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审美个性心理的发展与影响

审美个性心理的发展与影响

【摘要】:审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是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审美个性心理在正常教育下,其发展是连续的,在整个审美个性心理的发展过程中,既有量变,也有质变。因此,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审美个性心理特征。(一)审美个性心理的萌芽期美感的最初表现可以作为审美个性心理发生的一个标志。有的儿童喜欢绘画,并在绘画时感到快乐,这些活动都促进了儿童审美个性心理因素的发展。

审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是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在审美个性形成的过程中,遗传的作用是明显的,但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对审美个性心理的形成更加重要。在整个审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的交互作用,使得学生审美个性心理的发展既表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变化,从而表现出年龄特征的一致和个体间差异的统一。

审美个性心理在正常教育下,其发展是连续的,在整个审美个性心理的发展过程中,既有量变,也有质变。因此,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审美个性心理特征。

(一)审美个性心理的萌芽期

美感的最初表现可以作为审美个性心理发生的一个标志。刚刚降生的新生儿,其心理功能极为低下,还不具备起码的认识能力,身心体验主要以情绪状态为表现形式。在乳儿期,当儿童食欲得到满足、身体得到温暖舒适的刺激时,就会表现出愉快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属于生理性快感。到了婴儿期,随着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和成人表扬、批评的影响,婴儿的情感体验逐渐形成。到了婴儿末期,儿童的言语表达能力和言语接受能力有了较快的发展,情感体验逐渐丰富,开始表现出比较稳定和具体的情感体验,这为儿童美感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美感的最初表现是不一致的。婴儿末期,大多数女孩表现出初级的美感体验,如在画画时,因为成人的夸奖而感到愉快,这是儿童美感的最初表现。还有的儿童表现出明显的美术快感,如有的儿童其美感表现在服饰美上,很多儿童表现为喜欢穿戴某一件衣服或鞋帽,尽管这套衣服或鞋帽有时穿戴起来可能不是很舒适的,但穿戴之后心理上仍然感到愉快,并在同伴面前炫耀自己的服饰。这种美感的表现是美感的最低级形式,还谈不上有审美意识,只是最初的美感体验。这时的儿童还不能认识究竟什么是美,对审美对象的评价主要来自成人的评价,自己还不能独立地评价美、辨别美和追求美。

(二)审美个性心理的发展期

进入幼儿期的儿童开始学习简单的绘画、唱歌、乐器演奏及舞蹈。这个时期儿童的思维水平属于动作性的,情绪和情感也都带有情境性。他们从事的艺术学习活动不是出自审美的目的,而是在活动中得到快乐。很多儿童在评价自己的艺术品时,不是以审美的标准来评价,而是以自己的能力标准来评价。例如,幼儿在评价他和伙伴们的绘画作品时,往往是以作品中的事物是否与真实事物相像的程度来评价作品的水平高低。这时儿童还没有明显的审美意识,还不能进行美的欣赏,但是已经在艺术学习活动中得到愉快和欢乐。例如,有的儿童表现出喜欢跳舞或唱歌的愿望,并在唱歌和跳舞的过程中享受到愉快。有的儿童喜欢绘画,并在绘画时感到快乐,这些活动都促进了儿童审美个性心理因素的发展。

儿童进入小学,开始学习文化知识,感知能力、想象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加上文体娱乐等活动的增加,审美意识以朦胧形式开始出现。进入小学高年级,多数学生开始明白作品内涵的高低才是评价的关键。大部分儿童经过小学美术学习后,已经能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有意识地表达思想感情,并从中得到美的感受。这说明儿童已经开始欣赏美,并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但是,这时的儿童欣赏美的范围还是有限的,他们还不能欣赏艺术家们创造的高深的艺术美。同时,这时的儿童还没有明确的审美标准,他们对美的评价往往还是以成人的评价为准绳,自己的评价很少,审美欣赏的角度还不明确。这个时期的突出特点是儿童已经能够在自己的活动中欣赏自己,感到愉快,并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产生美感的体验。

(三)审美意识的形成期

少年期和青年初期,由于知识范围的扩大、思维和想象能力的提高,加上情感的丰富,审美个性心理有了飞跃的发展,审美意识初步形成。所谓审美意识,广义地说,就是审美对象在人脑中所引起的一种能动的反映,泛指人脑中的审美观念。审美意识一般包括审美感受、审美评价、审美欲望和审美理想等。儿童到了青年初期,审美个性心理经过较长时间的培养和发展,审美意识明显地表现出来,其主要特征如下。

