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学生审美个性的多种方法的介绍

学生审美个性的多种方法的介绍

【摘要】:对于学生的美术课作业,教师也应正确评价,这是尊重学生个性的一种具体体现。探究性学习突破传统的认知性单一的课程目标,把表意目标提到与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并列的重要地位。探究性学习注重情感目标的达成,这正好与美术教学的情意性特征相一致。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在美术教学中锻炼了对客观世界的综合认识能力,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审美体验。

美术教学的核心是课程内容的实施,课程内容一旦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就成了美术教学的重头戏。在课程改革中,如果教学观念不断更新,而教学方法又不改革,那么课程改革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随着美术新课程的深入发展,以及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美术教学方法也得到了一些改进。目前,美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观摩法、多媒体教学法。

讲授法要求教师授课要逻辑清楚、线索分明,同时注意要点突出、例证具体,语言应生动活泼。讲授法一般与实践法一起运用,教师一讲授完,学生就开始作画练习,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观摩法包括课上的观看(如教师的板绘示范)和课外参观(如去美术馆、博物馆,或观看模型、图片、幻灯、录像等)。观摩法直观性强,能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认识,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考力具有重要作用。多媒体教学法是以现代教学媒体为工具的现代化教学,借助现代教学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美术信息传递的多样化,可以加强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感知度,提高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吸收率,有利于对美术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促进其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增加学生对美术信息和经验的表现力。美术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综合化和现代化,有利于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和效益。美术教师若能充分地掌握这些方法,并加以科学合理地运用,便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发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若教学方法使用不当,而教师花费同样大的精力,有时却收效甚微,甚至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适得其反的后果。所以,作为美术教师,应充分掌握科学的美术教学方法,并加以合理地运用。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民主的教育制度应该是为每一个人设计的。因此,教师应从以寻求共性为主的教学方法向突出个性为主的教学方法转变,根据学生不同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等因材施教。对于学生的美术课作业,教师也应正确评价,这是尊重学生个性的一种具体体现。因为作业的分数往往会影响到学生对美术课的喜爱程度,教师不能把个人的审美情趣强加给学生,挫伤其学习的积极性。但可以开展讨论,大家一起评作业,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大家来打分,这样是合理的,也是可行的。每一位教师在充分掌握和合理运用各种已有的科学教育方法的同时,都应随着时代的发展,探索新的更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和审美个性的健康发展,作为教师,也才能真正地、更好地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近年来,在中小学教育改革中,我国借鉴西方国家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几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这几种新的学习方式一改以往那种灌输式的学习方式,让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成了整个课程的中心。因此,这些教学方法应该积极地运用到美术教学中。

自主性学习的基础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出发的,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这就意味着满足学生在学习内容、时间、地点和形式上的自由选择。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或寻求教师帮助。学生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具备了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中小学美术课,尤其是课外兴趣小组,如书法、绘画、雕刻篆刻等,都可以用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学习书法或者绘画,并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选择学习目标、内容和方法。在这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学的促进者。

探究性学习突破传统的认知性单一的课程目标,把表意目标提到与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并列的重要地位。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特别强调“体验”这一心理过程,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积累,其目的在于通过实践体验,在改变学生的心理态度、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方面有所长进。探究性学习注重情感目标的达成,这正好与美术教学的情意性特征相一致。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在美术教学中锻炼了对客观世界的综合认识能力,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审美体验。

合作学习是指依据学生的能力、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一个小组中,通过学生之间的彼此协助、互相支持,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并达成团体目标。合作学习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学习动机、人际交往能力。目前,在美术教学中也常常采用这种学习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师教的方法。传统的讲授法、示范法等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必须改变,如尽量少讲解、多讨论,少示范、多练习。当然,并不是说完全不要这种教学方法,而是讲解要做到精讲,而示范尽量做到能打开学生的思维,而不是束缚学生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