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对文化的定义主要是借鉴新课程标准中对文化的定义。本研究涉及的双向文化导入,是指在外语教学中,中西文化兼容并举,既导入目的语文化,又导入与之相关的母语文化,即把语言学习看成是一个对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不断加深理解的过程。......
2023-08-08
1.城市文化空间
时至今日,文化的概念似乎无所不包,空间亦然。英国文化研究奠基人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认为,“文化”(culture)概念错综复杂的部分原因在于,该词受到法语和德语用法的影响,经历了复杂的演变历程,并广泛用于不同的学科领域和思想体系。在词义演变过程中产生了两个重要的变化:一是惯于使用隐喻;二是将特殊过程延伸为普通过程,比如早期“照料动植物成长”的含义被拓展为“人类发展历程”。威廉斯概括了现代英语中“文化”的三个主要用法:
(1)描述18世纪以来思想、精神和美学发展的一般过程;
(2)表示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有关一个民族、一个群体或全体人类的生活方式;
(3)描述关于智性的作品和活动,尤其是艺术方面的,这似乎是现在最普遍的用法,指音乐、文学、绘画和雕刻、戏剧和电影。(2016:147-155)
在英文里,第一类和第二类含义依然比较接近,有时基于内在原因而无法区分;第三类的重大变化发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第一类含义衍生而来。威廉斯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大众文化、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日益强劲,文化的第三类用法更加普遍地存在于艺术领域和日常生活之中。
哈维也以关键词的形式说明空间的复杂性:
如果威廉斯对其代表作《文化与社会关键词》词条斟酌再三的话,“空间”应该也包含在内,与“文化”和“自然”一并列在那个简短的概念清单上,作为语言中最为复杂的词汇之一。(Harvey,2006:119)
空间的词典含义非常丰富,可以表示持续时间、线性距离、特定地方区域、围绕某一点的延伸或一定限度的范围,此外还有文学空间、问题空间和利润空间等一系列隐喻用法,它的内涵因使用语境和所搭配的修辞词不同而有所不同(希尔兹,2017:19)。
综合来说,文化和空间各自具有“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个维度。空间的物质性,如《不列颠百科全书》界定:“空间”是“无限的三维范围,在此范围内,物体存在、事件发生且均有相对位置和方向”(国际中文版15-538b)。古代汉语中的“空间”,即“四方上下曰六合”,是一种物质性概念。空间的非物质性,一是指隐喻用法,如利润空间;二是指随着科技发展而产生的非传统意义上物质实体性的虚拟空间。由此,文化空间的概念理解至少有4种组合,指涉范围广、维度多。
文化空间作为研究对象,涉及语言文学、艺术学、建筑学、地理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诸多学科,不同学科基于不同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向提出了不同的界定。文学和人类学的“文化空间”,多指社会成员之间形成的精神和血脉纽带,或表意的、象征的体系;艺术学的“文化空间”多为以文化产品和服务为具体表现形式,涵盖文化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空间多具有物质性;地理学、建筑学和社会学的“文化空间”,以空间物质性为前提,文化概念介于物质和非物质之间。
本书中的“城市文化空间”是指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城市空间。“城市”不仅从城乡关系的角度提示了文化空间的地理位置,更重要的是暗示了这些文化空间内含城市属性和城市精神。具体而言,城市文化空间是文化产业语境中的空间,主要是艺术生活化、经济化和娱乐化之后的文化概念,主要形态包括文化展示空间、文化演艺空间、文化游乐空间和文化创意园区,不包括图书馆等教育类空间。这是一种较新的使用方式,概念使用的合理性在于:首先,威廉斯概括的具有代表性的概念体系中有此用法;其次,它反映了在文化产业时代,文化越来越经济化、物质化和生活化的特征,或者说文化物质性的价值得到更多关注。与“文化空间”相近的词语使用包括文化场所、文化场馆、文化设施等。本书中的“文化空间”,包括有形的设施和无形的氛围,强调“人们实际使用的(而且是由社会生产的)场址及其诸种关系”(苏贾,2004:25)。
2.城市空间结构
空间结构,是对地表各种活动的位置、相互关系及意义的描述,是土地使用及其被赋予的关系组合的产物。根据《人文地理学词典》(Dictionary of Human Geography)的定义,“空间结构”是“用来组织空间并涉及社会和(或)自然过程运行和结果的模式”(2004:675)。空间结构包括三个要素:①物质结构(physical structure),指一个城市的建筑形式、地形、土地使用类别及其分区,以及基础设施;②结构系统(structural system),指各种土地使用类别及其置于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功能性关系;③结构变迁过程(structural process),即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的变迁(陈坤宏,2012:16)。可见,空间结构首先是一种土地使用关系,是人类活动体系所形成的土地使用及其发展的结果,由人们基于特定的需要和理由赋予特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处于动态的变迁过程,涉及各种价值和规范。空间结构主要有以下重要理论流派:
