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古典文献学》丛书目录,包括张之洞《书目答问》等

《中国古典文献学》丛书目录,包括张之洞《书目答问》等

【摘要】:也正因为丛书所具有的综合性特点,丛书目录亦宜专为介绍。古代某些综合性图书目录,往往也著录丛书,如张之洞《书目答问》中的“古今人著述合刻丛书目”类就著录有一百种,而《四库全书书目》、《四部丛刊书录》、《四部备要书目提要》等,则是一部丛书的目录。“汇刻书目”即丛书目录,顾修此目20卷,收录宋元以来丛书260多种,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但规模及影响最大的是《中国丛书综录》。

丛书是一种按一定编辑原则汇聚群书的形式,它的特点是仍然保留所汇各书的书名和原有体例,再冠以一个总的书名(如《四库全书》),一同抄刻或印行。这种形式很便于利用。张之洞《书目答问》曰:“丛书最便学者,为其一部之中可该群籍,蒐残存佚,为功尤巨……其中经、史、子、集皆有,势难隶于四部,故别为类。”也正因为丛书所具有的综合性特点,丛书目录亦宜专为介绍。

古代某些综合性图书目录,往往也著录丛书,如张之洞《书目答问》中的“古今人著述合刻丛书目”类就著录有一百种,而《四库全书书目》、《四部丛刊书录》、《四部备要书目提要》等,则是一部丛书的目录。

专门性的丛书目录,当以清嘉庆四年(1799年)顾修所编录的《汇刻书目初编》为最早。“汇刻书目”即丛书目录,顾修此目20卷,收录宋元以来丛书260多种,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此书目收丛书虽然不多,却对后来丛书目录的编制产生了较大影响,出现了许多续、补之书。较著名的有光绪时朱学勤、王懿荣所编的《汇刻书目》20册,收书567种。此外,尚有清末杨守敬《丛书举要》、李之鼎在杨守敬原稿基础上补充而成的《增订丛书举要》(收丛书1605种),沈乾一《丛书书目汇编》(收丛书2086种),1936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印行的施廷镛编《丛书子目书名索引》(收丛书1275种),1935年开明书店出版的浙江图书馆所辑《丛书子目索引》(收丛书469种)等。

但规模及影响最大的是《中国丛书综录》。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图书馆编成《中国丛书综录》一书,共3册,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在1959年和1962年出版。此目共录全国41个大图书馆馆藏的各类丛书2797种,是一部搜罗最完备、便于检索的丛书总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