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审美情感的有效策略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审美情感的有效策略

【摘要】:(一)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美术教学教学方法多样化才能让学生的审美体验更加丰富,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美术课应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爱国主义情感相结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的情感。“看上去蒙娜丽莎有些胖”“神秘,不知何故”。

在传统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方法太单一,只是一味地灌输,这样只会让学生产生反感心理,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曾经有一篇调查报告陈述这样一个调查结果:学生在课堂上所“赞许”的,同他们在闲暇时间中所热衷的大相径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值得人们深思的,其实其问题就出在教师使用的方法上。

(一)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美术教学

教学方法多样化才能让学生的审美体验更加丰富,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针对当前教学方法滞后的现状,教师可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现代化教学。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尤其是在欣赏课教学中,它更是一个很好的助手。如在进行中国山水画欣赏时,可以播放“高山流水”的音乐;欣赏中国花鸟画时,可以播放“百鸟朝凤”,让学生在音乐韵味中赏画,感受作者的情感,由此转入对美术知识的学习。美术是视觉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两者都是不可触摸的,但都能带给人们强烈的感受。音乐极富有感染力,能左右人的情绪,声音对人的情绪有强烈的激发作用,能迅速地引起人们的情感反映,支配人的感情。以音乐激发联想,用美术形式表达联想,这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因此,在美术教学中,适当地运用音乐手段,让学生从中获得审美体验,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让美术教育走向生活,变生活为美术学习的大课堂。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现代社会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更使教育与人的生活紧密结合。美术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生活处处有美术,美术来源于生活,形象地反映生活,具有强烈的思想性。美术课应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爱国主义情感相结合。例如,在绚丽多姿的风景画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树立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描绘壮美的祖国山河和故乡的一草一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欣赏优秀的革命历史雕塑、绘画,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等。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的情感。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脱离了生活,美术就失去创造的活力。因此,教师要开放课堂教育空间,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把公园、田野、村庄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的红、黄、蓝。写生课不妨带学生去野外果园、农贸市场等,描绘自然的花草树木,观察生活中千姿百态的鸟兽人物。手工课不妨带学生去放风筝,在快乐中学习,用制作的彩带、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环境,利用一些废旧材料,制作一些装饰品,实现废物利用,保护环境,做到学以致用。

(三)通过示范教学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学习方式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而美术教育的基本方法正是讲解、示范,运用这些方法时,必须注意趣味性、形象性。教师语言要注意形象化,易于学生理解和接纳。对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师要加以解释。与此同时,要交替运用各种示范形式。示范得法,往往事半功倍。在教学中,笔者做了以下尝试。一是表演示范。对所画物体做仔细描绘,并加以说明。例如,在教《星空》时,笔者在黑板上演示绕线的方法和走向,使学生一目了然。二是领画示范。根据特点,笔者画一部分,学生跟着画,笔者画完了,学生也画完了。这种方法主要在教授新生较难的内容时采用,一般不多用。三是学生参与示范。师生合作,共同作画,这样学生就易于掌握操作过程与技能;或是先让个别学生试画,教师和其他学生从中发现问题,然后纠正问题,这样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

(四)运用表达法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认识

表达是人类得以交流思想、互相理解的文化方式,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强调表达,不仅符合学生个性发展,而且有助于实现师生双边交流这一教学要求。表达的方式一般有两种,即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在意大利文艺复兴这一课中,学生在对《蒙娜丽莎》进行了三分钟的静观之后,是这样表达他们的审美情感的:“很美”“蒙娜丽莎在每个角度对你微笑”“光线朦胧,意境很美”,也有学生说“看不出美在何处?”“看上去蒙娜丽莎有些胖”“神秘,不知何故”。此时,笔者在强烈体验学生情感的起伏(情感的两极性),但是当笔者请学生讲述时,他们却默不作声,就是难以用言语来表达。这时,笔者就意识到了文字表达的重要性。于是,笔者将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结合起来,这样做的效果使得每一个学生自在、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认识和情感。表达性原则使学生的情感得以流露,审美认识得以提高,从而让审美情感在表达交流中丰富、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