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字的本义是指人的眼睛。人眼为双,故后世便以目来表示复数的事物,且引申为逐一称述的节目、条目、细目、项目、名目之义。因刻木要用刀,后来便加上一个“金”字偏旁。目、录这两个词用在目录学中,目是指书的篇目或书名;录即叙录,后世称为解题、提要等,是对书的内容、著者事迹及写作、出版等情况的概要说明。但是,录也可以作为包括目和叙录两个部分在内的简称。......
2023-07-25
即所谓“史家著录”,是指由史家编入史籍的目录。它包括历代“正史”中的或有些正史中原来没有而由后人补修的“艺文志”(或称“经籍志”),有些朝代的“国史经籍志”,某些政书、专史中的目录书等。
自从东汉班固就《七略》“删其要以备篇籍”编成《汉书·艺文志》,这便出现了我国第一部史志目录。后世正史遵循不衰,二十五史中有七部这样的史志目录:
(1)《汉书·艺文志》一卷,东汉班固撰。
(4)《新唐书·艺文志》四卷,宋欧阳修等撰。
(5)《宋史·艺文志》八卷,元脱脱等撰。
(6)《明史·艺文志》四卷,清王鸿绪、张廷玉等撰。(7)《清史稿·艺文志》四卷,近代赵尔巽等撰。
其中,以《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最负盛名,受到历代学者和目录学家的特别重视。
正史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所缺甚多,后来学者尤其是清代学者纷纷补撰与补注,王重民先生在其《普通目录学》中称已“造成了一个小小的目录学的流派”。我们称这些补撰或补注正史的目录为“补史志”,或简称“补志”。现据开明书店所辑《二十五史补编》(中华书局,1955年),按正史先后,将正史的补志抄录如下:
《汉书艺文志考证》十卷(宋王应麟撰),《汉书艺文志拾补》六卷(清姚振宗撰),《汉书艺文志条例》八卷、首一卷(清姚振宗撰),《汉书艺文志举例》一卷(孙德谦撰),《前汉书艺文志注》一卷(清刘光蒉撰),《补续汉书艺文志》一卷(清钱大昭撰),《补后汉书艺文志》四卷(清侯康撰),《补后汉书艺文志》十卷(清顾櫰三撰),《后汉书艺文志》四卷(清姚振宗撰),《补后汉书艺文志》一卷、考十卷(曾朴撰),《补三国艺文志》四卷(清侯康撰),《三国艺文志》四卷(清姚振宗撰),《补晋书艺文志》四卷、补遗一卷、附录一卷、刊误一卷(丁国钧撰、丁辰注并撰刊误),《补晋书艺文志》六卷(清文延式撰),《补晋书艺文志》四卷(清秦荣光撰),《补晋书经籍志》四卷(吴士鉴撰),《补晋书艺文志》四卷(黄逢元撰),《补宋书艺文志》一卷(聂崇歧撰),《补南齐书艺文志》四卷(陈述撰),《隋书经籍志补》二卷(张鹏一撰),《隋书经籍志考证》十三卷(清章宗源撰),《隋书经籍志考证》五十二卷、首一卷(清姚振宗撰),《补南北史艺文志》三卷(徐崇撰),《补五代史艺文志》一卷(清顾櫰三撰),《宋史艺文志补》一卷(清黄虞稷、倪灿撰,卢文弨录),《西夏艺文志》一卷(清王仁俊撰),《辽艺文志》一卷(缪荃荪撰),《辽史艺文志补证》一卷(清王仁俊撰),《补辽史艺文志》一卷(黄任恒撰),《补元史艺文志》四卷(清钱大昕撰),《补辽金元艺文志》一卷(清黄虞稷、倪灿撰,卢文弨校正)和《补三史艺文志》一卷(清金门诏撰)。
由于正史艺文志的补撰与补注,使历代正史都有了目录部分。如果我们把七部正史的“艺文志”和“经籍志”,与各种补志连贯起来,那就构成了我国自汉至清的一部完整的古籍总目,据此可以考察几千年来文化学术发展情况之一斑。
从1955年开始,商务印书馆先后编印出版了十史艺文经籍志。其中包括《汉书·艺文志》(书末附清姚振宗《汉书艺文志拾补》),《隋书·经籍志》,《唐书经籍艺文合志》(书末附人名、书名索引),《宋史艺文志·补·附编》(附卢文弨补志、宋时官修《宋史艺文志附编》),《辽金元艺文志》(清黄虞稷等撰),《明史艺文志·补编·附编》,《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至1982年全部出齐。另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重版了洪业等编纂的《艺文志二十种综合引得》,颇便查检。
除正史志、补史志外,如北宋所编三朝、两朝、四朝,南宋所编四朝等“国史艺文志”,明焦竑《国史经籍志》;政书中如宋郑樵《通志·艺文略》,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也都可视为史志目录。
