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批评孩子,千万不能伤害其心灵

批评孩子,千万不能伤害其心灵

【摘要】:家长爱子心切,急于纠正孩子的错误,在训斥孩子的时候也要注意,千万不能对其心灵造成坏的影响。这种批评除了伤害孩子的心灵,对他没有任何好处。云云满脸疑惑地说:“我也看到你们没付款就吃啊!”我发现云云还是不太理解,于是我们就规定以后进超市一律不试吃,任何东西没付款都不可以吃,慢慢也就养成习惯了。

孩子要试探,要行动,才会有成长,而这个过程中,家长即使做了再好的规划与引导,也许还是会出现一系列走偏的情况。家长爱子心切,急于纠正孩子的错误,在训斥孩子的时候也要注意,千万不能对其心灵造成坏的影响。

批评孩子不能否定孩子的人格

有的家长只要孩子犯错,就对孩子以前的成绩与努力全盘否定,如“你怎么又把碗打破了,真是个马大哈,一点儿也不稳重。”这种批评除了伤害孩子的心灵,对他没有任何好处。

幼儿期的孩子自从有了自我意识之后,就非常想知道自己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家长总是一次次指责他们“你不稳重”“你是马大哈”“你什么事都做不好”的话,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很没用,从而失去自信。

说教只针对当前事件,不要总翻旧账

人都有情绪,孩子做错事情自己也要背负很大的压力,父母批评他们的时候最好点到即止,速战速决。不要絮絮叨叨,不停翻旧账,如“上次你打破花瓶,我就告诉你不要碰易碎的东西,前几天你又把爸爸的啤酒瓶打碎了,今天居然又把水果盘打碎了,你看我都对你说过多少遍了,你怎么总是不记事呀!要说多少遍你才听得进去呀?”家长这样翻出孩子以前的错事,没完没了地训斥,孩子不仅听不进去,还会觉得特别厌烦。

家长们抱怨“我的孩子怎么说都不听!”孩子却认为每次家长说他时老一套又来了!他们已经对这些话免疫了!你的话或许孩子根本没听进去。面对家长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训斥,估计孩子在心里默念的是“真讨厌”。

批评孩子时,与其他孩子做比较也是孩子的痛点

孩子上幼儿园后与小朋友一起玩的机会更多了,父母看到孩子犯错时,就很容易想到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懂礼貌,怎么那么好管教,怎么那么听话呢?于是忍不住拿自家孩子与别人家孩子做比较,比较的结果往往都是自己家孩子不行,别人家的孩子样样好。

当家长有了拿自己孩子与别人家孩子比较的心思时,就要高度警惕了,这种方式会让你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优点与个性,无论哪方面都会有比自己孩子优秀的孩子,比较后自然心生不满,然后逼着孩子学这个,学那个,也不管孩子是否喜欢。

家庭教育最不应该做的就是攀比,孩子在被责备、被埋怨的过程中自尊心下降,自信心丧失,比来比去只会成为你嘴中最不争气的孩子。

向孩子说明训斥的理由

当孩子做了某些事给周围人带来麻烦的时候,家长就需要通过训斥告诉孩子“不可以这样做”。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很多时候并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被训斥了,父母要耐心询问并给他说清楚,孩子才能理解并改正。

有一次,3岁的云云在超市里拿了一粒葡萄干就放嘴里了,我赶紧把她拖到一个角落,告诉她:“超市的东西要付完款才能吃的,如果没付款就吃,别人就会把你当成小偷的,这是很不光彩的事情,你知道吗?”云云满脸疑惑地说:“我也看到你们没付款就吃啊!”然后用手指了指试吃的那些食品。我这才明白,原来是误会她了,我赶紧告诉她说:“那是给人试吃的,会用小盘子摆出来,我们可以试吃一点,好吃就买,不好吃可以不买。可是在没有试吃小盘子的地方,我们就不能吃了。”我发现云云还是不太理解,于是我们就规定以后进超市一律不试吃,任何东西没付款都不可以吃,慢慢也就养成习惯了。

试想一下,如果当时我劈头盖脸把女儿训斥一通,她很可能不会告诉我心里的话,然后带着“为什么你们能吃,我不能吃”的想法默默抗议,那她以后能不能改掉这个毛病就真的很难说了。

不论孩子做了什么错事,父母在训斥前都要听一听他这么做的理由,也许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父母可以耐心询问,让孩子自己说出来,然后给孩子解释清楚为什么不能这么做,让孩子真正理解并接受,从而下决心改正错误。

轻松微笑面对孩子的失败,而不是打骂

当孩子把事情搞砸的时候,如果家长不分清红皂白地训他,他就会受到打击,变得胆小怕事。

我觉得这一点,日本人做得很好,每当他们看到孩子犯了错误时,大多会微笑着说:“哈哈,你把事情搞砸了啊?”孩子多会尴尬摸头一笑,事情就过去了。接下来的画面就是家长陪着孩子分析哪里错了,然后加强练习。这种处理孩子失败的方法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

总之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我们要明白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而是为了让孩子改正错误,吸取教训而批评,所以切记,一定要找到孩子认可且能够接受的合适方法。一切批评都应该有正确的目的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