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武汉大学出版社辑其论说,去芜存菁,为《萧萐父文选》,命齐勇校读一通而序之。先生以王船山为中心的明清之际哲学思潮的研究成果,自为经纬,成一家言,为国际汉学或中国学界专家们所推重。有关这一方面,本文选中多方涉及,又见于《明清启蒙学术流变》《王夫之评传》《船山哲学引论》等著作之中。先生一贯鼓励学生们对他的思想与学术提出批评,展开讨论。萧先生的慧解,源于他的生命体验与社会实践。......
2023-07-25
今天,戊子年八月十八,西历九月十七日十六时三十分,我们敬爱的萧老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萧远世兄、萧萌师妹告诉我与根友学弟:老师因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平静地走完了他八十四岁的人生道路,走的时候十分安详。萧远兄说,老师其实早已悟透人生,安排好生前生后事,可谓功德圆满,寿终正寝。我们与哲学院领导获悉噩耗后立即赶往中南医院,与先生诀别。先生安卧着,状貌安详。我们三鞠躬,祈祷老师安息。老师安息,定无疑义,只是齐勇等卅载追随,顿失依怙,悲痛之情,何可言喻?我们的心情无比沉重……
师座是西历七月十七日晚住院的,病因是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与肺部缺氧。住院后即需要用呼吸机(先用小型便携式的),但不久有所好转。八月初病况加剧,住进监护病房。我们多次去医院探望,紧紧握着他的手,在他耳边与他说话、谈心……
老师住院的前一天,七月十六日上午,我提了两个冰糖西瓜与一盒杭白菊去府上看望他老人家。师妹把他用轮椅从房间里推了出来,我们一起帮助他坐在沙发上。这是前所未有的。老师的脚肿了,我摸了一下他的脚,又往上卷起他的裤腿,察看小腿,小腿并不肿。老师真有一点衰老了。师妹悄悄地对我说:今天好像又是一个转折点,不能下地走路了,要用轮椅了。老师见我来了,很高兴,首先问我,你与根友最近到北京出差去了?我向他老人家汇报了承担重点教材《中国哲学史》的缘由与过程。老师向我推荐《炎黄春秋》的文章,关注谢老提出的问题,谈他的看法,反感并批判暴力。接着,老师断断续续地对我讲了儒家道德价值的重要性,特别是个人道德的重要性,一再肯定儒家核心价值。我懂得,他是针对当下的贪腐的,针对社会上的金钱挂帅,唯利是图,物欲横流而言的。老师很高兴地看我送给他的拙文集《中国哲学智慧的探索》,我念“后记”中有关本学科点的几段话给他听,他不断点头。我介绍了“珞珈中国哲学丛书”的缘起与实施。
这一次明显感到老师的心力不足了,他有时想说话,嘴在动,但说不出来,有时说的话声音很低,有的听不清,师妹还帮我翻译了几句。一个多月前,我去与他聊天时,并不是这样的。当然,老师的大多数的话还是清楚的。我坐了一个多小时,告别之前,他还提醒萧萌师妹,把李守庸先生托师妹转送给吕有祥师兄的书让我带走,便于转交吕师兄。由此可见,老师的记忆力还不错。
记得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不久,萧老师给我打来电话,声音不大,用语急迫:现在为灾区捐款,你们都捐了吧,我也要捐。我说,学校的意见,离退休老同志可以不捐。他说,那怎么行,这么大的地震。我知道,自地震发生时起,他密切关注灾情,他的心早就与他的家乡四川人民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了。我说,您放心,我明天到院里去代您捐款。第二天,院办程幺娥主任告诉我说,萧先生已经托程静宇老师带了500元钱来了。原来,头一天与我通话后,程静宇老师去他家小坐,他急切地托程老师办了。
老师一生关心百姓疾苦,一辈子为人民呼号。记得约三十年前,他曾在课常上背诵郭沫若为杜甫草堂题写的对联,“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云云。
今年四月,我受国学试验班同学们的委托,向老师求墨宝。同学们自办了习作刊物《志学》,让我请萧先生题笺,萧老师欣然应允,用繁体竖行题写了几幅,供同学们选用。老师对国学后生寄予厚望。我们自2001年在武汉大学创办国学试验班以来,我时常向老师汇报,请他提意见,他非常支持,提了不少建议,尤其赞赏我等让同学们直接读《经》《子》《史》集的基础文献的做法,一再肯定国学班、中西比较哲学试验班抓原著经典导读的经验。
上周出差成都,九月十一日在四川师范大学“经学与中国哲学”大会上,我向与会者报告了萧老师的状况,那是因为来自海内外的学者都关心他,问候他。我在大会报告论文之前,代表他的家属与武汉大学的同仁感谢各位对先生的关爱。我在会下也向他的老朋友钟肇鹏、蒙默、贾顺先等先生报告了老师的病况。我在会上还讲了这样几句话:萧先生时刻不忘四川,他对四川的前辈学者,如廖季平、蒙文通、刘鉴泉等,如数家珍。萧先生对我们的身教与言教,令我们最为感动的,一是他的“人格美”;二是他的“博通”。萧老师有自由开放的心灵,堂庑甚广,通观儒释道,涵化印中西,打通了文、史、哲,甚至通晓诗词歌赋,棋琴书画。他是明清哲学的专家,但明清之际启蒙思潮只是他的一个论域,不是他的全部。他用心血开辟了不同的学术方向与领域,培养了不少的后生。
