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学设计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分析

教学设计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分析

【摘要】:“教学设计”作为一门正式学科已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他们的构想对教学设计学科的萌芽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显然,在教学设计的早期发展阶段,教学设计明显地带有行为主义色彩。因此,教学设计为教师个人创造才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天地。因此,教师应该把一些新的教学设计理念运用到师范院校教学中,把教学设计新的理论和方法广泛地介绍给师范院校的学生,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学设计最初诞生于美国,是20世纪60年代格拉泽提出“教学系统”概念后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一门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学科”。“教学设计”作为一门正式学科已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

(一)教学设计的萌芽与早期发展(20世纪初—60年代)

最早提出教学设计构想的是美国教育杜威和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1900年,杜威最初提出应建立一门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学科”,把心理学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联系起来,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设计教学活动。桑代克在1912年设想过相当于现代程序学习的控制学习过程的方法。他们的构想对教学设计学科的萌芽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世纪初至30年代是教学设计的最初萌芽期,但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主要取决于学习心理学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由于战争需要,心理学专家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的原则与策略,以提高军事训练的教学质量,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媒体中,由此产生了教学设计。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斯金纳提出了刺激—反应理论,并将它应用于教学实践,出现了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对教学设计理论模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此外,奥苏伯尔的渐进分化的思想,布鲁纳的依学生成绩而逐渐提高学习复杂性的思想,墨里的运用教学理论促进概念获得的思想,都对教学设计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二)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80年代)

作为一门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学科”,教学设计是在20世纪60年代格拉泽提出“教学系统”概念后诞生的。当时,认知心理学逐渐取代早期以行为科学为基础的教学设计策略和实践。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类,即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并强调依据不同的学习结果类型确定学习的内外条件,教学应联系学习者先前的学习行为,按知识学习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等级化地安排教学步骤,从而促进知识的获得。梅瑞尔提出教学设计的成分呈现理论,更注重教学的实践。他设计了一套用于呈现教学内容的教学呈现分类技术,用以传达学习信息和向学生提问,并将学习成果的分类进一步扩展,即将学习内容和学习行为表现分离开来。20世纪70年代以来,着眼于全局性、联系性、动态性、开放性、不确定性、复杂性的软系统思维逐渐成为新一代教学设计创新的主要思维方法。

(三)整合化的教学设计理论(20世纪80年代至今)

20世纪80年代,教学设计研究者开始倾向将不同的教学设计理论综合成一个行之有效的总体模式。赖格卢特的精加工理论要求教学设计者通过分析,将概念按照其重要性、复杂性和特殊性进行排列。教学先从大的、一般的内容开始,逐步集中于任务成分的细节和难点,然后又整合成一个较大的观念。通过这样的反复过程,学习者可以获得对这一知识的细致化的理解,这一理论综合了加涅和奥苏伯尔等人的思想。坦尼森等人提出了概念教学理论,强调概念教学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类知识的教学,每一类知识需要不同的教学策略。而教学策略的选择则需要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需求进行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后,迅速流行的建构主义思潮对教学设计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一时期,学习者与教学媒体、教学情境的结合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这时的教学设计强调教学的整体性、变化性,强调学习者只有通过对自己经验的解释,通过广泛的社会协商,并浸润于人类文化的脉络之中,才能实现对知识的建构。它不同于行为主义观点侧重于外显行为的学习目标,也不同于计算机运作的认知的信息加工模型。建构主义是一系列相似的有关学习与教学的新观点的集合,而不是一个单一的学习理论。

显然,在教学设计的早期发展阶段,教学设计明显地带有行为主义色彩。研究者都从行为层面明确教学目标,在预期的情境下安排活动,从而达到预期目的和结果,帮助大多数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行为主义流于机械化操作的因果论中,处理教育如同处理机械。而如今在建构主义思潮影响下,教学设计越来越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更加面向真实性、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研究领域。

总之,教学设计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在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系统地分析学生、教材、资源与技术及自身条件等要素后,自主地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的规划、安排与决策的活动。由于教学设计同教师的风格、个人智慧紧密结合在一起,每个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都会不同程度地带有个人风格与色彩。因此,教学设计为教师个人创造才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天地。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设计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由传统的线性的设计逐渐转向了非线性动态的设计,着眼于动态性、开放性、不确定性、复杂性的软系统思维逐渐成为新一代教学设计创新的主要思维方法。教学设计作为一门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学科”,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有利于使教学实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有利于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大批高层次的具有先进教学设计观念的教师。因此,教师应该把一些新的教学设计理念运用到师范院校教学中,把教学设计新的理论和方法广泛地介绍给师范院校的学生,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