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的概念表述经历了一次重要转变。文化产业并没有把文化和产业拆分为两个平行的价值体系,而是试图表明文化价值是如何与其生产方式交织在一起的。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提出“文化工业”时,社会生产基于工业化时代的福特制积累体系。该定义改变了“文化产业”的传统称谓,将文化置于新的经济领域。它们有一个共通点,即运用创意力、文化知识、知识产权去生产具有社会文化意义的产品和服务。......
2023-07-25
在经济和文化活动多样性的需求下,文化活动进入城市生活的核心,或者说,文化活动回归城市生活。毕竟在19世纪以前,城市各项活动是大致平衡的,虽然工作和经商一直是重要活动,但是城市居民同样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从事宗教、艺术、戏剧等活动。相比生产型城市以工业空间为主导,后工业城市大幅增加了文化、体育、娱乐、消费、学校、交通、医院乃至监狱等功能空间,并且各种功能空间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
当代城市文化空间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获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化生活方式。文化空间将艺术欣赏和生活消费融于一处——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开创了先河。蓬皮杜艺术中心以现当代艺术的收藏和展示为主,与卢浮宫、奥赛博物馆并列为巴黎最重要的三座博物馆,是全球最大的现当代艺术收藏机构之一。蓬皮杜艺术中心拥有超过10万件的现当代艺术馆藏,涵盖绘画、摄影和新媒体产品等。正是源于对现当代艺术产品和艺术精神的关注,蓬皮杜艺术中心不仅在建筑风格上明显不同于曾经作为皇家宫殿的卢浮宫的庄严,如建筑细节纹理暴露在建筑外立面,还在功能设置上大胆突破,整合了多种功能空间,包括现代艺术图书馆、声乐研究中心、图书馆、各个尺寸的展览厅,最重要的是,还包括商店、餐馆和电影院等娱乐消费空间,这在当时的城市文化环境中可谓突破性创举。
文化空间功能多元化,成为应对外部风险的一种资本。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吸引了全世界的艺术爱好者和游客,2012—2016年,5年累计访客数量1740万人次,2017年40周年庆典更是吸引了全球关注。受欧洲恐怖袭击事件的影响,巴黎的外国游客数量明显减少,2016年,卢浮宫访客量下降15%,而蓬皮杜艺术中心却上升了9%。相比卢浮宫和奥赛博物馆,蓬皮杜艺术中心更加多元,文化消费项目更多地面向法国人。在蓬皮杜艺术中心主席拉维尼(Serge Lasvignes)看来,“在恐怖袭击后,法国人做出决定,不是待在家里,而是走出家门,享受那些正在进行的文化项目”(澎湃新闻,2017)。40周年之际,蓬皮杜艺术中心计划开始一次为期两年、耗资1亿欧元的大改造。事实上,早在20周年之际花费8800万欧元的改造翻修就说明,蓬皮杜艺术中心是以文化、娱乐、消费多重身份存在的,在每日约2万人次的访客中,只有不到两成是来观看艺术品的,或者说欣赏艺术作品只是文化活动的一部分(迈尔斯,2013:92)。这类建筑成功之处不在于人们到访欣赏艺术,而是在于他们在餐厅、书店和文创店消费。这种发展与体验经济(Experience Economy)的扩散联系在一起。事实上,“体验经济”概念也是通过文化、教育与购物之间日趋模糊的界限而生造出来的:
通过参与环境的创造并且使用书中的每一种技巧,游客加入全身心投入的感性事件当中,不管是购物、参观博物馆、在餐厅用餐,还是组织商家活动,或提供各种个性化服务,从理发到旅行的安排。在这个过程中,商店可以产生某种博物馆式的特征,而博物馆也可以变得更像是娱乐场所的延伸。(迈尔斯,2013:61)
休闲活动进入文化空间的同时,文化活动也进入消费空间。城市的购物艺术中心(art mall)越来越多,这是一种将文化艺术活动作为营销品牌但仍以商业盈利为目标的购物中心。尽管购物中心的文化活动本身不具有或较少直接的现金交易,但是文化活动作为亮点,吸引了不少消费者注意力。不论初衷如何,是否在于应对活跃的网络购物的冲击,不可否认的是,购物中心逐渐成为文化艺术活动的新空间,推动了文化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的曝光度和感知度。一般来说,购物中心的商品零售业态占比55%~60%、餐饮占比20%~30%,然而基础性购物和服务已经不足以为消费者提供足够多的乐趣,需要通过其他消遣项目来补充,因此购物中心不断引进新的服务项目,逐步向娱乐休闲的角色转变,不仅有文化艺术活动,餐饮、美容健身、电影院、亲子活动等休闲业态的比例也逐渐上升。购物中心是城市的新空间,尽管其产权可能属于企业私有,但它确实是一个原则上面向所有人开放的空间,为人们的沟通交流搭建了一个新平台。休闲消费活动进入文化空间,文化活动进入生活消费空间,这种双向渗透不仅促进了文化空间的生活化和经济化,还推动了更多类型的城市空间的融合。
