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陈修斋先生纪念文集:守先待后的文化与人生随笔

陈修斋先生纪念文集:守先待后的文化与人生随笔

【摘要】:陈师离开我们已经三个月了,然音容宛在,手泽犹温。陈先生是一位真诚的人。陈师、萧师及其家人与有的学生经受着考验与煎熬。以前,我就此问题专门拜访过贺先生。贺麟、陈修斋诸先生在这场与教条主义和棍子们的斗争中所彰显的理论勇气、智慧、人格和风骨,正是一切从事哲学研究的学者们所必需的素质。陈师百日祭辰,1993年11月26日[1]本文原载于段德智主编:《陈修斋先生纪念文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陈师离开我们已经三个月了,然音容宛在,手泽犹温。回想起先生平易、谦和的神情,禁不住潸然泪下。我虽然不算先生的门下弟子,但听过先生的西方哲学史与哲学史方法论的课,听过他的有关符号学与莱布尼兹的讲座,又多次登门求教,先生亦“视若己出”,关爱有加,故也算是他的学生。我常常回想起近五年以来在先生府上和几家医院与先生的长谈,我们师生在心灵上更加相通。今天,我默默地看着先生给我的书札及与先生的合影,细细地品味着先生的教诲,回忆着贺麟先生怎么向我谈起他,而他又是如何向我谈贺先生的,一切的一切,历历如在目前……

段德智兄和我共同献给先生的挽联是:“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怀抱中土理想,为人良知莫昧,语重心长,性真情切,悲心常运存道统;时适逢大易之剥复,弘阐欧陆理性,治学谨严不虚,文朴思永,言嘉行懿,教泽薪传慰孤衷。”我代为人拟的另两副挽联是:“奋斗忆当年,一身正气,与贺师拍案而起,力排众议,开放西哲,先生可无忧矣;悲伤同此日,终世不苟,带众徒抚几而坐,远离荣利,持守古道,夫子犹有憾焉。”“救世倡人文,穷研西籍,扶诱后进,铁肩道义,人格典型忽逝;立门闻教泽,勉耕玄圃,企盼来学,妙手文章,一代顽懦犹兴。”

先生是人师,以他不苟且、不偷惰的一生,以他的行为操守、不言之教,彰显人格,启迪后学。他一生专攻西方哲学,尤具是欧陆理性主义与英国经验论,攻法国哲学,译莱布尼兹等人的著作,一生呼唤西学价值,然从立身行世、立德做人的角度而言,他却是一位典型的传统的中国士人,不杂俗染,不被西风。先生为人仁厚,默默无闻地潜心学术,不求闻达,远离荣利;不遗余力地扶掖后进,倾尽心血;推己及人,和善待人,讲求恕道,温润如玉,有长者之风。他一生坎坷,却始终坚持正道直行。他的刚正不阿,尤其表现在每到生命关头,以社会良知自任,挺身而出,拍案而起,力排众议,担当道义!他的生命,不仅是知性的,尤其是德性的!关键时刻的狮子之吼所显豁的铮铮风骨与日用伦常之际的宽厚和蔼、仁慈悲悯之心,恰构成他的人格中互补的双元。他继承他的老师贺麟先生的精神,主张中西主流、大统哲学的互通与融合,并身体力行。

陈先生是一位真诚的人。百日来,一闭上眼晴,就像过电影一样,许多情境重现出来:读研究生时,约1982年暑假,我到北三区陈府交哲学史方法论课的作业时,他在两栋房之间的空地打太极拳,见我来了,赶快收功,接待我;又有一次去陈府时,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陈师、师母与师妹宣红都挤在里屋看电视,当时中央电视台“正大影院”播翻译的外国电影;1986年,我随陈先生、杨祖陶先生到北京出席贺麟先生寿庆与学术讨论会,火车上与北京会期的交谈;四年多前,陈师是博士生导师,晚生是负责研究生工作的副系主任,一道受邀到枫园与研究生们对话及引起的麻烦;尔后,陈先生、萧先生与晚生等所承受的压力,从筹办纪念法国大革命两百周年与五四运动90周年的学术会议查起,是所谓的“黑手”。当时有一种说法,中南看湖北,湖北看武汉,武汉看武大,武大看哲学系,哲学系看两史(中外哲学史)教研室。陈师、萧师及其家人与有的学生经受着考验与煎熬。先生那样瘦弱,咳得厉害,还要一次次出来开会,做检讨,过不了关……我真是心痛啊!以后先生肺部疾病复发并恶化,得不到有效的医治,很多大医院以此病有传染而不收治,最后在条件很差的地质疗养院的医院过世。那病房连纱窗都没有,先生手臂上都是被蚊虫叮咬的红点。有一次我带着迟儿去看先生,先生急切地说:我这病是有传染的,你怎么带小孩来,你们赶快走……

我有幸受到先生的熏炙,耳濡目染,感触良多。承先生不弃,晚生亲聆謦欬,至今回想,真可谓“咳唾成珠玉,挥袂出风云”。在先生与我的多次畅谈中,印象最深而又做过笔录的,是七年前关于现代哲学史上的一桩公案,即1957年1月22日至26日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举行的“中国哲学史座谈会”,及会后我国中外哲学史专家所遭逢的坎坷,首当其冲的是冯友兰、贺麟与陈师。以前,我就此问题专门拜访过贺先生。贺麟、陈修斋诸先生在这场与教条主义和棍子们的斗争中所彰显的理论勇气、智慧、人格和风骨,正是一切从事哲学研究的学者们所必需的素质。他们真正做到了“学问与人格不二”,是我们后辈的楷模。

陈师百日祭辰,1993年11月26日

【注释】

[1]本文原载于段德智主编:《陈修斋先生纪念文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