1.审美对象范围的扩大

在学龄初期,儿童的审美对象范围是有限的,这个时期的儿童只能欣赏简单的形式美和艺术美,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作品的意境和人类的崇高美与内在美还没有明确的理解和感受。到了青年初期,学生接触到大量的文艺作品,丰富了艺术美的知识,已经能够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而且不仅能够欣赏美术作品的形式美,还能体验到作品的意境美。由于知识面的扩大,青年初期的学生掌握了地理历史、生物、物理、化学和政治等初步知识,他们开始向往和追求欣赏大自然,对游览名胜古迹风景区和都市有强烈的兴趣,他们喜欢郊游,向往大海、草原和名山大川,表现出强烈地对自然美的追求。由于掌握了一定的伦理道德历史知识,学生能够初步判断社会中的真伪、善恶、美丑,表现出对社会美的体验。尤其是通过阅读大量的人物传记、历史小说,学生开始探讨人生,崇拜英雄人物,识别什么是崇高、什么是丑陋和低级趣味,并由此产生对崇高美的鉴赏。总之,到了青年初期,儿童的审美对象已经不像学龄初期儿童那样单调,而是涉及多种美的对象,审美的范围扩大了。

2.审美评价的形成

青年初期,学生再也不以成人的评价来左右自己的审美评价了,这时他们已经表现出审美评价的自主性,表现为自觉地评价文学作品和艺术品,自觉地选择欣赏对象,发表自己的观点,明显地流露出对美的对象的不同追求。在着装上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不愿意再随母亲的意志为转移,喜欢自己挑选服装的款式和颜色。女学生在发型上也表现出强烈的自我选择,根据自己喜爱的发型,梳理自己的头发。审美评价的成熟不仅表现在评价的自主性上,而且还表现在评价的深刻性上,青年们已经了解到形式和内在的关系,并开始从对象美的外在评价转入美的内涵、意境、内在美的评价。他们开始关照艺术作品所要表达、歌颂的思想和心灵,开始审视艺术的意境和神韵,开始琢磨音乐的内在语言。

3.审美感受的增强

青年的美感体验是比较强烈的。他们在阅读小说等文学作品时,动情处往往被感动地流出眼泪,有时看到美的对象会拍手叫绝,对心中的崇高形象虔诚地崇拜,对喜欢的艺术品爱不释手。例如,有的青年喜欢某首歌曲,可以百听不厌、百唱不倦,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沉醉在美的旋律的享受之中,甚至达到了如痴如狂的程度。还有的青年喜欢某种美术或书法作品,也是百看不厌,甚至把自己欣赏的作品挂在床头,天天欣赏,视如珍宝。在游览祖国的壮丽河山时,青年们常常兴奋得惊叫欢呼,欣喜若狂,愉悦心情难以言表。

4.审美追求的强烈

青年初期的学生审美意识的形成还表现在对美的强烈追求和对美的向往上,青年人希望得到自然美的陶冶,特别向往游览祖国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有的青年曾说,如果能让他走遍祖国的大城市,饱览祖国的大好山川,则平生之愿足矣。青年人追求美的外表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大多数青年人表现出美化自己的强烈愿望,如追求发型美、容貌美、服饰美。在服装上,追求流行的款式,赶时髦等。青年初期的学生在艺术追求和爱好上已经有了明显的表现,有的青年人偏爱诗歌,有的喜欢音乐,有的爱好书法和美术,并开始尝试创作。这些都说明,青年人不仅在欣赏美,而且在自发地创造美,这是对美的追求的最突出的表现。

(四)审美鉴赏能力的提高期

青年人初步形成审美意识后,其审美鉴赏能力一般还很低下,对高深的艺术作品还缺乏鉴赏能力。例如,有的青年人虽然爱好抽象绘画,但说不出绘画美在什么地方。有的青年人爱好书法,但还不能看出书法美之所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看到这种现象,在一幅艺术大师的作品前,青年人往往摇头叹息道:“欣赏不了”。这说明青年人形成审美意识后,审美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审美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过程,它的发展更为复杂。

审美是一种高级精神活动,对审美对象的感受理解和评价是没有止境的,对美的追求也是没有尽头的。许多艺术大师一生进行艺术创作,但始终没有得到最后的满足,这说明审美是无止境的心理活动。随着个体文化修养的提高、知识的丰富、想象和创造力的增强,对美的理解会逐步加深,审美鉴赏能力也会不断提高,人们对审美的追求往往伴随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