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创新美术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新策略

创新美术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新策略

【摘要】:随着美术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美术新课标教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因此,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师生互动进行到一定阶段,教师做出总结,即蒙娜丽莎是世界公认的美术作品,也是人们反复讲述的经典作品之一,人们对这幅作品的认识似乎形成了一种固定模式的认识,如蒙娜丽莎那神秘而美丽的微笑,在人们心中已经成为一种标志。

随着美术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美术新课标教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因此,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下面以人教版九年级美术鉴赏课教材第一单元《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名作》为例进行说明。在上课之初,教师展示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并提出相关问题,从作品的初步观看开始,启发学生探寻关于这幅作品的相关信息,并随着学生们观看的深入,获得的作品的信息也会随之增加,以下是具体的实施环节。

首先,在学生初步观赏并进行小组讨论之后,教师针对《蒙娜丽莎》这幅作品,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你从这幅作品中看到了什么?学生用自己简单的词汇语言描述自己所看的,如画面主人翁的微笑很神秘;姿态举止端庄而优雅;画面人物身后的背景非常深远而幽静,极具神秘色彩。紧接着,教师将学生的归纳依次记录在黑板上,然后教师对这幅作品的历史背景向学生做一个简洁的介绍,并继续提出相关问题,即大家经过再次观看作品还可以从中获得哪些信息?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从自己观看过程中,对画面的构图、色调及人物刻画的细节等方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师生互动进行到一定阶段,教师做出总结,即蒙娜丽莎是世界公认的美术作品,也是人们反复讲述的经典作品之一,人们对这幅作品的认识似乎形成了一种固定模式的认识,如蒙娜丽莎那神秘而美丽的微笑,在人们心中已经成为一种标志。正因为存在着这些先入为主的认识,使得人们缺少对这幅作品更开放和更具探究性的认识,反而影响了学生对作品深层次含义的解读。

其次,引导学生解读美术绘画作品的内涵。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感悟式鉴赏的方式观赏作品,对作品更加深入地分析,主观想象画面情节,感悟体验作品内容。在进行了感悟式观看过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就所观看到的画面进行初步联想,如通过画面中人物的手部、纤细的手指、细腻的皮肤、袒露的胸部及人物优美端庄的姿态,想象画中人物有着怎样的身份地位,画家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是什么,这本身就给画面增加了几分神秘色彩,给观赏者以遐想和感悟。大部分作品都包含了象征意义和隐喻的方式,包含着艺术家所要表达的丰富的内容和含义。要了解作品,就要让学生理解和体会到作品深层次的含义和象征,从这个角度去欣赏作品。

要了解作品的深层次含义,就要进行社会学的鉴赏,介绍画家的身份、文化背景、社会基本价值观。通过社会式鉴赏,使学生学会了解作品的背景和深层含义。任何美术作品的诞生都与创作者的生活经历有着紧密联系,同样,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图像也一样,美术鉴赏课教学应该鼓励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活经历及所处的历史环境,从而更好地把握和理解作品。就中国画“八大山人”的《孔雀牡丹图》来看,画两只孔雀立于头重脚轻的鹅卵石顶端,上有牡丹、悬崖及题诗一首,以及“八大山人”的印章和落款,其阔笔大写意的手法,笔下的花鸟鱼虫独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显得无比夸张,这也使得画中形象更加突出,主题鲜明。他将鱼、鸟的眼睛画成“白眼向人”,如《孔雀牡丹图》中形貌丑陋、白眼向天的孔雀,尾拖翎毛三条,站于不稳的石上,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这些画面内在的社会信息,教师应当启发学生主动获得,注重培养学生对抽象语汇的解读。但就低年级的学生尚有的知识积累和欣赏能力来说,还很难对抽象的艺术语言进行理解。然而,往往抽象作品基本上来自作者主观的精神世界,大部分都以表达个人情感为目的,因此学生只有知识的积累是不够的,面对抽象的艺术作品,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该考虑加入音乐或者图像视频等,辅助学生融入情境之中,以此来理解和感受作品。抽象作品的解读主要看其形式所体现出来的平衡、旋律、节奏等,观赏时最好配合音乐进行感受,如蒙德里安的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等,从他的画面中体会到如音乐般跳动的笔触与色彩,便是最好的例证了。另外,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美术鉴赏教学应该把欣赏作品与学生的临摹作品相结合,让学生动脑思考的同时,动手临摹大师的作品,更加深刻地理解和领悟作品的内涵,同时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作品。

第三,进行比较式鉴赏。

教师可以找到相同类型的作品或者相同时代的作品,然后放在同一个欣赏环境下进行观察比较,在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印象的同时,又能够区分出每件作品的特色。比较式鉴赏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相同主题不同时代背景、民族文化的作品进行比较;另一方面则是同一主题、同一时代背景下的作品来比较鉴赏。在学生进行鉴赏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各种鉴赏方法去观察和分析作品。例如,欣赏抽象艺术,教师可以准备抽象绘画、抽象建筑、抽象雕塑甚至抽象摄影艺术作品,在单个艺术类型的对比之外,拓展更丰富的同风格的视觉资源。并让学生自主思考,分组讨论,用自己的理解讲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在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可以是任何形式的表现手法,利用任何素材媒介,重点是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自身的审美情趣。

第四,从形式的角度鉴赏和观看作品。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从形象、构图、空间、色彩、明暗、线条等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相比于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更加侧重专业和理性的角度,侧重于从构图上进行鉴赏。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画面的空间结构来分析,学习作者的构图手法,丰富美术知识,提高美术素养。

最后,教师把几种鉴赏方式的运用进行分析,所得出的信息与上课之初学生自主思考、相互讨论回答的信息进行比较,把学生的学习成果做一个简洁的评价,并加以正向引导和鼓励。

教师无论实施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因为教学活动最重要的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成果。特别是美术课程的学习,其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美术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其亲身体验的重要性。审美教育美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美术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其审美性,但是审美不是狭义的美术作品欣赏,它包括美术教学的方方面面,在美的发现、美的审美判断、美的创造教学中,都包含审美教育。在实践中,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在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的同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需要,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美术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