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图书馆创新:共享技术的非连续革命

图书馆创新:共享技术的非连续革命

【摘要】:(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给共享技术带来的影响一方面,改变和拓展了图书馆读者服务范围和服务方式。随后,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图书馆又引发新的革命,并且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了图书馆的面貌,使图书馆流程重组。计算机网络技术给图书馆带来非连续革命,在这个知识体系下又开始新一轮连续性改良,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出现知识体系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新的非连续革命又会发生,循环往复。

(一)印刷术给共享技术带来的影响

印刷术使书籍的印刷、传播速度与传播数量得以成倍提高。据英国学者麦克格雷考证,1450年,在谷登堡发明印刷机之前,欧洲大约只生产过3 万种图书,而从1450—1900年,就已出版了1125 万种图书,图书生产能力增长了375 倍,这个伟大的奇迹无疑是印刷术创造的。

印刷术带来书籍生产能力的提高,使书籍内容的多元化、世俗化和批量生产成为现实,进而改变了图书馆作为帝王权力象征的局面,打破了知识被极少数人垄断的状况。越来越多的纸质书籍充实到在世界各地广泛建立的公、私图书馆中,社会各个阶层的民众均有书可读,极大地促进了知识的传播。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给共享技术带来的影响

一方面,改变和拓展了图书馆读者服务范围和服务方式。计算机使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从馆内延伸到馆外,使图书馆由孤立、分散的单个个体向网络化转变。改变了读者必须亲自到馆才能享用各种资源和服务的传统方式,只要通过网络,读者可以随时获取所需的信息。

图书馆技术创新是一个连续改良和非连续革命的过程。从采购技术由最初的手抄收集到现在的计算机联合采购分类编目体系的逐渐完善,以及采、分、编一体化的实现馆藏技术由低级向高级的改良检索技术,越来越深入文献内容共享技术由单一化向多元化的发展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图书馆技术的连续性改良。

印刷术和计算机在社会的推广和应用也对图书馆的发展产生了实质并深刻的影响。两者同时对图书馆发生作用,共同形成图书馆技术创新的主要内涵。

另一方面,图书馆技术创新连续改良和非连续革命两个方面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关系。采购技术、分类编目技术、馆藏技术、检索技术和共享技术在其各自的技术知识体系内进行连续性技术改良。

当印刷术出现后,它改变了现有的技术知识,最大的表现是解决了图书的复制技术,技术的非连续革命发生作用。快捷、高效的复制技术使图书的出版数量空前增加,这引起五大类技术的变革,并促进了技术的连续性改良。于是在印刷术给图书馆带来非连续革命后,新的一轮图书馆技术连续改良又开始进行。随后,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图书馆又引发新的革命,并且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了图书馆的面貌,使图书馆流程重组。

计算机技术给图书馆带来最重要的技术发明是机读目录(MARC),它使图书馆由手工时代向自动化时代转变,让图书馆工作人员从传统的上游工作中解放出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互联网技术又进一步使图书馆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这样的知识体系下,图书馆的技术需要引进互联网的相关理念进行创新。

计算机网络技术给图书馆带来非连续革命,在这个知识体系下又开始新一轮连续性改良,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出现知识体系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新的非连续革命又会发生,循环往复。就这样,在连续改良和非连续革命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共同构成了技术创新的内涵。

【注释】

[1]黄宗忠.文献采访学[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

[2]班固·汉书·艺文志[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

[3]谢灼华.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4]丹尼尔·布尔斯廷.发现者[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

[5]刘荣,刘家真.图书馆现代技术[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6.

[6]阮冈纳赞;夏云译.图书馆学五定律[M].北京: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