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金融机构借款合同分类及利息支付规定

金融机构借款合同分类及利息支付规定

【摘要】:金融机构借款合同,是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为贷款人,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借款人,贷款到期时借款人归还所借资金和利息的合同。金融机构借款合同与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各有特征,其分别如下表:对上表做以下解读:第一,是否有偿,即借款人是否要支付利息。金融机构借款合同的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提出方案报经国务院批准后实施。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的利率由双方当事人自行约定,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

借款合同可以分为金融机构借款合同和民间借款合同两种类型。

金融机构借款合同,是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为贷款人,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借款人,贷款到期时借款人归还所借资金和利息的合同。这类合同又称为信贷合同或者贷款合同。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也称民间借贷,即自然人或法人之间形成的借贷关系。公民或法人将其钱款出借给借款人,借款人到期归还所借资金和利息的合同。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现行法律禁止企业之间的金钱借贷,此种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是无效的。

金融机构借款合同与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各有特征,其分别如下表:

对上表做以下解读:

第一,是否有偿,即借款人是否要支付利息。在民间借贷中,双方当事人约定了利息,则借款人应当支付;若双方当事人未约定或约定不明,则视为借款人无需支付利息。

第二,利率。金融机构借款合同的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提出方案报经国务院批准后实施。金融机构可以在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幅度内,以法定利率为基础,自行确定贷款利率。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的利率由双方当事人自行约定,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超出部分,不受法律的保护。

另外,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中也不得计算复利,即俗称的“利滚利”。若贷款人将利息计入本金计算复利的,其利率超出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则超出部分不予保护。

第三,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为实践合同,《合同法》第210条明确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

这两种合同本章都会介绍。未作特别说明之处适用于上述两种合同。若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有不同规定的,将特别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