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学术主体性:精魂非形貌

中国学术主体性:精魂非形貌

【摘要】:今人已不承认东方的或中国的传统中有所谓“学术”。西方话语方式严重肢解、曲解,乃至淹没了中华民族学术的传统。但我们不同意中国传统学术的虚无主义。在推就之间,西方文化学术日益成为中国各学科的主流话语,有的也半中国化了。绝不在模仿与变种之中,而在中国内在的精神文明与制度文明之中。

西方的哲学,西方的社会科学与人文学,大而言之,西方的学术,其术语、范畴、思想架构、学科体系、学术范式与规范、理论与方法学等,在百多年来的现代化浪潮中已然在中国两岸三地牢牢地扎下根来。不唯中国,东亚、南亚、东南亚诸国家与地区,亦概莫能外。

在现代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东方各个国家与地区的学术的主体性话语权已经丧失,以我国大陆地区为例,现在所谓学术,无非是西洋学术的邯郸学步、模仿、延伸、附庸,或者称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亦不为过分。

今天我国所谓现代学科体系、学术范式、评价标准、教育模式,其实都是西方的翻版,甚至比西方还西方。今人已不承认东方的或中国的传统中有所谓“学术”。中国有没有哲学、科学之类的问题争论了近百年。

辛亥、五四以降的中国知识人的数典忘祖,堪称世界之最。主导倾向是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其实现代性是多元的。各民族前现代文明中饱含着自己民族现代性的内涵;同样地,没有明确的学科分化的文化经典中具有丰富的现代学术的宝藏。

我们需要反省、检讨的,还不是所谓有没有中国的特色、风格、气派的问题,因为这可以理解为来一点表面形式就可以了,即在肯定今天学科范式的基础上,撒一点胡椒面,装饰一点中国作风、中国气派而已。

西方话语方式严重肢解、曲解,乃至淹没了中华民族学术的传统。我们当然承认传统的流动性,承认明季以降西学传入中国后的新传统。但我们不同意中国传统学术的虚无主义。西学东渐以来,新学科的建设已成为新的传统。在推就之间,西方文化学术日益成为中国各学科的主流话语,有的也半中国化了。

我想提出的问题是,在今天分科细密的中国学术界,我们的文、史、哲、政、经、法等学科的专家们,需要更多的人有这样的关怀:重视中国本土的精神文化资源中的本学科的资源、传统与灵魂,既有世界性的视域,更有根源性、内在性的思考,重建中华民族学术思想的自信,重建中华民族的学科体系。中国的经、子、史、集中,中国的地方文献中有很多珍宝,包括今天讲的社会正义、社会保障等,需要发掘与研究。更不用说今天的伦理共识与族群认同的根基,仍在经学理学之中。我不是所谓复古主义者或“古已有之”论者,我们需要警醒的是,中国现在的社会科学、哲学与人文学,已没有什么中国性。既如此,更谈不上与人家去对话。所谓原创性的或自主创新的东西在哪里?绝不在模仿与变种之中,而在中国内在的精神文明与制度文明之中。我们对自己文明的了解已愈来愈浅薄与片面。其实,辉煌博大的中华文明中有现代制度、心理、精神价值可资借鉴的无数宝藏。我们这一代人已经不行了,只能寄望于下一代。但我们这一代人可以做人梯,虽然古文化的修养不够,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合起来,各个学科都培养一些能读古书的人,也许有一些帮助。

【注释】

[1]本文原载于上海《社会科学报》,2005-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