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孩子行为读懂秘诀:观察父母发现孩子兴趣,避免带评价词

孩子行为读懂秘诀:观察父母发现孩子兴趣,避免带评价词

【摘要】:父母都疼爱自己的孩子,只要你用心观察,就能看透孩子的行为与表情中蕴藏的意味,因为在这个阶段,孩子的经历、思考以及心情几乎都在父母可以猜测的范围之内。父母仔细观察孩子行为之后,就容易发现孩子究竟喜欢关注什么、对什么事物感兴趣,任何人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都会敞开心扉。具体而言,应当如何读懂孩子的行为呢?家长在解读孩子的行为时,也不要使用带评价性质的词汇。

孩子虽然年龄小,不擅长表达,说话做事有时候很无厘头,可是只要家长仔细探究,就能了解背后的原因。当孩子耍赖反抗、顶嘴的时候,不论理由是否正当,孩子一定有他的理由。父母在不分青红皂白责怪孩子之前,最好先努力弄清楚隐藏在孩子言语背后的真实意图。

要怎样才能读懂孩子的行为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留心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父母都疼爱自己的孩子,只要你用心观察,就能看透孩子的行为与表情中蕴藏的意味,因为在这个阶段,孩子的经历、思考以及心情几乎都在父母可以猜测的范围之内。

父母仔细观察孩子行为之后,就容易发现孩子究竟喜欢关注什么、对什么事物感兴趣,任何人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都会敞开心扉。只要家长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鼓励他们去做感兴趣的事,他就会经常被你感动,从而把家长当成知心好友,畅所欲言。

具体而言,应当如何读懂孩子的行为呢?

1.不要使用问句、不要使用评价性质的词语

家长在解读孩子的行为时,最好不要使用问句,比如明明看到孩子在干什么,还傻傻地问:“你在做什么?在画画吗?”这种问话只会让孩子觉得你不够关心他。

家长在解读孩子的行为时,也不要使用带评价性质的词汇。如,“画得不错”“你画得太大啦”,这些都属于评价性的句子,孩子不需要一位评判官,这是居高临下地下结论,并不是你与孩子交流的正确方式。

2.要用描述性的词汇,焦点放在孩子的观点上,而不是自己的意见上

当家长观察到孩子在画画的时候,可以指着画说:“原来你在认真画这些五颜六色的房子啊!门前还有好多好多的小树与小花呢!”当家长用心描述孩子画的内容时,孩子就会感觉得到家长的关注,他稚嫩的心也会倍受感动。效果远远强过家长只是说“这是房子啊”。

当家长看到孩子在画画的时候,我们认为孩子画的东西太少了,想要孩子画得更丰富一些。家长最好不要直接说:“你画得太少啦,再多画一些东西吧!”你这样的话语像在指责孩子,批评他的画,孩子听了就会感受到压力,有可能不愿意再思考如何画。家长可以把焦点放在孩子的观点上,采用询问的方式问孩子:“你画的房子都带有窗户呀,打开窗户,你希望看到这片空白上有什么东西呢?我也很想看一看呢!”如果用这种方式与孩子交流,他会说出自己的看法,并且认为这是他自己想到的,也会很高兴去做,以后他也会尝试以这种角度去思考问题。

3.要接受孩子的一切不可爱行为,试着包容并理解他们

有的孩子喜欢调皮耍赖,孩子这么干并不是要折磨妈妈,也不是因为性格怪癖,孩子不听话意味着他们的要求和愿望没有得到满足。

有的孩子固执己见,动不动就同父母顶嘴,赌气,唱对台戏,这表明孩子不相信父母,他们认为自己无论说什么,父母也不会听,与其说出来受到父母的指责或者被无视,还不如干脆什么都不说。

孩子越不可爱,父母越要采取宽容的态度,父母要积极仔细倾听孩子说的话,给孩子明确的信号,告诉他们自己已经听到了。父母可以回应孩子“嗯……后来发生什么事了?”“哦,原来你是这么想的!”“谢谢你告诉我,让我知道你的想法!”这样一来,孩子唱反调的心就会得到缓解,说话方式也会更加温和。

幼儿期的孩子行为表达比语言表达多,父母一定要耐心,不要把焦点放在看到的现象与结果上,而应该努力挖掘出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认真照料孩子,首先要照顾好孩子的感受,理解并尊重他们的行为,真正从孩子的立场出发去思考,做出评判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