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心滚子轴承能承受双向轴向载荷,同时也能承受较大的径向载荷。调心滚子轴承内圈有直孔的和锥孔的两种形式。带紧定套的调心滚子轴承,借助于锥孔和紧定套还可调整轴承的径向游隙。调心滚子轴承具有自动调心的功能,自动调整因安装条件不良造成的角度偏差的影响,调心滚子轴承对角度偏差的适应性能随轴承宽度系列、直径系列变化而变化。图1-34 振动筛用调心滚子轴承a)轴承内径d﹤75mm b)轴承内径d≥75mm图1-35 推力调心滚子轴承......
2023-06-26
中国佛教反对割裂信仰与生活,把出世与入世、治心与治世统一了起来。宋僧契嵩说:“治心者不接于事,不接于事则善善恶恶之志不可得而用也;治世者宜接于事,宜接于事赏善罚恶之礼不可不举也。其心既治,谓之情性真正,情性真正则与夫礼仪所导而至之者不亦会乎?!”(《寂子解》,《镡津文集》卷八)这里表达了有为治世之儒教与无为治心之佛教的互补。治心之业,使人性情真正淳厚,自然有益于治世。宋代天台宗的智圆法师作《中庸子传》,进一步说明了儒学是修身之教(称之为外典),佛学是治心之教(称之为内典),正好互为表里,目的都是为了教化民众。若国不治、家不宁、身不安,释氏之教就失去了挂搭处。[3]
治心与治世的统一,即是解脱与参与的统一。修齐治平的外王事业有赖于格致诚正的内圣修养功夫。儒家的内圣工夫和佛家的精神解脱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佛家,特别是禅的解脱,能使人除去外在物欲的系缚,超越现实生活的牵累,消解内在的紧张,化除生活中的痛苦与烦恼,获得精神上的最大自由,自识真我,与梵为一。佛家自有一套解脱的方法,如通过戒、定、慧的修炼,空去妄执,转出智慧,反省自身,安顿精神。
与道家相近,佛教智慧也用否定、遮拨的方法,破除人们对宇宙一切表层世界或似是而非的知识系统的执著,获得精神上的自由、解脱。佛教启迪人们空掉一切外在的追逐、攀援、偏执,破开自己的囚笼,直悟生命的本性、本真。迷与悟的问题是佛教解脱论的一个根本问题。佛教的全部理论就在于论证解脱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提供种种解脱的途径与方法。
佛教哲学以双遣对破等解构的方法来消解人们心灵上的执著,使人自知其限制,自虚其心,自空其说,以求容纳别人。如儒之“诚恕”、道之“齐物”一样,这不单单是个体修养身心的方法,也是现代社会共存互尊的必需。佛教让人们反观自己心灵的无明,对治一切贪、嗔、痴、慢、疑、恶见,扩阔自己的心灵,从种种狭隘的偏见中超脱出来,使自己日进于高明之境,而不为无明所缚。禅宗教人“了生死”。生死能了,则一切外在的执着都可以放下,人们不再为自己的有限性而惶惑;他参与社会活动过程中所遇到的一切心理上的“紧张”与“不安”都可以消解;人生的其他要求,如物质、名誉、权力、地位、感情、知识、学说、著作、成就、具体目标等,都可以放下。这样,有限的生命便进入到无限的境界。[4]
佛教的返本归极、明心见性、自识本心、见性成佛之论及一整套修行的办法,都是要人们寻找心灵的归乡与故园,启发一种内在的自觉,培养一个伟大的人格。
禅宗主张不立文字,当下自识本心,强调自性是佛,平常即道,一旦见到自己的真性(本性)和本有心灵,人们就证悟了终极的实在和得到了菩提(智慧)。禅宗主张,在实际的人生中才有涅槃(自由),在涅槃才有实际的人生。禅宗以创造性的生活和自我觉悟的日常途径,来揭示人生的秘密,化平淡为神奇,寓神奇于平淡。禅宗以证悟自性后所流露的本有悲心、智慧方便来济拨迷妄的众生,这就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因此,禅宗精神是入世的,又不为世俗观念所束缚。
佛家,特别是禅的真意,统一了解脱与参与,主张解脱不离社会参与,在社会参与中解脱。正如个体解脱与慈悲普度历来就是二元一体的那样,解脱与参与亦是二元一体的。