没有老师就没有武汉大学的中国哲学学科,也没有我。老师对我恩重如山!老师走了!真想不到从此将天人永隔!回想起老师言传身教的一点一滴,不觉泪下沾襟。老师的精神与事业永在!光大老师的精神与事业,是我毕生的使命。
恩师千古
呼唤启蒙顾眷国事民瘼不召之臣天爵良贵读爱莲说吟涅槃诗
风骨嶙峋彰显人格美
纵横思史吐纳中圣西哲明清之学泰斗大家著吹沙集创珞珈派
匠心独运堪称一代师
晚生郭齐勇朱德康泣挽
【注释】
[1]本文原载于台湾《鹅湖》,2008(10)。
有关守先待后:文化与人生随笔的文章
今武汉大学出版社辑其论说,去芜存菁,为《萧萐父文选》,命齐勇校读一通而序之。先生以王船山为中心的明清之际哲学思潮的研究成果,自为经纬,成一家言,为国际汉学或中国学界专家们所推重。有关这一方面,本文选中多方涉及,又见于《明清启蒙学术流变》《王夫之评传》《船山哲学引论》等著作之中。先生一贯鼓励学生们对他的思想与学术提出批评,展开讨论。萧先生的慧解,源于他的生命体验与社会实践。......
2023-07-25
张先生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正直、厚道与平易。熊先生在京时,张先生大约每年拜访他两三次,主要交谈有关佛学和宋明理学的问题。在张岱年先生的介绍下,我曾于次年3月再次赴京时,到阜成门内王府仓胡同29号,拜访了他的长兄张申府先生。7日上午开幕式结束后,在人民大会堂东门,我赶出去送即将离开的张先生。......
2023-07-25
正当我们准备赴京出席12月4日开幕的“冯友兰哲学思想国际学术讨论会”并庆祝他九五华诞之际,却传来了他于11月26日撒手人寰的噩耗。当时冯先生耳聪目明,文思敏捷。可以说,冯先生一生的努力,一生的矛盾冲突,乃至引起学界各种各样的议论,盖在于他在寻求这种“适应”时所产生的和谐与错乱。中国知识分子以行道为安,达道为得,以挺立道德人格为安身立命的根据,这在冯先生95岁的一生中得到了印证。......
2023-07-25
陈师离开我们已经三个月了,然音容宛在,手泽犹温。陈先生是一位真诚的人。陈师、萧师及其家人与有的学生经受着考验与煎熬。以前,我就此问题专门拜访过贺先生。贺麟、陈修斋诸先生在这场与教条主义和棍子们的斗争中所彰显的理论勇气、智慧、人格和风骨,正是一切从事哲学研究的学者们所必需的素质。陈师百日祭辰,1993年11月26日[1]本文原载于段德智主编:《陈修斋先生纪念文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2023-07-25
李先生有自己的独立判断。愈到晚年,李先生愈益坚信中华人文精神与价值理性的当代意义。李先生强调“时代性与民族性从矛盾中得到统一”[3]的历史辩证法。李先生高度肯定了儒学在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居于主干的地位。[8]李先生的论著中透显的哲学史观与方法论智慧尚不止此,有待进一步发掘与发挥。李先生的多样统一的文化观是一以贯之的。......
2023-07-25
我们上“中国哲学史”课期间,唐老师主持,萧、李老师等参加了我们七七、七八级关于孔子“中庸”哲学思想的讨论会。事后我还起草了一篇较长的讨论综述,经唐老师悉心修改后在《武汉大学学报》上发表。我提前半年毕业,考上本校1981级硕士研究生。这三年对我走上学问之路是最为关键的时期。除教学外,老师们忙于编教材和出席各种学术会议。萧先生让我们在干中学。他指导我重点读王夫之的《尚书引义》。......
2023-07-25
下午,楚天都市报记者朱玲打来电话,惊悉任继愈先生今晨四时半在北京仙逝的噩耗,甚感悲痛!任先生提携后进,不遗余力。回想起2006年4月9日,应国家图书馆的邀请,上午我在“文津讲坛”对北京市民作儒学演讲,下午在国家图书馆蔡萍老师的陪同下,去三里河南沙沟寓所看望任先生。当月15日是任先生90大寿。任先生询问了国学班的课程设置,听后表示首肯与期待。任先生很平实,很亲切。......
2023-07-25
敬悼萧乾先生萧乾先生仙逝已经半年了,在八宝山公墓向他的遗体告别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有幸面见萧乾先生本人,则是20年前的事了。第一次看见我所尊敬的萧乾先生,印象着实深刻难忘。在萧乾先生80岁高龄之后,他还与夫人文洁若合作,翻译出版了爱尔兰作家杰姆斯·乔依斯的巨著《尤利西斯》。病愈出院后,萧乾先生继续写作。萧乾先生非常爱国,尤其更爱北京,因为北京是他的故乡。......
2024-02-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