式汇编起来的目录书,即目录之目录。
古代官、私目录书,自南朝阮孝绪《七录·纪传录》的“簿录”类开始,大都设有“簿录”或“目录”类,登录历代目录书籍。现存者,如《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清史稿·艺文志》、《通志·艺文略》、《文献通考·经籍考》、《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等书,都设有“目录”或“簿录”、“书目”类,可查考古代的目录书目录。
目录之目录专书的编撰,则是近代以来的事。大概以周贞亮、李之鼎《书目举要》为先。此书收录自汉至清末的各种书目及有关书籍目录270余种(南城李氏宜秋馆,1920年);邹瑞彭、阎树森《书目长编》及补遗(北京资研社,1928年),共收录各种书目达1300余条。新中国成立后,尚有冯秉文《1963年全国图书馆书目汇编》(中华书局,1958年),《中国书目编年(1940年一1981年)》,(北京大学第一分校图书馆学系,1982年),梁子涵《中国历代书目总录》([台湾]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1953年)。
有关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文章
据此,历来目录学家多以杨仆奉汉武帝之命整理的兵书目录《兵录》为现知最早的群书目录。至西汉末年成帝时,刘向、刘歆等在奉命校书的过程中,编制成综合性图书目录《别录》和《七略》,则树立了群书目录的范例。因此,群书目录是目录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023-07-25
目字的本义是指人的眼睛。人眼为双,故后世便以目来表示复数的事物,且引申为逐一称述的节目、条目、细目、项目、名目之义。因刻木要用刀,后来便加上一个“金”字偏旁。目、录这两个词用在目录学中,目是指书的篇目或书名;录即叙录,后世称为解题、提要等,是对书的内容、著者事迹及写作、出版等情况的概要说明。但是,录也可以作为包括目和叙录两个部分在内的简称。......
2023-07-25
但是,目录学的正式兴起则在西汉时期。对整个封建社会的图书、目录事业的发展起了重大的影响。唐、宋两代,目录学事业蓬勃发达。其特点不仅表现在官修目录质量的提高,史志目录的发展,“国史艺文志”的兴修,私家目录的勃起,而且还开展了目录学理论的研究探讨。明、清两朝,是我国古代目录学发展的繁盛时期,各种各类官、私目录著作纷纷问......
2023-07-25
历代学者从他们读书治学的经验出发,充分论述了目录学在读书治学中的重要作用和实际意义。清代学术繁盛,目录学成就突出,学者们对目录学的作用和意义的论述也就更为明确。降至近代,余嘉锡、姚名达等目录学家也都充分论述过目录学值得重视的道理。概括地说,目录学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023-07-25
即所谓“朝廷官簿”,一称官修目录,是封建社会由朝廷主持对国家藏书进行校理后所编的国家图书目录。历代所编国家图书目录不下六七十家,其主要者如:汉《七略》,西汉刘向、刘歆撰,残缺。当然,国家图书目录作为官修的封建政府的藏书目录,它们在选录图书及评价介绍时,都是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的,今天的读者在使用时应具有批判继承的眼光。......
2023-07-25
所以利用目录来考辨古书真伪只是一种常用的一般方法,不是绝对方法,不能仅凭书目著录与否而断定某些特殊流传文献的真伪。宋濂《诸子辨·鬻子》认为该书不是伪书,证据是“其文质,其义弘”,这也是仅凭单一的主观感觉得出的结论,难以令人信服。可以说,出土文献是辨伪工作的试金石,绝对不可忽视。......
2023-07-25
也正因为丛书所具有的综合性特点,丛书目录亦宜专为介绍。古代某些综合性图书目录,往往也著录丛书,如张之洞《书目答问》中的“古今人著述合刻丛书目”类就著录有一百种,而《四库全书书目》、《四部丛刊书录》、《四部备要书目提要》等,则是一部丛书的目录。“汇刻书目”即丛书目录,顾修此目20卷,收录宋元以来丛书260多种,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但规模及影响最大的是《中国丛书综录》。......
2023-07-25
按照前辈学者的理解,文献学这门学问主要包括目录、版本、校勘三大部分。王欣夫先生的《文献学讲义》第一章讲文献学的涵义,其中一节题为“文献学的三个内容”。......
2023-07-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