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孩子要“顺养”,不能强制苛求

孩子要“顺养”,不能强制苛求

【摘要】:老师还说这孩子智力方面很优秀,就是行为习惯方面,人际交往方面不太好。从“早教班”到“精英培养”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事事第一,时时第一。那么,这样你的孩子就真能够成为“人才”吗?而成绩平平的孩子,他们会念书,却不是把所有时间都用于念书。

侄儿幼儿园大班有个小能人,小小年纪,已经可以自主阅读,号称班上的小字典。其他方面也是十分优秀的,父母可谓花了大价钱培养,小主持人班、美术班、手工班、领导力班全给报上了,并且孩子也很上进,做得很不错。

我一直让侄儿同他交朋友,向他学习。侄儿每次带好吃的都会与他分享,所以见多了,我也熟悉起来。可是有一次,我去学校时却看到两个小家伙闹别扭了。侄儿带着很委屈的样子告诉我:“他不理我了,我想和好也不行。”我反复询问原因,侄儿都说不知道。后来,我在班主任那儿了解到原来是这位能人以前与同学下象棋从来没输过,有一天与侄儿大战几盘却被侄儿杀得片甲不留,他觉得没面子,就与侄儿绝交了。老师还说这孩子智力方面很优秀,就是行为习惯方面,人际交往方面不太好。

听到老师这么说,我隐约觉得这位小能人将来可能会遇到一些麻烦,父母给的期望太高,令他压力山大,他对自己要求也非常苛刻,只能赢,不能输。一山更比一山高,等待他的还有无数的坎坷,人不可能时时刻刻各方面都永远第一。当他一次次面临失败的时候,也是对他心理防线的一次次挑战,希望他不要崩溃才好。因为大多那些心理崩溃而自暴自弃的孩子,往往都是家长或老师眼中认可的优秀者。

美国心理治疗专家亚历山大·鲁宏说过:“人的个性,就像树的年轮,是一圈一圈发展下去的。婴儿的一圈,代表享受与爱;孩童的一圈,代表创造与幻想;少年的一圈,代表玩耍与嬉戏;青年的一圈,代表爱与探索;而中年人的一圈,则象征现实与责任。”我们只有顺应人的天性,一步一步来,人生才能美满富足。如果家长非要扰乱自然的规律,揠苗助长,希望孩子在同年龄孩子中出类拔萃,那我们的孩子也许要用一生来买单。

现在的家长大多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早教班”到“精英培养”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事事第一,时时第一。每天逼着他们学习,学习,还是学习。那么,这样你的孩子就真能够成为“人才”吗?

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朱清时解释:“原生态的学生一般考试能得七八十分,要想得100分要花好几倍的努力,训练得非常熟练才能不出小错。要争这100分,就需要浪费很多时间和资源,相当于土地要施10遍化肥,最后学生的创造力都被磨灭了。”而成绩平平的孩子,他们会念书,却不是把所有时间都用于念书。他们个性鲜明,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会独立思考,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除此之外,他们热爱体验社会活动、体育运动、文艺活动,在活动中,他们渐渐学会如何与人交流沟通,如何提高情商,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克服困难。

其实相关机构的调查报告也显示,现在世界的精英都不是当年的尖子生,他们在班级的排名大多是7到17名。原因就是这些孩子人际关系更好,可以和第一名做朋友,也可以和最后一名做朋友,而且孩子的压力小,生活更轻松,是创意最好的,走向社会后,他们才是最容易成功的那一部分人。

所以,别再逼孩子了,亲爱的家长,我们就高抬贵手,放孩子一马,让其在“顺养”中成长,放弃那浪费孩子时间与精力的20分,让他们有更多有时间去追求自己的兴趣,拓展自己的视野与见识,提升自己其他方面的潜能吧,当他们成长起来以后,即使没能考上清华北大,但是他们也能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做着自己擅长的、有兴趣的事情,养活自己,幸福生活,如此足矣,难道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