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离开我们已经三个月了,然音容宛在,手泽犹温。陈先生是一位真诚的人。陈师、萧师及其家人与有的学生经受着考验与煎熬。以前,我就此问题专门拜访过贺先生。贺麟、陈修斋诸先生在这场与教条主义和棍子们的斗争中所彰显的理论勇气、智慧、人格和风骨,正是一切从事哲学研究的学者们所必需的素质。陈师百日祭辰,1993年11月26日[1]本文原载于段德智主编:《陈修斋先生纪念文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2023-07-25
冯先生走了!正当我们准备赴京出席12月4日(他的生日)开幕的“冯友兰哲学思想国际学术讨论会”并庆祝他九五华诞之际,却传来了他于11月26日撒手人寰的噩耗。会议如期举行,只是“庆祝”变成“悼念”,气氛和心境当然大不一样。
七年前,我曾到北京大学燕南园三松堂拜会了冯先生,请教关于宋明道学和现代哲学的若干问题。当时冯先生耳聪目明,文思敏捷。他那平缓的河南乡音里,时时透露出哲学家的睿智精思,令人回味无穷。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亲口对我说的这番话:《诗经·大雅·文王》中有“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就现在来说,中国就是旧邦而有新命,新命就是现代化。他又说过:“我们生活在不同文化矛盾冲突的时代。我所要回答的问题是如何理解这种矛盾冲突的性质;如何适当地处理这种冲突,解决这种矛盾,又如何在这种矛盾冲突中使自己与之相适应。”可以说,冯先生一生的努力,一生的矛盾冲突,乃至引起学界各种各样的议论,盖在于他在寻求这种“适应”时所产生的和谐与错乱。
冯先生有一自题堂联:“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这下联的意思是说,在平凡的生活中,人们的精神仍然可以上升到崇高的境界。我以为,先生晚年,的确是达到了这一境界的。最使我感动的是,他在《三松堂自序》里真诚地解剖了自己一度在“批林批孔”时附和江青的行为。作为一位蜚声中外的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一位长者,他能以“诚”“伪”之别来严析自己,实属难能可贵。中国知识分子以行道为安,达道为得,以挺立道德人格为安身立命的根据,这在冯先生95岁的一生中得到了印证。
冯先生有童子功,中国经、子之学的底子好,重要经典都会背,又留学西洋,西学的功夫也不错。他的《中国哲学史》的英译本,仍然是西方人学习中国哲学的重要的教科书,影响力至今不衰。
【注释】
[1]本文原载于《长江日报》,1990-12-16。
有关守先待后:文化与人生随笔的文章
陈师离开我们已经三个月了,然音容宛在,手泽犹温。陈先生是一位真诚的人。陈师、萧师及其家人与有的学生经受着考验与煎熬。以前,我就此问题专门拜访过贺先生。贺麟、陈修斋诸先生在这场与教条主义和棍子们的斗争中所彰显的理论勇气、智慧、人格和风骨,正是一切从事哲学研究的学者们所必需的素质。陈师百日祭辰,1993年11月26日[1]本文原载于段德智主编:《陈修斋先生纪念文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2023-07-25
我现在最为欣赏的四个字是“守先待后”。守住民族精神的根本,守住知识分子的气节、操守、良知,守住做人和为学的本分,守住老一辈学问家和哲学家严谨、正直的为人为学之道,守住先圣先贤的绝学,在守之中争取有所创获,以待来贤,以俟解人,或许正是社会、历史、民族、文化赋予我等的使命。......
2023-07-25
李先生有自己的独立判断。愈到晚年,李先生愈益坚信中华人文精神与价值理性的当代意义。李先生强调“时代性与民族性从矛盾中得到统一”[3]的历史辩证法。李先生高度肯定了儒学在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居于主干的地位。[8]李先生的论著中透显的哲学史观与方法论智慧尚不止此,有待进一步发掘与发挥。李先生的多样统一的文化观是一以贯之的。......
2023-07-25
下午,楚天都市报记者朱玲打来电话,惊悉任继愈先生今晨四时半在北京仙逝的噩耗,甚感悲痛!任先生提携后进,不遗余力。回想起2006年4月9日,应国家图书馆的邀请,上午我在“文津讲坛”对北京市民作儒学演讲,下午在国家图书馆蔡萍老师的陪同下,去三里河南沙沟寓所看望任先生。当月15日是任先生90大寿。任先生询问了国学班的课程设置,听后表示首肯与期待。任先生很平实,很亲切。......
2023-07-25
教授们批评校方目前推崇的是权力、财富教育,有违哈佛的理念与传统。美国每一所高校,哪怕只有一千学生规模的小小的学院,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传统,办得很有特色与个性,并努力使之保持、传承下去。武汉大学区别于别的学校的特色是什么?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哈佛的社会科学与人文学教育,十分重视经典的导读。......
2023-07-25
今武汉大学出版社辑其论说,去芜存菁,为《萧萐父文选》,命齐勇校读一通而序之。先生以王船山为中心的明清之际哲学思潮的研究成果,自为经纬,成一家言,为国际汉学或中国学界专家们所推重。有关这一方面,本文选中多方涉及,又见于《明清启蒙学术流变》《王夫之评传》《船山哲学引论》等著作之中。先生一贯鼓励学生们对他的思想与学术提出批评,展开讨论。萧先生的慧解,源于他的生命体验与社会实践。......
2023-07-25
李先生教育、培养了两代杰出的学人,在广东、在全国影响了两代学者。中国哲学史界有不少弟子与私淑弟子受惠于李先生的言教与不言之教,敝人即是其中之一。这两句颇能代表李先生的生命意境。李先生的平实、不争、低调,足见其人格的伟大并与李先生的入世、敬业、负责适成补充。李先生对我个人的提携、关爱,实难以言语来表达。我的博士论文答辩是李先生主持的,他是我的座师、恩师。......
2023-07-25
谢谢主持人与各位邀请我出席武汉大学博士后第十一场学术论坛,聆听文碧方副教授《〈新民说〉发表百年后的思考》的学术报告及崔涛博士等三位同人的提问与小文的答辩,给人启迪良多。梁启超的“新民说”发表的时候,中国积贫积弱,欧风美雨,坚船利炮,列强宰割,中国社会解体,中国文化处于危机之中。“文化决定论”成为思维定势,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成了替罪羊。清末民初以来,对自家文明传统的非理性的践踏、毁辱成为主潮。......
2023-07-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