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审美兴趣调查显示,在美术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的现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美术教学中制约学生审美情感培养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事实上,美术教育是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与艺术修养,健全学生的人......
2023-07-23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稳定的审美情感的重要时期,当前中小学美术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这一点在新课程改革中有着深刻的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在中小学美术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陶冶中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感,并要求学生在美术课中逐步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提出,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遵循审美规律,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引导学生展开审美想象,展开讨论,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通过体验、思考、鉴别、判断,不断提高其审美情趣。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美术教学目的和任务要求,当前美术课程教学已实现了以下转变。
首先,在教材的编排上,目前我国是在一个美术课程标准下,允许编排多本相关又各自独立的美术教材,因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地方特色,编写了多种版本的美术教材。
这些教材保持了各自的地方特征,但又在总体上体现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注意到了美术的基础文化教育作用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并从美术艺术的各个领域出发,涉及面广泛,审美教育的主线突出。纵观新编教材的特点,不难发现,这些教材都打破了长期以来美术教学只注重技能训练的传统模式,着重强调以学生艺术观的形成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素养为中心,两种中心线贯穿全教材的主导思想,这是美术常识和美术欣赏。这种教材的编排目的是把美术语言系统的知识技能训练纳入美育轨道,从而在审美教育的基础上,突出对中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
其次,美术新课程由注重教师的“教”向注重学生“学”的转变,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这一转变充分发挥了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创造了发展自己个性和创造能力的空间。这样就使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创造的喜悦,在自己制作的过程中,发现艺术的丰富性、深度及魅力。美术是一门很特殊的学科,单纯依靠教师的教是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的,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美术的魅力就体现在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过程中。所以,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求知欲,提高美术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第三,美术学科与音乐学科相融合。
之前,中学的美术课和音乐课是各属一家的,而现在中学的美术教材中,却将美术和音乐融为一体,构成了现在的艺术课。在教材里,美术和音乐分别以一个个小单元互相交叠穿插的形式出现,开辟了艺术教学在21世纪新课程中的新的天地。美术与音乐的内容还做了融合,如描绘京剧的脸谱,画出芭蕾舞的造型,舞蹈中服装的穿着、颜色的搭配,走进大自然中聆听大自然的音乐,描绘大自然的风景等,这些都是新课程中艺术课的新特征、新特点。这些新发展是值得肯定的,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见证。美术与音乐学科相结合,有助于学生表达内心的思想与感情,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在追求美好事物的同时,也能洞察音乐的韵律和调和,在动感和美妙的音乐氛围中挖掘美的内涵,这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教学尝试。音、美本一家,将它们割裂开来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错误。美妙的音乐、动人的舞蹈、感人的戏剧,无不透露出美的含义。而在精彩的绘画中,强烈的色彩、振奋人心的设计中,也能看到音乐的动感。将美术、音乐融合为艺术课,向学生传授艺术知识,不仅锻炼了学生,也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和深度。
第四,美术教学内容不断改进和提高。
美术新课程除了保留传统的美术史(古今中外历史)、美术作品的欣赏、素描、水彩绘画外,新增加了雕塑、工艺设计、建筑设计、动感网页制作等一些很新潮的内容。而音乐中除了保留传统的音乐歌曲外,新增加了各民族的舞蹈(如孔雀舞、傣族舞、新疆舞蹈、藏族舞蹈等),地方戏剧(包括沪剧、昆剧、越剧、京剧、黄梅戏等),国际性舞蹈(如伦巴、芭蕾舞、恰恰、街舞)等一些很独特、时尚的内容。
第五,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方式趋于多元化。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布置的美术作业就像一件任务一样,只求数量,不求质量,一味地让学生临摹书上现成的作品,而忽略了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的创新。而美术新课程要求学生非常全面地从色彩、形状、构图着眼,并以作品中的美感特征为标准,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美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运用各种美术材料创作出具有美感的作品。新的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之,随着美术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美术课程的价值,美术课堂教学产生了积极显著的变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及美术教学模式的改革,遵循审美规律,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引导学生展开审美想象,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逐渐成为美术教育的主旋律。在这种主旋律下,学生的审美情感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有关美术教育与审美教育的文章
(二)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审美兴趣调查显示,在美术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的现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美术教学中制约学生审美情感培养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事实上,美术教育是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与艺术修养,健全学生的人......
2023-07-23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形式分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两大类。而形象思维又是以审美情感为依据的,任何事物,人们只有先看到它的形,在脑中构筑它的形象,再将这种形象予以固化,运用逻辑思维来对其进行思考,才能对这个事物有正确的认识。由此可见,美术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2023-07-23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有着极大的优势。美术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能力,对于这种特殊的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为对美的事物的感知,或者是对艺术的欣赏和鉴别。美术教学正是体现为一种对学生审美情感能力的开发,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审美情感的水平,从而渗透在其他文化素养之中。所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这既是美术课的一个基本任务,也是美术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
2023-07-23
(一)国内研究现状从目前笔者掌握的学术材料来看,学者们对审美教育的意义和功能主要是从以下方面来研究的。因此,人们还应坚持不懈地探索审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途径。他们强调审美教育的重要作用,并且通过学校教育来贯彻实施,以此为主要途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3-07-23
对于庭前证据展示制度我国并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仅在《刑事诉讼法》中做了零散的规定。第四十一条则规定了辩护人庭前证据展示制度的保障,“辩护人认为在侦查、审查起诉期间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收集的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或者罪轻的证据材料未提交的,有权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调取”。......
2023-07-22
对学生来说,审美能力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他们学习美术的效果,同时也会深刻地影响到他们最终的审美能力,以及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通过美术教育,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助于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活得更加精彩。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目标,并不是说要把他们培养成艺术家、画家,而是侧重于对他们全面素质和艺术品位的提高。美术教育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
2023-07-23
美术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美术知识,并通过对不同作品的对照、比较,以及教学方法、理念的改进,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形式、内容及意义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总之,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和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探索美术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自信。......
2023-07-23
(一)情感体验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钢琴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在音乐审美教育中,不仅包含着艺术美和形式美,还包含着社会美和自然美,美的这四种形态是融合在一起的。......
2023-10-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