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家长应该引导孩子赢得起、输得起

家长应该引导孩子赢得起、输得起

【摘要】:只要是带过孩子的家长相信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3岁以后,变得特别好胜,赢得起,输不起。有些孩子输不起,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日常生活中跟孩子互动时,家长一定要时刻检讨自己的行为反应,不要过分在意他们的输赢,否则就可能“逼”出一个输不起的孩子。如果家长一时之间不了解对方,也可以表扬孩子输得起,你可以说:“我们家宝贝真棒,赢得起,也输得起,不吵也不闹,大家都喜欢同你玩。”

傍晚,我们全家晚饭后散步,突然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我赶紧停下往后看。原来是两个小男孩在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戏。其中一个男孩子被另一个男孩子抓住了,抓人的那个男孩说:“现在轮到你抓我啦?”话还没说完,却被对方打倒在地,打人的男孩愤愤地说:“我还没有输,我还没有输呢!”说完便跑开了。

只要是带过孩子的家长相信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3岁以后,变得特别好胜,赢得起,输不起。不管参加什么活动,哪怕是与成年人比赛,也要占上风才甘心,一旦发现不占优势,就容易失望、生气、发脾气甚至作弊、撒泼耍赖,虽然这是特定年龄特有的心理现象,却常常成为让家长头大的教育难题。其实,家长若愿意将心比心地陪孩子以玩的方式解决问题,那问题就变得很简单了。

我与4岁的云云玩图画捉迷藏游戏,我们一人找一面,看谁先把图案找出来谁就赢。刚刚开始,我让着她,她总能比我先找出来所有的图案,并且非常开心得意。我装作伤心的样子说:“如果每次都是你赢,我就玩得没意思了,那我就不想玩了,你说怎么办呢?”云云突然不笑了,想了一会儿说:“那你就不要看别的地方,认真找啊,拼命找就找出来了呀!”我说:“那好吧,这下我得拼命找,我的速度就会加快很多咯!你要当心啊!”说罢,我们又开始一轮游戏,当然我先找完所有的图案。云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脸上略显不快,对我说:“这盘不算,再来一次!”我们又开始新的一轮游戏,我又先找完了,云云这次有点儿略带哭腔了,大声说:“再来!”第三轮游戏的时候,她找不出自己那边图案了,想了一个办法,故意用手臂压着我这边的图案,让我没法找。我开始教训她:“比赛重在公平,如果这么不公平,就没有玩的必要了!”她马上让开说:“那你慢点儿找啊,别那么快!”我趁机教育她:“宝贝,比赛本来就有输有赢,赢了输了都正常,关键是玩得高兴,自己与自己比有进步呀!妈妈发现你现在找图案的速度比以前快很多了,很不错呢!”云云突然开心起来,接下来玩的时候,有时候她赢,有时候我赢,她都勉强能接受了。后来,在玩的过程中,我还慢慢教云云怎么从对手那儿学习他的好方法,如何思考、反省让自己提升等。

有些孩子输不起,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你想想看是不是孩子在参加竞争比赛的时候,孩子哪项行为比其他人做得好了,家长就拼命表扬,而对于孩子弱势的行为习惯,则有意无意地流露出一定的失望,甚至无意中当面拿孩子跟别人做比较,“你看人家小华跳得多高啊”“你看人家阿丽唱得多好啊”……长期这样下去,就会给孩子一定的错觉:爸爸妈妈只喜欢胜利的我,如果输给了别人,他们就可能不喜欢我了。日常生活中跟孩子互动时,家长一定要时刻检讨自己的行为反应,不要过分在意他们的输赢,否则就可能“逼”出一个输不起的孩子。

面对孩子的竞技比赛,家长还有很多可以做的功课,比如:孩子在跳舞比赛中输给了同学,你可以告诉他:你跳舞不如他,可是你画画比他厉害多了,咱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多好呀!孩子慢慢就会明白,原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就更能接受“输”的结局了。如果家长一时之间不了解对方,也可以表扬孩子输得起,你可以说:“我们家宝贝真棒,赢得起,也输得起,不吵也不闹,大家都喜欢同你玩。”

这里还有一样值得推荐给所有家长的道具,就是绘本,家长可以挑选一些有关比赛的书,如《不,我赢了,不,我赢了,我赢了》,把故事反复读给孩子听的同时,可以结合现实给孩子灌输一些输赢都正常的理念,慢慢孩子就能赢得起,也输得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