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共享技术由单一的面对面服务演化到先进的网上同步交流的参考服务模式,交流手段的多样化,交流内容的深度化和专业化,这些都体现了“读者至上,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管是开放存取技术,还是移动设备技术,图书馆共享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将体现“人本位”的特点,更好地、更方便地为读者提供开放的服务是图书馆共享技术的追求宗旨。......
2023-07-25
图书馆馆藏技术主要包括藏书布局技术改良、藏书存储技术改良和藏书保护技术。下面从这三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
(一)藏书布局技术改良
藏书布局有宏观和微观之分,在这里主要是指微观布局,是指一个图书馆内各种图书文献的布局。藏书布局技术就是将文献划分成若干部分,建立各种功能的书库,为每一部藏书找到最适当的存放位置的方法。
20 世纪30年代以前,世界大多数图书馆由于藏书不多,建筑规模也不大,藏书布局采用展开式水平布局的方法。即书库、阅览室、借书处在同一水平面,便于藏书接近读者,提高藏书的利用率。虽然水平布局方式比较灵活,但为了使在同一平面上都能摆放书架,不得不提高图书馆建筑的造价,在经济上考虑是不合算的。
20 世纪80年代以后,藏书布局理论和技术得到很大发展,从平面的布局发展为高层式垂直的布局,图书馆的建筑出现了塔式书库。这种塔式书库能使藏书在最小的空间范围内得到最大的集中,而且通过专门的通道或运输线路与图书馆其他部门联系,能保持藏书的安全,与读者保持短距离的联系,现在大中型图书馆的书库广泛采用这种结构。
(二)藏书存储技术改良
藏书存储技术改良体现在图书馆文献存储载体形式的变化上。图书馆的存储技术随着社会技术的进步不断演化,根据中国图书馆史和世界图书馆史可以归纳出这一改良历程。[3]
现代通信技术、缩微复制技术、视听技术使图书馆的文献形式由印刷型向非印刷型转变,解决图书馆的馆藏空间问题,也可以很容易复制大量的珍贵稀有文献。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图书馆数字化,无纸化的文献形式并节省了馆藏空间。
(三)藏书保护技术
藏书保护技术从图书文献产生起,随着公私藏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中国具有悠久的典藏文献的历史,与之相适应,其藏书保护技术也有相当长的历史,古代藏书保护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杀青防蠹”“染纸防蠹”技术。
从上文可知,在纸张发明以前,文献载体除了金石帛以外,主要是竹简。由于竹简很容易“腐蠹绝灭”,于是人们在实践中逐渐创造了“杀青”这种加工方法,汉代刘向《别录》中记载,“杀青者,直治竹作简书之耳。新竹有汁,善朽蠹。”
(2)药物防害技术。
利用药物资源,如兰草、芸香草、烟草、荷叶、芥菜和香篙等植物,防止虫害对书籍的蛀蚀。明清时期,随着民间藏书的普及,藏书保护技术也有了较大发展。单一的药草避蠹发展到了土法制造合成药物,甚至直接采用化学药物。
(3)近现代图书文献保护技术。
主要是将各学科研究成果运用到图书馆中,如将空调技术用于书库的温湿度管理将原子能技术、冷冻技术用于图书文献的虫害防治,将化学化工技术用于文献纸张的脱酸、加固等等。下面详细介绍几种文献保护技术。
研制永久纸张,防止文献纸张老化。
17 世纪以前生产的纸张,由于采用优质原料,且手工抄造、不施胶的原因,纸张呈中性或微碱性,耐久性好。19 世纪以后,纸张的需求量增加,出现了机器造纸,造纸原料的质量也大幅下降,同时由于书写墨水和印刷油墨的问世,为了取得良好的书写和印刷效果,又开始在纸张上施胶,从而导致纸张中酸度增加,耐久性降低。
世界各国历史较悠久的图书馆,都存在着文献纸张严重老化的威胁。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的藏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图书正在“腐烂、死亡”。这种用现代纸张印成的文献,很难储藏百年以上。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外一些国家生产出了中性或碱性永久纸张,用来印刷重要文献,从根本上防止了图书文献的老化。据测定,这种永久纸张印成的文献,可保存数百年至千年而不毁。我国也同样进行永久纸张的研制,湖南省造纸研究所研制的这种纸张在1984年就通过阶段性成果鉴定。
采用脱酸技术、防止图书脆裂。
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证明,酸性是加速图书文献纸张变质的一个重要因素。高酸度的纸张能在短时期内水解变质并发生脆裂。20 世纪2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研究纸张的脱酸技术,力图把它用于文献的保护。
最初是采用氢氧化钙、碳酸钙、醋酸等液相脱酸剂浸泡纸张脱酸,但这种方法会使纸张变皱,而且成本太高。后来又采用了氨气、玛琳、二乙基锌等气相脱酸剂干燥脱酸技术,效果很好。据测定,现代纸张经脱酸处理后,Ph 值可提高到6—8,而纸张寿命则可提高到500年以上。
杀虫技术。
现代杀虫技术有化学药品熏蒸杀虫技术,充氮降氧杀虫技术向容器或库房内充进氮气,排除氧气,使空间氧气含量降到1%以下,害虫因此窒息而死的方法,远红外线及钴60-r 射线辐照杀虫技术,低温冷冻杀虫技术等杀虫技术。
