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建议一、关于体现胡锦涛同志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1.加强对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的论述在指出这场革命的发生,是当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之后,强调它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当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辛亥革命之后十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
2023-11-29
教育部:
多年来,我在民间演讲中曾多次论述过反对中学文理分科的意见,关于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立法的意见,关于让《四书》的更多内容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意见等。我也在不少文章中发表了类似意见,例如在以下拙文中讨论过。
1.《浅谈大学人文教育、国学教育的课程设置》,《读书》,2006年4月第4期。
2.《人文教育从经典导读出发》,《中国教育报》,2006年5月18日第7版。
3.《郭齐勇访谈录:文化传承与教师素养》,《中国教师》,2006年5月第5期。
4.《漫谈国文与国学教育》,上海《文景》,2006年7月第7期。
5.《武汉大学的人文通识教育与国学试验班、中西比较哲学试验班的创办》,甘阳等主编:《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8月。
6.《时机与意义:国家的兴盛与国学的复兴》,《中国社会科学内刊》创刊号,2007年第1期。
7.《对当前国学热的反思》,《珞珈讲坛》第三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
8.《“四书”应该进中学课堂》,《光明日报》,2008年4月14日第12版。
9.《让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生活》,《人民政协报》,2008年12月22日C4版。
在以上文章中,我的有关看法,简言之如下:
幼儿与中小学教育中的中国文化教育应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全社会都应当重视对幼儿、小学生和中学生加强中华民族历史知识、历史意识与人文精神的教育。不然,大学的人文教育就根本没有办法做好。我国应当为民族传统文化的承传立法,或者说,应当在法律上规定,必须对幼儿与小、中、大学生进行传统语言与文化的教育,维护民族语言与文化的纯洁与尊严,必须改变目前青少年学英语的时间、精力大大超过学习母语的状况。建议中学语文课程增加文言文的比例,至少要有五成,还应恢复中小学生练习毛笔字。此外,中学文理分科的问题,作为高考指挥棒的附属物,应有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案。从公民的文化教养与民族的文明发展来看,中学生的文理分科是应当为法律所禁止的。片面凸显知性而忽视全面性的中小学教育,又是以牺牲大量的男孩子为前提的,小考、中考、高考,筛掉了很多活泼的男孩,直接影响中国人的素质。
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国民,有接触本国经典的义务。一个西方人,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在他经受的家庭、社会、学校教育中,起码诵读过、学习过荷马史诗,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等希腊哲学,西塞罗等罗马政论,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等。这都是视为当然的,是他们的人文修养的基本功。一个中国人,也应当掌握好母语,具有中国文化的常识。可是今天在中国,如果我们让青少年读一点有关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的书,会被认为是旧守复古、大逆不道。这是非常奇怪的事情。我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要了解的最基本的经典是《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还有:《老子》《庄子》《六祖坛经》《史记》《汉书》《诗经》《楚辞》等。现在,我们的荧屏中,充斥大量的莫名其妙的所谓“你的内人”(见电影《黄金甲》)、“你的家父”(见电视《走西口》)等让人啼笑皆非的说法,传统文化素养之低下,可见一斑。包括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中,字幕用语的不规范、不准确,已经令人难以容忍。此外,我们也要反对对中国历史文化及其经典的庸俗化倾向。
