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正是城市更新的目的和范围的模糊性提高了其弹性、可修改性和可适用性。城市更新意义深远。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中的新陈代谢过程,其表现即城市的物质形态、空间布局、社会制度和文化结构的一次次变迁。从社会现实的角度来说,城市面临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转型,兼具内部和谐和外部竞争的压力,城市更新的进程被寄予希望以解决这些日趋明显的社会问题。......
2023-07-25
文化空间的经济效益还表现在它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经济环境的改善。
(一)文化空间具有产业塑造力,能够提供文化就业机会
文化部门产生的就业机会能够弥补产业转型过程中所丧失的工作岗位。相比其他行业,与文化艺术相关的企业或机构能够为雇员提供更加有趣、自由、扁平化的工作环境。佛罗里达的“创意阶层”概念和“创意城市”理论、克拉克的“文化设施模式”等观点,都可以从文化空间带动文化就业进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理解。
(二)文化空间刺激文化消费,促进本地经济增长
文化消费者在文化产品和服务方面的支出,可以为本地经济产生直接收入效应。文化空间有利于培养文化的消费群体,培养他们的消费习惯。文化消费支出是一项惯性支出,在消费者习惯养成后是一种长期的经济贡献。画家、小说家和作曲家们可以居住在他们喜欢的任何地方,但是表演艺术和视觉展览一样,要求他们的成果能够被城市中多数人看到和欣赏。不管这些文化产品是什么,对这些产品的消费多数是要在其生产地点进行的,特别是表演艺术(海尔布伦和格雷,2007:340)。此外,如果城市文化空间所营造的城市文化氛围能够增强社会凝聚力、降低犯罪率以及推动其他经济形态提升活力。那么,可以说,文化空间能够对城市经济产生长期的外部性影响。
(三)文化空间能够吸引外部资金的流入
经济全球化引发的资本流动促使地方政府有意将城市开发与吸引跨国资本结合起来。由于市场的全球化属性,投资决策者对城市的选择也趋向国际化,城市竞争的网络也越来越国际化。经济全球化意味着资金流动比以往更加自由。外部资金的不稳定性使得相互依赖又相互竞争的城市吸引外部资金注入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新经济时代的资金比制造业或重工业建设时期更加容易更换投资地点。文化空间及其代表的城市文化经济,展现出城市的经济活力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前景,成为流动资金是否投入的重要参考指标。英国1997年改组文化部门时将文化创意产业解释为“艺术实验室”,目标在于展现“文化企业家精神”。官方文件中以“创意”取代历史更为悠久的“文化”,其中政治修辞的意味在于:一方面意味着含有英国精英意识的词汇“文化”被一个融合性更强的词汇“创意”所取代,糅合了官方的新腔调和年轻一代充满活动的新精神;另一方面,创意更加旗帜鲜明地表现出创新的意愿,强调这是高附加值的新科技产业,希望吸引更广泛的外界关注,吸引更多的外部资源和资金的投入。
有关城市更新实践与文化空间生产的文章
然而,正是城市更新的目的和范围的模糊性提高了其弹性、可修改性和可适用性。城市更新意义深远。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中的新陈代谢过程,其表现即城市的物质形态、空间布局、社会制度和文化结构的一次次变迁。从社会现实的角度来说,城市面临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转型,兼具内部和谐和外部竞争的压力,城市更新的进程被寄予希望以解决这些日趋明显的社会问题。......
2023-07-25
艺术嵌入城市空间建筑,将其叙事性在空间序列中表达出来,城市空间整体呈现审美化。文化空间成为审美对象,是文化空间推动城市空间审美化的直接表现。城市空间审美化为本雅明的深刻论述提供了新时代的注解。交通空间审美化,从“去距离感”角度来说,进一步推动了审美日常化。城市地铁空间的审美呈现包括地铁空间作为审美目的和审美工具。......
2023-07-25
“文化产业”的概念表述经历了一次重要转变。文化产业并没有把文化和产业拆分为两个平行的价值体系,而是试图表明文化价值是如何与其生产方式交织在一起的。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提出“文化工业”时,社会生产基于工业化时代的福特制积累体系。该定义改变了“文化产业”的传统称谓,将文化置于新的经济领域。它们有一个共通点,即运用创意力、文化知识、知识产权去生产具有社会文化意义的产品和服务。......
2023-07-25
随着城市中商品经济和货币关系的发展,城市职能也不再局限于军事和政治功能,还成为手工业发达、商业贸易往来频繁和交通便利的经济中心。前工业化阶段的城市是围绕着发达的农业地区形成的。与此同时,第三次科技革命席卷全球,西方城市先后进入以信息化、知识化和服务化为特征的后工业化阶段。此时的城市已经不再是制造业基础,而成为第三产业的中心。总体而言,当代城市更新是一种经济转型和文化扩张的状态。......
2023-07-25
在全球金融危机及英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城市更新的驱动力和目标点就是促进经济增长。住房项目始终是英国城市更新的主要动力,从二战后重建到高端住宅项目开发,再到街区整体再开发。零售业的开发计划,成为二战后英国在衰败的城市进行更新的重要策略。......
2023-07-25
空间是生活世界的基本组成部分。列斐伏尔以“空间的生产”理论为基石,建构了空间本体论的理论框架。列斐伏尔在《空间的生产》中开宗明义提出了“(社会)空间是(社会)产物”的核心命题。与列斐伏尔不同,福柯并没有将空间加以系统化和理论化,而是把空间思想内嵌于对现代性的研究之中。......
2023-07-25
当代城市文化空间在文化产业的刺激下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新的属性和特征。文化展示空间的改变主要表现在空间功能和访客构成两个方面。文化展示空间正在从美的殿堂向文化集市转变,作为一种灯塔式的文化空间,其转变揭示了文化世界所处的变迁路径和发展态势。(二)文化演艺空间文化演艺空间是进行戏剧、音乐、舞蹈等表演艺术的场所,如剧场。......
2023-07-25
中国文化消费的现实情况在改革开放后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文化消费综合指数包括文化消费环境、文化消费意愿、文化消费能力、文化消费水平和文化消费满意度5个一级指数。26~40岁的中青年是文化消费的中坚力量,18~25岁居民的文化消费意愿和消费水平指数最高,66岁以上居民的文化消费环境和满意度指数最高。......
2023-07-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