第一,各色人等带有不同的现实目的参与各种各样的、不同层次的社会活动,其中不可能没有负面的、黑暗的、卑琐的参与者与参与行为。为激浊扬清,高洁之士对现实保持一定距离,暂时从社会活动中解脱与超拔出来,这本身即是一种参与方式,即间接参与的方式,批判现实的方式。
第二,各种社会活动的参与者本身需要经过解脱的修养进路,才能更好地参与。在现实的参与活动中,在现代化的各种事业中参禅悟道,保持平常心,一定能使自己所从事的各种事业做得更好。在今天,“平常”已被异化,功名利禄、升官发财、声色犬马的追逐被人视为“平常”,等级秩序的宰制、官场气息、官样文章、商人习气、功利需求、钱权交易,反被视为“正常”。种种人情世故的束缚,身份人格的定位,使人已失落了真我。当今有所谓“四不新生活准则”的民谣:“大吃不大喝,收礼不收贿,喜新不厌旧,风流不下流。”这就证明“反常”被习惯了,“反常”变成了“常”。而人性中的“贞常”“平常”,已告沉沦。如听任下去,人们都为自己的蝇头小利打算、计较、掌权、贪污、施展影响、相互交易,甚至无廉耻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社会风气进一步边缘化、痞子化,这种参与者和参与活动愈多,则对人民愈有害。
第三,人为之人,不管如何积极参与现实社会的各种活动,总需要一种终极的信念、信仰的支撑。这是任何金钱拜物教、权力拜物教都无法取代的。对于终极实在的个体体认,是每个人在精神上超越生死、彻底解脱的真正根据。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总需要有深度的开悟,从三际中解脱出来,超越一切,包括生死的束缚,得到自在的体验。这样的人才有大智大勇承担一切的挑战与痛苦,获得安身立命。人有了终极承担或终极献身的精神,并且将其转化成人格,才能有高品质的社会参与。从这种意义上说,参与者都应当具备一定的宗教信念与宗教情感,能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
中国的儒家是一种入世的人文的宗教,中国的佛家把出世与入世结合了起来。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人都可以成佛,是儒家和佛教的最高信仰。实际上,儒佛都是要追求一种理想的高尚的社会,而要造成这一理想的高尚的社会,必先造成人们理想的高尚的内心世界。儒家与禅宗尽管有很多差异,然其共同点都是培育理想的人格境界,使人们的人生实践带有中国式的宗教精神和宗教情怀。
儒者和禅宗有不同的世间关怀、世间肯定,同时又有不同的超越的形而上的要求,即终极的最后的关怀。其“救民于水火”的信念目标和“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救世献身热忱,虔敬无欺的神圣感,“尽心知性”“我心即佛”的安身立命之道,使命感、责任感、当担精神、忧患意识和力行实践的行为方式,特别是信念信仰上的终极承担,都有其超越的理据。重新体验儒释道的精神价值,创造性地加以转化,使之作为当代社会生活参与者的重要精神资源,对于我国现代化具有极其巨大的意义。人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的重建,再建崇高,再建理想人格,是我们迈进新的世纪的重大课题。
在价值多元的现代工商社会,人们比较强调多方面的社会参与,强调人权、公民义务,然而在人文淡薄、道德危机、现代化的负面日益显露的当今,单面或平面化的参与,工具理性与个人主义的膨胀,已无法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无法促进社会有序和谐地发展,无法救治人的异化和诸多的社会病。无论就社会的完美发展面言,抑或就个体人格的健康发展而言,人们在21世纪将更加需要借助与光大佛家(特别是禅)的解脱之道。解脱是净化社会与人的必由之路。时时参与,时时解脱,在参与中不断解脱,在解脱中不断参与,才是正道。
【注释】
[1]本文原载于《江汉论坛》,1995(7)。
[2]任继愈:《弘忍与禅宗》,见萧萐父、黄钊主编:《“东山法门”与禅宗》,6页,武汉,武汉出版社,1996。