史志目录,往往是后代史家根据以前的国家藏书目录编制或根据各史列传、旧有目录及其他文献资料补撰而成的,并不都是严格的藏书目录;所著录范围或包括本朝及前代图书,或只录本朝著述(如明、清二志);有的史志目录并撰有序文及大类(略、部)、小类(家、种)之序,以叙源流得失,具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价值。
有关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文章
目字的本义是指人的眼睛。人眼为双,故后世便以目来表示复数的事物,且引申为逐一称述的节目、条目、细目、项目、名目之义。因刻木要用刀,后来便加上一个“金”字偏旁。目、录这两个词用在目录学中,目是指书的篇目或书名;录即叙录,后世称为解题、提要等,是对书的内容、著者事迹及写作、出版等情况的概要说明。但是,录也可以作为包括目和叙录两个部分在内的简称。......
2023-07-25
据此,历来目录学家多以杨仆奉汉武帝之命整理的兵书目录《兵录》为现知最早的群书目录。至西汉末年成帝时,刘向、刘歆等在奉命校书的过程中,编制成综合性图书目录《别录》和《七略》,则树立了群书目录的范例。因此,群书目录是目录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023-07-25
如经、史目录,宗教、文学、艺术、科技书目录等。古代经、史并称,经、史同源,清章学诚更有“六经皆史”之说,因而目录书中就有专载经、史两类书籍的专目。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称“禁书目录”,而列在其《特种目录篇》。清代文网严重,禁书目录也最多。......
2023-07-25
但是,目录学的正式兴起则在西汉时期。对整个封建社会的图书、目录事业的发展起了重大的影响。唐、宋两代,目录学事业蓬勃发达。其特点不仅表现在官修目录质量的提高,史志目录的发展,“国史艺文志”的兴修,私家目录的勃起,而且还开展了目录学理论的研究探讨。明、清两朝,是我国古代目录学发展的繁盛时期,各种各类官、私目录著作纷纷问......
2023-07-25
即所谓“朝廷官簿”,一称官修目录,是封建社会由朝廷主持对国家藏书进行校理后所编的国家图书目录。历代所编国家图书目录不下六七十家,其主要者如:汉《七略》,西汉刘向、刘歆撰,残缺。当然,国家图书目录作为官修的封建政府的藏书目录,它们在选录图书及评价介绍时,都是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的,今天的读者在使用时应具有批判继承的眼光。......
2023-07-25
也正因为丛书所具有的综合性特点,丛书目录亦宜专为介绍。古代某些综合性图书目录,往往也著录丛书,如张之洞《书目答问》中的“古今人著述合刻丛书目”类就著录有一百种,而《四库全书书目》、《四部丛刊书录》、《四部备要书目提要》等,则是一部丛书的目录。“汇刻书目”即丛书目录,顾修此目20卷,收录宋元以来丛书260多种,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但规模及影响最大的是《中国丛书综录》。......
2023-07-25
历代学者从他们读书治学的经验出发,充分论述了目录学在读书治学中的重要作用和实际意义。清代学术繁盛,目录学成就突出,学者们对目录学的作用和意义的论述也就更为明确。降至近代,余嘉锡、姚名达等目录学家也都充分论述过目录学值得重视的道理。概括地说,目录学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023-07-25
“版本”,从严格意义上说,是刻版印书出现后为区别刻本和写本而使用的名称。因最初的印版是以木板为原料雕刻而成,故“版本”又称“板本”。其实,“版”(“板”)和“本”很早就作为书籍文献的名称在使用。因此,广义的“版本”又可以指一切形式的书本。“本”的原意为树根。引申为根源、原本。这就是说,版本之称是随着雕版印刷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6]这一结论大体符合宋以前人们对版本称谓的实际。......
2023-07-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