(1)德国古典经济学。其认为空间是活动和事物的存在而界定的空间关系,强调区位安排的效率,如杜能(Johann Heinrich von Thünen)农业区位理论、韦伯(Alfred Weber)工业区位理论等,其哲学和社会学根源来自韦伯(Max Weber)宇宙观,即认为城市是具有多样生活方式和各类人都能共存之地,城市的性质包容最大限度的个体性和独特性。
(2)芝加哥学派人文生态学。古典人文生态学如帕克(Robert Park)最早采用“生态研究途径”关注城市环境、伯吉斯(Ernest Burgess)同心圆理论。新人文生态学强调社会因素的相互依赖关系,如沃思(Louis Wirth)城市主义理论,把城市视作社会实体,中心问题是如何发掘涵盖不同人群在内的聚落的社会行动和组织,沃思受到帕克和齐美尔的影响,将其扩充并系统化,描述城市主义是一种生活方式。
(3)人类行为与环境知觉。注重微观动态,以个人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如林奇(Kevin Lynch)城市意象观点,认为城市意象包括通道、边缘、地区、节点和地标5个基本要素;段义孚(Yi-fu Duan)“恋地情结(topophilia)”,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恋地情结的概念来看待人类所居处的空间环境。
(4)政治经济学的社会空间理论。其认为空间是经济社会的产物,是一种社会建构,空间结构反映社会结构,如列斐伏尔的空间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批判、哈维的资本积累空间生产理论、卡斯泰尔(Manual Castells)的集体消费观和信息化空间结构、斯科特(Allen Scott)的城市土地连结观、戈特迪纳(Mark Gottdiener)社会空间视角,以及以索亚的社会/空间辩证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地理学视角等。
城市空间结构的分析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本书的分析以空间的社会理论为基本理论视角,但不排斥其他理论流派的重要观点。
3.城市文化实践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毛泽东《实践论》指出:“人的社会活动,不限于生产实践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转引自陈传才,1992)在这里,“科学和艺术的活动”即“文化实践”。文化实践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是人类在改造世界过程中创造文化产品和形成精神成果的对象化活动过程(郝立新和路向峰,2012)。波兰社会学者鲍曼(Zygmunt Bauman)在《作为实践的文化》(2009)中把文化分为概念、结构和实践三种基本类型,认为文化的实践形态激发了文化的内在矛盾,对文化及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化实践活动和文化观念活动共同构成文化活动的总体,文化实践把文化观念以文化产品的形式呈现出来。然而长期以来,文化相关研究更多地聚焦于文化的观念活动或观念形态,而忽视了文化的实践形态。事实上,文化的产生与实践密不可分。从唯物主义来说,文化实践是文化观念得以产生的基础。文化实践与经济实践、政治实践密切相关,是文化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实践既有社会实践的共同性,也有其特殊性,具有更加明显的多样性、创造性和超越性。对文化实践的深入关注,有助于更加全面地把握文化本质和发展逻辑。
4.城市文化效益
“文化”内涵丰富,但是从基本含义来看,不管是英文“照料”之意、法文“培养”之意、德文“文明”之意,还是中文“文治教化”之意,这些含义的共同点在于指明了文化具有强大的塑造力,而“效益”正是文化塑造力的表现。在这里,“效益”与“价值”相对应。文化价值指文化的基本属性和内涵;文化效益指文化的外部影响及其效果,如文化价值在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及结果,即文化的经济效益、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当代城市文化发展的复杂局面中,文化的诸多效益之间并不和谐连贯;相反,它们之间长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这是文化转型并向城市生活无限渗透的结果。与此同时,这些冲突在积极意义上或可激活文化多样性(单世联和卢子葳,2017)。区分文化的价值和效益,既维护文化的相对自主性,又体现文化的强大塑造力,这正是文化现代性的要义所在。
有关城市更新实践与文化空间生产的文章
本研究对文化的定义主要是借鉴新课程标准中对文化的定义。本研究涉及的双向文化导入,是指在外语教学中,中西文化兼容并举,既导入目的语文化,又导入与之相关的母语文化,即把语言学习看成是一个对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不断加深理解的过程。......