城市空间的多功能渗透,不限于文化与商业空间,大型体育运动空间也趋向综合型。球场不再只是由运动场和看台构成,还有体育服饰和器材专卖店、体验游戏室、俱乐部发展史展厅等。西班牙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主球场诺坎普球场(Camp Nou),作为世界最负盛名的巴萨俱乐部的大本营,将球场打造成体育场式的游乐园和旅游目的地。诺坎普球场内设巴萨俱乐部官方旗舰店、巴萨俱乐部博物馆(包括历史展览区、足球艺术收藏品展览区和临时展览区三个部分)、快餐连锁店、溜冰场等。对于巴萨球迷来说,即使没有进入球场看一场比赛,到球场的官方旗舰店购买一件球衣,或是在非球赛日参观球场,也是一次能够产生身份认同价值的特别的文化体验。
总而言之,后现代城市的秩序转型不仅是新建筑的集锦,还有内在结构的全面更新。后现代城市产生了“空间内爆”,即空间边界的淡化和模糊。“内爆”指的是原本可区分的实体之间的边界趋于消失的过程;内爆引起一种链式反应,一组边界的消失会导致大量其他边界的瓦解(瑞泽尔,2015:171)。宽泛意义来说,文化空间引入生活消费,商业空间引入文化活动和娱乐项目,体育运动场馆引入娱乐体验,等等,各种功能空间的相互渗透,从空间的维度有力地说明了后现代“碎片、融合、去中心”的特征,并且正在不断以新的方式表现出来。
有关城市更新实践与文化空间生产的文章
“文化产业”的概念表述经历了一次重要转变。文化产业并没有把文化和产业拆分为两个平行的价值体系,而是试图表明文化价值是如何与其生产方式交织在一起的。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提出“文化工业”时,社会生产基于工业化时代的福特制积累体系。该定义改变了“文化产业”的传统称谓,将文化置于新的经济领域。它们有一个共通点,即运用创意力、文化知识、知识产权去生产具有社会文化意义的产品和服务。......
2023-07-25
然而,正是城市更新的目的和范围的模糊性提高了其弹性、可修改性和可适用性。城市更新意义深远。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中的新陈代谢过程,其表现即城市的物质形态、空间布局、社会制度和文化结构的一次次变迁。从社会现实的角度来说,城市面临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转型,兼具内部和谐和外部竞争的压力,城市更新的进程被寄予希望以解决这些日趋明显的社会问题。......
2023-07-25
在全球金融危机及英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城市更新的驱动力和目标点就是促进经济增长。住房项目始终是英国城市更新的主要动力,从二战后重建到高端住宅项目开发,再到街区整体再开发。零售业的开发计划,成为二战后英国在衰败的城市进行更新的重要策略。......
2023-07-25
中国文化消费的现实情况在改革开放后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文化消费综合指数包括文化消费环境、文化消费意愿、文化消费能力、文化消费水平和文化消费满意度5个一级指数。26~40岁的中青年是文化消费的中坚力量,18~25岁居民的文化消费意愿和消费水平指数最高,66岁以上居民的文化消费环境和满意度指数最高。......
2023-07-25
随着城市中商品经济和货币关系的发展,城市职能也不再局限于军事和政治功能,还成为手工业发达、商业贸易往来频繁和交通便利的经济中心。前工业化阶段的城市是围绕着发达的农业地区形成的。与此同时,第三次科技革命席卷全球,西方城市先后进入以信息化、知识化和服务化为特征的后工业化阶段。此时的城市已经不再是制造业基础,而成为第三产业的中心。总体而言,当代城市更新是一种经济转型和文化扩张的状态。......
2023-07-25
文化空间作为消费对象,主要是在次级系统发挥作用。参照法国语言学家巴特的多级意指体系,文化空间是整个社会符号体系的一部分,一旦成为消费对象,会与其他物一样纳入符号消费领域,成为符号消费品。文化空间被赋予象征意义并不是新鲜事,只是在消费社会中,空间建筑的符号意义用于捕获消费者的注意力,而不必然与其内文化艺术有所关联。......
2023-07-25
建立身份认同,从空间社会生产的视角来说,是文化空间所生产的社会关系的核心。不同形态的文化空间所折射的具体身份认同有所不同。文化空间建构身份认同,最典型的是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工人文化宫,这是一种具有强烈政治属性的文化空间形态。其二,在国家意识形态领导下,工人群众通过在工人文化宫内进行的文化实践,获得了城市主人翁的精神满足,建立了新的身份认同。......
2023-07-25
从这个角度来看,文化空间可以说是理性化的消费工具。其二,后现代理论为消费工具控制消费者的观点提供了有意义的矫正。消费工具之间为了赢得竞争,以争取最大可能满足甚至超出消费者对消费空间赋魅的需求。梦幻将人们吸引进新消费工具,这些梦幻能够被理性化以进一步吸引人们进入。文化实践的日常生活化是城市文化空间的基本推动力。......
2023-07-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