这些杀虫技术一般都具有安全、不污染环境,对纸张、字迹都没有明显影响的特点。
同时,由于大量印刷型文献和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产生的新型图书形式非印刷型文献,为图书馆藏技术带来了新的变化。
有关图书馆创新与现代管理研究的文章
总之,共享技术由单一的面对面服务演化到先进的网上同步交流的参考服务模式,交流手段的多样化,交流内容的深度化和专业化,这些都体现了“读者至上,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管是开放存取技术,还是移动设备技术,图书馆共享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将体现“人本位”的特点,更好地、更方便地为读者提供开放的服务是图书馆共享技术的追求宗旨。......
2023-07-25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各个时期的分类编目技术一般体现在当时的经典分类编目著作中,因此该部分主要根据经典分类编目著作来体现分类编目技术的改良。西方目录学与中国古代的分类法不同,在于方便获取图书,重编目、重排序法、重书目控制。而同一时期的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发展较为缓慢,编目也开始注重图书的检索功能如特性检索和族性检索,分类编目主要是引进、吸收、模仿西方的理论技术。......
2023-07-25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给共享技术带来的影响一方面,改变和拓展了图书馆读者服务范围和服务方式。随后,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图书馆又引发新的革命,并且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了图书馆的面貌,使图书馆流程重组。计算机网络技术给图书馆带来非连续革命,在这个知识体系下又开始新一轮连续性改良,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出现知识体系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新的非连续革命又会发生,循环往复。......
2023-07-25
(一)印刷术对采访技术的影响在古代,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文献数量有限,使得搜集与保存文献成为古代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文献采访增加了对文献进行选择的环节。图书馆文献采访的开放性和动态性特征更加明显了。20 世纪30年代,美国就开始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自动化的尝试。由此可以看出,图书馆文献采访技术演进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手工操作的文献采访,即传统的文献采访。第二阶段是文献采访计算机自动化管理。......
2023-07-25
图书馆知识应用管理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应用管理的准备,不仅可以梳理知识管理活动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关系,还可以通过知识评测分析各个环节知识的适用性,加强和密切彼此间的联系,更好地促进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开展。......
2023-07-25
文献采访是一项学术性很强的工作,既有理论,也有技术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图书馆的变革,文献采访工作的内容越来越丰富,采访技术也同样发生着改变。黄宗忠指出,文献采访技术主要包括文献采访信息的获取技术、文献采访作业技术、信息技术、公共关系方法等。(一)文献采访信息的获取技术文献采访信息包括文献来源信息、读者需求信息、现有馆藏信息三个方面。......
2023-07-25
(一)图书馆财务管理的经济环境图书馆财务管理的经济环境是指影响图书馆财务管理的各种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周期和经济发展水平。(二)图书馆财务管理的政法环境图书馆财务管理的政法环境是指图书馆与其内外相关主体发生经济关系时所应遵守的各种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图书馆的理财活动,无论是筹资、投资还是利益分配,都有可能和上述主体发生经济关系。......
2023-07-25
在职能分布式管理系统中,图书馆通过项目合作、有偿服务等方式,承接更多的社会工作,不断拓展职能范围,实现信息服务、文化教育等职能由社会向图书馆的“分散—集中”过程。图书馆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分散—集中”“集中—分散”是一个双向的交流过程,而分布式管理的关键就在于对这一交流过程的集中统一控制。......
2023-07-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