2023-08-08
《启蒙辩证法》中明确表示:“文化工业还依然保留着娱乐的成分。文化工业对消费者的影响是通过娱乐确立起来的。”可以说,文化工业最终要建构的正是一套娱乐系统,生产文化产品的目的就是要让受众感到快乐,忘却烦恼。而文化工业生产出来的文化商品,正好满足了人们的需要,文化商品的娱乐属性填补了人们对娱乐需求的空白。[3]但为什么经由文化的工业化生产后,娱乐体系就成为了控制大众的手段呢?......
2023-11-03
弗洛伊德的思想著述对20世纪以来人类的思想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现代心理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非弗洛伊德莫属。弗洛伊德是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他在心理学领域,特别是在精神分析方面做出了许多开创性贡献,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然而弗洛伊德的理论刚刚问世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同。霍尔可谓是弗洛伊德的伯乐。......
2024-03-13
而潘绥铭在中国进行的调查也显示,超过10个性伙伴的,只占总人口的0.7%。本项研究中,主要关注的是自我控制与非正式控制对当事人的影响。美国的研究显示,直接影响着美国社会性观念与性行为的两个重要组织是宗教和家庭,害怕被制裁是组织成员遵纪守法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样的,在月经期、怀孕期,以及绝经后的性行为也是被禁止的。......
2024-01-22
也就是说,《圣经》汉译与文化资本的关联是怎样建立的?因此,布迪厄的文化资本主要是关于个体的。它不像个人经过教育投资后获得相应的以文凭为象征的文化资本。其次,布迪厄的文化资本在积累与传承方面着重研究的是家庭这一特定场域的作用。对他而言,对于家庭性的文化资本的投资是获取财富的前提条件。......
2023-12-06
船舶在国内法抑或国际法中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国际社会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船舶定义。综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船舶概念的界定并不一致。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规定的船舶大体倾向于海上航行的商务船。这一条款几乎照搬了德国海商法有关船舶的定义。在我国的海商法中,船舶的范围不仅将用于商业性目的军用船、政府公务船及20总吨以下的小型船艇排除在外,而且也不包括航行于我国内湖或内河的船舶。......
2023-07-24
(三)文化层次与知识水平差别形成的亚文化我国人口众多,人们的学历文化层次与知识水平差异比较大,不同学历文化层次与知识水平的群体,他们的体育消费观念和参与体育行为的动机是有差别的。不同民族地区的体育消费呈现不同特点,其中既有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有经济基础的影响。这也说明不同地区体育消费的共性和特殊性。体育作为一种超越国界、民族和地域性的文化现象,正......
2023-10-17
再次就是失眠诱发其他的疾病。睡眠不好免疫力不免低下,因而容易罹患感冒、支气管炎等,也会诱发其他疾病的发作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便秘等。观察表明,术后得不到充分睡眠的患者,伤口愈合差,身体恢复也慢。最后是失眠导致的生长发育滞缓和亚健康。......
2023-11-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