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丰富美术教学形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审美素养

丰富美术教学形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审美素养

【摘要】: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启发、引导的教学观念,给学生提供一个和谐、宽松、自由、愉快的学习氛围,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多样化的美术教学形式,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素养。

美育区别于一般的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培养人性、提高人的素养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教育,不仅要与智育、德育相辅进行,还有自己独特的规律和功能,在整个教育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在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形式非常单一,对于理论知识多采用灌输式的方式,对于需要学生动手的知识多是学生自主临摹。美术鉴赏课程开始大多是展示作品、讲述个人见解或讲述作品背景和作者故事,几乎没有学生发表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学生的欣赏感受被忽略,使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降低,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美术教学应当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优秀的绘画作品来感染学生,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和对于美的创造能力,使学生乐于追求美好事物,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教师更应重视把培养人的教育放在首位,探究如何以美育人,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使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应当是美术教师进行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美术教师应丰富美术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达成美术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传统美术课程内容的组织通常按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纵向结构安排,忽视学科间的联系和整合,学科内容过于分化。综合式艺术教育立足于学生的整体人格发展,既考虑每门学科自身的独立性、系统性,又强调建立多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将原有的分科课程统整为包容性更强的综合课程,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本学科的教学为重心,致力于领域内各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交叉与融合。现代中学生无论是道德观、价值观,还是艺术思维方式和方法,都与过去的学生有较大差别。他们思维敏捷,具有开拓和冒险精神,寻求心灵自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已不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说教。特别是在艺术多样化的今天,如果一味地灌输某种艺术观念,或仍沿用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且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启发、引导的教学观念,给学生提供一个和谐、宽松、自由、愉快的学习氛围,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美术教学中,让学生在视觉盛宴中轻松愉悦地学习美术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与积极性。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已成为美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信息技术,还可以实现学科知识间的交融与渗透,特别是美术与音乐课的综合,两学科互相渗透、互相演绎,美术形象和音乐形象都具有感情化、性格化的审美特点,并能互相演绎和渗透,能产生丰富的联想功能,具有再创造性,也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内化和吸收。多样化的美术教学形式,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