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美术教学内容的详细调查与分析

美术教学内容的详细调查与分析

【摘要】:针对这一问题的调查可以看出,教师在安排美术课堂教学内容时,能够运用以上的教学形式、美术语言、基本理论知识和综合的材料进行教学,但多数以绘画表现方式来教学,尤其重视学生对线、色、空间、构图等方面的教学。为了加强学生对此学习领域的学习,部分教师在每学期把这一领域的学习内容统一安排授课,统一讲解常识性、原理性知识,并对与生活相联系的设计内容和传统的设计内容尤为偏爱。

(一)“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这一学习领域的课程标准指出:“多角度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学习的内容应包括:美术史知识、主题欣赏、现当代美术动态及现象、美术鉴赏与批评、美术实物欣赏等。在调查中发现,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基本以教科书的开篇和第一节内容为主,多以介绍美术史的基本知识为重要的学习内容。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中、西方美术史的发展脉络介绍、重要的画家介绍、大的美术发展背景介绍和部分的主题性介绍(如建筑欣赏)等,还有教师在这一学习领域中加入了学生感兴趣的影视片段欣赏。

(二)“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美术新课程标准针对这一学习领域的内容明确指出,这一领域涉及的美术语言是色、肌理、空间、明暗等;教学形式是绘画和雕塑等,并结合恰当的工具、材料和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调查显示,在美术教学中,这一学习领域中的基本表现形式有模仿、想象、写生等形式;基本美术语言有用线条造型的语言、用色彩造型的语言、用泥塑造型的语言、用综合材料造型的语言;基本的理论知识有色彩、构图、透视、解剖等。针对这一问题的调查可以看出,教师在安排美术课堂教学内容时,能够运用以上的教学形式、美术语言、基本理论知识和综合的材料进行教学,但多数以绘画表现方式来教学,尤其重视学生对线、色、空间、构图等方面的教学。一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能进一步理解画面的空间关系,提高空间表现能力,还利用整节课对透视知识进行单独讲解,对色彩构成进行单独设课,让学生通过整节课的课堂练习来丰富学生相关方面的知识。

在绘画工具使用中,多数教师使用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等方便易带的工具进行教学。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教师在鼓励学生运用综合材料角度做得还不够到位。教师对于国画等需要准备多种工具的绘画形式的教学内容安排较少,多以欣赏和教师示范方式来进行。一些学校的写生教学形式以素描石膏和静物画来进行。在运用泥塑学习造型的方式中,只有少数学校在进行,且进行的时间较短。每学期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喜好,安排1—2节课时进行卡通画和漫画教学,但多以学生自主绘画为主,教师只起到辅导作用。在美术教科书中有纸版画的教学内容,多数学校能够进行1—2节该内容的学习,但教授的过程简单,学生只要会使用这种形式便可,不要求有过多的想象和创作成分。

综上所述,在这一学习领域的学习中,常见的教学形式如绘画和常用的美术知识如线条运用、色彩、构图、透视等,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较多,设置的教学时间也较长;但关于一些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得较少,在绘画方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也不密切。

(三)“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在这一学习领域的课程标准指出,“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在此方面的教学中,教师多以绘画和制作两种形式进行,教师能够针对教科书中的教学内容授课。为了加强学生对此学习领域的学习,部分教师在每学期把这一领域的学习内容统一安排授课,统一讲解常识性、原理性知识,并对与生活相联系的设计内容和传统的设计内容尤为偏爱。在这一学习领域中,教师讲授知识的时间较少,学生练习的时间较长,注重学生的技能锻炼,对设计意识和功能讲解略显忽视,绝大部分的设计课程以绘画方式完成。在这一领域的教学中,进行手工制作和运用多种材料进行的课时较少,基本没有陶艺服装设计工业设计、美化环境方案、电脑制作等方面的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