尤其是做人做事之底线与根本的教育,尤其是仁爱、诚信等中华民族价值系统的重建,更是迫在眉睫,与我国健康的现代化息息相关。我建议:让《四书》的内容更多地进入中小学课堂,特别是初中应完整地学过一遍《四书》全文,这基本上是把根扎正,接受起码的做人之道的教育的问题,也是国民文化认同、伦理共识的基础。一定要在国民教育中更多渗透关于人生信仰信念、理想人格的教育,不是说教,而是浸润。当前,社会上对幼儿与中小学的知性教育太过太偏,盲目追求高精尖,已走上绝路,应该到了迷途知返的时候了。我们全社会(指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对幼儿、少年、青年的道德教育太不足了,我说的不是教条化的、形式主义的、脱离实际的、手电筒对外的、与身心修养无关的、适得其反的那一种,而是浸润式的,养育德性的,与生命、生活融会的,从小事做起的,老师、家长与成年人的身教为主而身教言教一致的,与全民文化素养的提升相统一的,与智体美及技艺的教育相渗透的,与现代人的行住坐卧、待人接物等生活规范及尊老敬贤、仁民爱物、宽容大度、敬业乐群等博雅君子的温良恭俭让品行的养成相一致的道德教育。
从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来说,要减掉一些政治教育的内容,改革教材内容与方法,渗透进道德教育、人生教育与性情教育的内涵。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教育,应循序渐进,不能教条化。现在有的教育及内容变成小学学一遍,初中学一遍,高中再学一遍,大学又学,硕士、博士还是那一套,严重浪费教育资源,反而使学生厌恶反感。一定要有层次性。初中以下,主要是做人的基本的教育。高中适当学一点哲学社会科学的内容,把中外原著经典、中外哲学史与理论相结合,生动丰富,不要再停留在斯大林的联共布党史四章二节的水平上了。改革开放30年了,中小学政治课的内容与教法应改一改了。
武汉大学教授 郭齐勇
【注释】
[1]2009年2月9日,寄教育部并发表于网上
有关守先待后:文化与人生随笔的文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建议一、关于体现胡锦涛同志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1.加强对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的论述在指出这场革命的发生,是当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之后,强调它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当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辛亥革命之后十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
2023-11-29
董仲舒和李斯一样,都是做那“别黑白而定一尊”的工作的人。武帝即位,举贤良对策,因董仲舒之言,才正式把儒家定为一尊。董仲舒的对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自此以后,儒家既居独占地位,于是代表儒家之学的六经遂成为学人必读的经典。自董仲舒以下,直至康有为,凡著书立说,欲以取信于人,也无不本诸六经。仲舒著作,今传《春秋繁露》八十二篇,兹分述其学说如下:天仲舒学说的基础,就是“天”。......
2023-08-17
先秦称为《诗》。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艺术特色《关雎》通篇采用了起兴的艺术手法。诗的第一章以河中沙洲雌雄雎鸠的和鸣声起兴,写了淑女的被“逑”,表达了作者对美满婚姻的期待。诗中用“参差”“窈窕”等双声和叠韵词,既形象地描绘出景物的特征,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形象,又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2023-07-03
当时设立的国子学里,儒家经典仍然是国子学生修习的主要科目。也就是说,在此时期玄学和佛教非常活跃,但儒家思想的影响很深,占有牢固的统治地位。正由于官学、私学的发展,带来了经学的继续发展。......
2023-08-31
“三纲”观念的萌芽是法家的韩非子。这里虽无“三纲”之名,却是“三纲”的最初表述。董仲舒还把这三种很正常的人伦关系视为“天”定:“君臣、父子、夫妇之道……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王者三纲,可求于天。”......
2024-04-12
在规律和分数之间,你把谁放在首位,这由你的良知和你对教育的认知水准决定,当然这也决定了你所做工作的意义大小,甚至正误。教育的本质是以爱唤爱。这是教育的底线,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因为教育,至少在小学,大部分与考试“无关”,比如习惯、人格、人性、品质、情感、态度、精神、思维、能力、特长、创新等等,这些东西是很难考出来的。......
2023-08-01
只有一个或两个教师,学生数量很少的小型的单班或双班复式教学的学校,现在还有,而且在很长时期内还将继续存在。在单班复式教学的学校里,儿童的课内阅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应当跟社会各界共同关心,使学校图书馆配齐所有应当供儿童阅读的书籍。对于地处边远的小型学校的教师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跟大村镇或城市里的一所好学校保持经常的联系。你在评定自己的学生的学业成绩时,应当向这些教师取得的成果看齐。......
2023-12-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