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生生互动策略,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组织方式及灵活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促进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达到激发学生审美情感的目的。......
2023-07-04
在传统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方法太单一,只是一味地灌输,这样只会让学生产生反感心理,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曾经有一篇调查报告陈述这样一个调查结果:学生在课堂上所“赞许”的,同他们在闲暇时间中所热衷的大相径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值得人们深思的,其实其问题就出在教师使用的方法上。
(一)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美术教学
教学方法多样化才能让学生的审美体验更加丰富,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针对当前教学方法滞后的现状,教师可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现代化教学。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尤其是在欣赏课教学中,它更是一个很好的助手。如在进行中国山水画欣赏时,可以播放“高山流水”的音乐;欣赏中国花鸟画时,可以播放“百鸟朝凤”,让学生在音乐韵味中赏画,感受作者的情感,由此转入对美术知识的学习。美术是视觉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两者都是不可触摸的,但都能带给人们强烈的感受。音乐极富有感染力,能左右人的情绪,声音对人的情绪有强烈的激发作用,能迅速地引起人们的情感反映,支配人的感情。以音乐激发联想,用美术形式表达联想,这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因此,在美术教学中,适当地运用音乐手段,让学生从中获得审美体验,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让美术教育走向生活,变生活为美术学习的大课堂。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现代社会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更使教育与人的生活紧密结合。美术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生活处处有美术,美术来源于生活,形象地反映生活,具有强烈的思想性。美术课应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爱国主义情感相结合。例如,在绚丽多姿的风景画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树立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描绘壮美的祖国山河和故乡的一草一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欣赏优秀的革命历史雕塑、绘画,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等。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的情感。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脱离了生活,美术就失去创造的活力。因此,教师要开放课堂教育空间,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把公园、田野、村庄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的红、黄、蓝。写生课不妨带学生去野外果园、农贸市场等,描绘自然的花草树木,观察生活中千姿百态的鸟兽人物。手工课不妨带学生去放风筝,在快乐中学习,用制作的彩带、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环境,利用一些废旧材料,制作一些装饰品,实现废物利用,保护环境,做到学以致用。
(三)通过示范教学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学习方式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而美术教育的基本方法正是讲解、示范,运用这些方法时,必须注意趣味性、形象性。教师语言要注意形象化,易于学生理解和接纳。对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师要加以解释。与此同时,要交替运用各种示范形式。示范得法,往往事半功倍。在教学中,笔者做了以下尝试。一是表演示范。对所画物体做仔细描绘,并加以说明。例如,在教《星空》时,笔者在黑板上演示绕线的方法和走向,使学生一目了然。二是领画示范。根据特点,笔者画一部分,学生跟着画,笔者画完了,学生也画完了。这种方法主要在教授新生较难的内容时采用,一般不多用。三是学生参与示范。师生合作,共同作画,这样学生就易于掌握操作过程与技能;或是先让个别学生试画,教师和其他学生从中发现问题,然后纠正问题,这样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
(四)运用表达法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认识
表达是人类得以交流思想、互相理解的文化方式,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强调表达,不仅符合学生个性发展,而且有助于实现师生双边交流这一教学要求。表达的方式一般有两种,即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在意大利文艺复兴这一课中,学生在对《蒙娜丽莎》进行了三分钟的静观之后,是这样表达他们的审美情感的:“很美”“蒙娜丽莎在每个角度对你微笑”“光线朦胧,意境很美”,也有学生说“看不出美在何处?”“看上去蒙娜丽莎有些胖”“神秘,不知何故”。此时,笔者在强烈体验学生情感的起伏(情感的两极性),但是当笔者请学生讲述时,他们却默不作声,就是难以用言语来表达。这时,笔者就意识到了文字表达的重要性。于是,笔者将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结合起来,这样做的效果使得每一个学生自在、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认识和情感。表达性原则使学生的情感得以流露,审美认识得以提高,从而让审美情感在表达交流中丰富、充实。
有关美术教育与审美教育的文章
所谓生生互动策略,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组织方式及灵活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促进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达到激发学生审美情感的目的。......
2023-07-04
所谓师生互动策略,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与学生的积极互动,促进师生友好情感的良性发展,使学生在师生关系融洽的情感氛围中学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在平等、互助、合作的氛围中展开教学。而对于音乐学科而言,音乐教师要注重通过正确的评价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此激发学生进一步乃至终身学习音乐的热情,切不可由于不当的评价伤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评价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2023-07-04
所谓教师主导策略,即教师通过对自身在教学中的情绪状态的控制和对学科情感的流露,发挥自身特长,积极投入教学活动,以此来引导和感染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需求,提升音乐审美教育的效果。因此,教师的情感投入是非常重要的。总之,教师必须投入自己的情感,以情激情、以情动情,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感,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2023-07-04
晓之以理,还要结合动之以情,通情才能达理。尤其当对方抵触反感情绪较大时,首先要以诚相待,要在理解、尊重、关心的原则基础上,再讲道理。陈毅同志一番话,使资本家奉若神明的“抄身制”取消了,足见劝说有术,言之有力,这正是以理攻心的威力。劝说之所以备受青睐,是因为它是用“情”打动对方。......
2023-12-04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稳定的审美情感的重要时期,当前中小学美术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这一点在新课程改革中有着深刻的体现。这种教材的编排目的是把美术语言系统的知识技能训练纳入美育轨道,从而在审美教育的基础上,突出对中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在这种主旋律下,学生的审美情感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2023-07-23
对于学生的美术课作业,教师也应正确评价,这是尊重学生个性的一种具体体现。探究性学习突破传统的认知性单一的课程目标,把表意目标提到与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并列的重要地位。探究性学习注重情感目标的达成,这正好与美术教学的情意性特征相一致。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在美术教学中锻炼了对客观世界的综合认识能力,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审美体验。......
2023-07-23
在内容的选择上,要符合学生的特点。(二)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一堂成功的美术课,首要应该是使学生对所接受的新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在长期的美术课教学中,不少美术教师发现,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首先就必须找准激发兴趣的切入点。......
2023-07-23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形式分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两大类。而形象思维又是以审美情感为依据的,任何事物,人们只有先看到它的形,在脑中构筑它的形象,再将这种形象予以固化,运用逻辑思维来对其进行思考,才能对这个事物有正确的认识。由此可见,美术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2023-07-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