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家长理论一大堆,孩子只会更厌恶

家长理论一大堆,孩子只会更厌恶

【摘要】:表面上看,家长肯定认为当然是一般教法好啊,说得很详细,孩子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可是你忘记了他们只是孩子,说多了就相当于没重点,我们只是想让孩子知道“三角形”这个图形形状,你又说边啊,角啊,孩子又要记边、角,多个陌生的概念混在一起,孩子就不知道最终记住什么了,也许什么都没记住。更有甚者,有些家长还可能会动手打孩子。几次三番之后,孩子就会爱惜这个家,不再乱扔东西了。

爱人从学校接6岁的侄儿图图回家,车程四十多分钟,爱人一直在给侄儿说为什么要好好读书这样的大道理。回来有些表功也有些疑惑地告诉我:“我跟你说,图图这孩子还是很受教的,一路上我同他分析了很多,告诉他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不然就会学习成绩不好,学习成绩不好,老师就会不喜欢,让他认真写作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还警告他如果不认真听课,以后考不上大学就麻烦了……可是,我一直说,他一直听也没反驳,就是不知道听进去没有?”

两天后,大家一起出去玩,爱人在前面开车,我与侄儿坐在后面,我们玩了一阵游戏后,我问侄儿:“伯母想提一个问题,可以吗?”侄儿笑着点头。我继续说:“从学校回来的路上,伯父对你说了什么?”侄儿皱眉说:“让我想想,我想一下……我只记得伯父说了很多话,很多大道理,我不知道他讲了什么。”我看到坐在前面的爱人面色瞬变。

孩子毕竟是孩子,家长对孩子说话,想一次把所有自己知道的道理都灌输给他是不可行的,就像你期望孩子一天吃完一个月的饭一样可笑。

云云吃饭的时候要看动画片,奶奶走过去说:“吃饭时间还看什么电视啊,现在不吃饭,一会儿肚子饿了你就知道难受了!”云云不吭声,眼睛还是不离电视。爱人也说:“奶奶辛苦做好了饭,你吃不下也多少吃一点儿,不然怎么长身体呀!”云云还是纹丝不动,就像没听见他们说话一样。轮到我出场了,我只说了一句:“云云,看完这集过来吃饭!”一分钟后,那集完了,云云关了电视过来吃饭了。

孩子也像大人一样,有自己的安排,有自己的秩序。如果成年人看电视剧的时候正兴起,却有人要关你的电视还给你讲一堆大道理,能听进去的恐怕只有极少数人。大多数人都不会理你,而是选择继续看。你只要顺着孩子的秩序感,给他一个台阶下,简单明了告诉他要这样做,他才会接受你的安排。

蒙台利梭在儿童之家教孩子一些简单的知识时,总是倡导精简再精简。比如老师教孩子认识三角形的时候,只需点着三角形这个图形对孩子说“三角形”就行了,而不用像一般学校的老师那样对孩子说:“你看,它有三个角,三条边,它是三角形。”表面上看,家长肯定认为当然是一般教法好啊,说得很详细,孩子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可是你忘记了他们只是孩子,说多了就相当于没重点,我们只是想让孩子知道“三角形”这个图形形状,你又说边啊,角啊,孩子又要记边、角,多个陌生的概念混在一起,孩子就不知道最终记住什么了,也许什么都没记住。如果只有三个字“三角形”,多说几次,很少有孩子记不住的。

平常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也要把握这个原则,不求多,只求突出重点,甚至可以留给孩子一些想象与摸索的空间。特别是孩子犯错的时候,不要唠叨一大堆理论,那样只会让孩子听不进去,觉得大人很烦,不但不思悔改,也许还会叛逆,产生一种“我偏要这样”的对抗心理。另外,家长说得太多也会削弱说话的力度。如果孩子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也许家长会对孩子说爸妈如何辛苦工作,供他生活,他却这么不懂事,把家里弄得这么乱,又要额外增加父母的负担;甚至质问他和谁学的,学校老师怎么教的,等等。更有甚者,有些家长还可能会动手打孩子。如果你不是这么做,而是对孩子说:“你看家里被你弄得乱七八糟,你觉得你这种行为合适吗?好好想想!”简单一句话,把主动权交给孩子,大多数孩子会告诉你他的想法,此时你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把家里打扫干净,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动手解决自己弄出来的麻烦。几次三番之后,孩子就会爱惜这个家,不再乱扔东西了。

总之,当家长要教育孩子、批评孩子的时候,说话之前一定要好好思量一翻,怎么说最直接、有效就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