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未来30年,如何自给自足

未来30年,如何自给自足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的到来,目前30~40岁年龄段的人将来会面临非常严峻的养老问题。事实上,在未来30年里,发达国家为了能够圆满解决其社会老龄化问题,必须为此多支出16%~19%的国民生产总值。但对于35岁以下的青年人来说,未来的养老金替代率会下降到40%左右,其保障程度远远低于我们的父辈。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60岁以上的人口占一个国家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占7%,这个国家就进人了老龄化社会。2010年,国务院开展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上升1.91个百分点。随着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的到来,目前30~40岁年龄段的人将来会面临非常严峻的养老问题。

事实上,在未来30年里,发达国家为了能够圆满解决其社会老龄化问题,必须为此多支出16%~19%的国民生产总值。

养老,一个迟早都要到来的大问题,对它的规划绝对是宜早不宜迟的。越早,你的负担就越轻。作家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从理财的角度来说,养老规划何尝不是这样。没有及早进行养老规划是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人们更多地关注自己在眼下可以挣多少钱,却没有及时地上思考自己“活得太久”所带来的养老危机。

国家现行的基本养老金主要构成为:

基本养老费+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补贴

我们领取的养老金分为两部分:基本养老金和个人账户的比例。用公式表示就是:上年本地区社会平均工资的20%+个人账户累计的U120。

目前,国际通用的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养老金替代率”,它通常以“某年度新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上一年度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收人”来获得。眼下已经退休的我们的父辈中,不少人的养老金替代率在80%~90%,所以有人会盼着退休享福,因为退休后他们仍能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甚至还能有所提高。但对于35岁以下的青年人来说,未来的养老金替代率会下降到40%左右,其保障程度远远低于我们的父辈。

因此,养老规划除了一定要及早进行,还需要遵循“本金安全、适度收益、抵御通胀和有一定的强制性”这四大原则。因此,养老规划其实是一个综合性的长期投资过程。

1.养老计划不仅仅是买保险

商业养老保险,它是一种比较稳健的理财方式,但其流动性也差,有一定的强制性,相当于是一种强制性的储蓄行为。

2.选择复利投资品种

养老金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如果能够好好利用复利效应,也可以使得养老规划中的财富积累达到最大化。基金的定期定投是一种可以利用复利效应的不错选择。作为一种长期投资的工具,基金定投可以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有效地摊低投资成本,并且在成本均衡的情况下,获得较高的收益。因此,我们在投资基金时,可以有意识地尽可能长期持有,并有计划地进行投资,将基金投资纳人到自己的养老金规划中。

需要指出的是,因为养老是一项长期的投资,有时候资金需求会跟中短期的投资目标冲突。如果可以的话,最好单独设立养老账户,避免受到当期资金需求的影响。

3.以房养老抵御通胀

当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房产投资也成为养老规划中一个主要的投资模式。从长期来看,房产的价格虽然有涨有跌,但还是会逐步升值。相对其他投资,房产在一定时期内是抵御通胀的有效投资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