[3]参见赖永海:《佛学与儒学》,103~104页,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
[4]参见霍韬晦:《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试论佛教与禅的安身立命》,见《安身立命与东西文化》,香港,香港法住出版社,1992。
有关守先待后:文化与人生随笔的文章
调心滚子轴承能承受双向轴向载荷,同时也能承受较大的径向载荷。调心滚子轴承内圈有直孔的和锥孔的两种形式。带紧定套的调心滚子轴承,借助于锥孔和紧定套还可调整轴承的径向游隙。调心滚子轴承具有自动调心的功能,自动调整因安装条件不良造成的角度偏差的影响,调心滚子轴承对角度偏差的适应性能随轴承宽度系列、直径系列变化而变化。图1-34 振动筛用调心滚子轴承a)轴承内径d﹤75mm b)轴承内径d≥75mm图1-35 推力调心滚子轴承......
2023-06-26
王阳明又认为,“物”作为“心”的认识对象而存在,是因为“人心与物同体”,物体在天体之间,天体与心体同理,“心”与“物”有某种互相感应的能力。......
2023-11-21
论中国佛教的曲折发展及其现代意义 ——以儒佛道三教关系为视角[1]洪修平在过去的一年里,南京大报恩寺遗址有关地宫文物的出土,备受人们关注,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也引发了大报恩寺与长干寺、阿育王塔与佛舍利等相关问题的讨论。一中国佛教文化是整个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佛教正是在三教的冲突和融合中得到了不断发展,而佛教中国化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一部三教关系史。......
2024-04-03
读完埃莉诺·埃斯特斯的《一百条裙子》,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难过。所有嘲笑她的人从老师的口中得知,旺达真的拥有一百条比现实的裙子更漂亮的裙子。但是,旺达并没有放弃追求美丽的权利,她把自己对美的渴望倾注在自己的创作中,她画了一百条裙子,准确地说,是设计了一百条裙子,无论是款式还是色彩都不重复。旺达的同学自以为对旺达十分了解,她们很自信地认为旺达没有一百条裙子,也不可能有一百条裙子。......
2023-08-14
现代是古代、近代的延续和发展,治史是为了现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一些时候,人们把史学学术研究等同于政治斗争,一些史学工作者违心注释经典作家语录,图解当时的政策,失去了学术性。我想应当关心社会发展,研究带有规律性的历史问题,探讨与现实密切相关的历史事象。这种研究第一要利用可靠史料,第二要历史事实准确,第三不做牵强附会的类比。我想史学家应在撰写高深论文时,也写些通俗读物,献给历史爱好者。......
2023-07-02
在主体与客体这两个概念相对立的情况下,主体是指对某一客体进行主观处理或客观处理,即正在进行实践或者是理性活动的人类个体或人类群体。这种人类主体思维或者实践的一元性和多元性的统一,是通过人类思维或者实践中存在的社会分工这一环节来完成的。......
2023-10-26
袁世凯在甲午开战时曾在后方帮办粮台,算是大才小用。前引房兆楹论袁之文,日:袁世凯并未实授“温处道”。而且这些大臣之中像李鸿章和翁同龢,像恭王和庆王等彼此之间矛盾极深,甚至是终生的政敌。汉末政论家许劭(子将)评曹操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所以近世治民国史者,对袁公为“乱世之奸雄”这一评语,大致是没有二话的。其实袁氏又何尝不是“治世之能臣”呢?......
2024-04-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