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要提高对理论水平的要求,并使这两方面均衡发展。因此,教师要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信息收集工作,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以应对下一步教学。(三)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美术教师的品行要以“为人师表”为要求。对此,教师可与家庭、社会合作,依据艺术教育的目标,在实践基础上做出教学决定,知道成功的教学需要多种教学因素的介入,建立合理的评估体系。......
2023-07-23
教师作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导师,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做好引路人的工作。美术教师作为学校美术教育工作的主要执行者,教师自身的素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的审美。在校园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的,尤其是美术、音乐这些与艺术挂钩的学科教师,他们的穿着、举止也经常成为学生喜欢模仿的对象。因此,美术教师在日常生活和美术教学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学生面前保持自己最好的状态,为学生做好审美教育榜样。教师的美的穿着、美的语言、美的举手投足、美的课堂教学都需要自身良好的素质作为支撑。美术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做好学生审美教育中的楷模,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第一,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人在社会上生存、立足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审美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美术教育课程的一项重要使命。在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同样的教学资源,不同水平的教师的教学效果千差万别。因此,教师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观念决定着课堂质量,也影响着教学和创作过程中的方向和品位,进而影响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审美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学资源中美术作品的鉴赏教学和学生作品的鉴赏评价两方面。教师对于美术作品的解读方式和深度决定着学生能接触的美学深度。例如,对于凡·高作品的解读,有的教师仅就作品自身的线条、色调、笔触等进行单调的讲解,不能结合作者的一生经历和创作背景将其中想要表达的深层次的含义向学生阐释,使学生只能肤浅地了解作品结构上的美,难以了解其中的精髓。此外,如何鉴赏和评价学生的画也是教师需要具备的素质。对于学生的作品,教师应以包容的心理引导学生学会健康的审美,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点,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鉴赏、评价学生的作品,并帮助学生学会用适当的语言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合理的阐述。
第二,拓宽自身的知识面。
美术课程在其他各学科的相互整合中起着纽带作用。美术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也决定着教学的质量。美术教材中很多内容都渗透着舞蹈、绘画、音乐、戏剧、文学等多种艺术和学科知识。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如果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就很难将课讲透、讲精。每一件作品都有其创作的时代背景,渗透着作者的情感和价值追求,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教师如果不能准确挖掘其中蕴藏的深刻内涵,不能向学生展示作品中的艺术美,不能使学生理解作品中的文化价值取向,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和心灵上的触动,美术教育就没有起到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的作用。
第三,提高准确生动地表达美的能力。
过去的美术课堂是安静的、单向的,新课改之后的美术课堂应该是生动的、双向的。因此,美术教师向学生表达美的方法和途径很重要。首先,教师站在课堂上,本身就是在向学生表达一种美。教师的发型、着装、语言、姿势等,都在向学生传递着关于美的信息。美术教师本身应该就是美的,这也是学生能直观感受到的关于美的生动表达。其次,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是最重要的工具。美术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有很多专业术语,如石窟艺术、拜占庭艺术、蛋彩壁画、巴洛克美术、夜间画等,这些本身就带有美感,给人一种专业化的引领,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教师熟练地运用这些语言对美术作品的诠释过程,会给学生口吐莲花的感觉,进而学生也会通过模仿教师掌握驾驭语言的能力。这种语言能力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整体气质和魅力。
第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对于美术教师而言,首先,要有扎实的美术功底,素描、水粉、速写、色彩等都要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才能在教学中手到擒来,让学生信服。其次,专业的理论知识也是不容忽视的。我国当前的教育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美术类院校学生的文化理论知识水平,很多学生只注重绘画技能的培养,对于相关的文化理论知识,则缺乏足够的重视。这样的学习态度和过程,导致他们在以后走上教学岗位后经常遇到困难。他们所掌握的绘画技能只是美术教学的一个基础,教学岗位不需要教师自身进行太多绘画创作,而是要将自己所掌握的技能,用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讲出来,实现知识和技能的传输。最典型的如美术鉴赏课,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一幅美术作品只有经过欣赏,才能实现自身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完成自己教学的使命。美术鉴赏这门课程是一种特殊而又复杂的精神活动课程,需要学生反复地观赏、品味和揣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采用的表现手法、想要表达的情感等,对学生进行透彻地讲解,学生才能由表及里地感受作品的丰富内涵,理解其中的美,产生对美的向往和创造美的意念。这种课程类型最需要、也最能看出一位教师的文化理论功底如何。所以,作为美术教师,不仅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能力的建设,还要积极地创造学习机会进行进修和培训,不断地提高美术教学水平。
有关美术教育与审美教育的文章
在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要提高对理论水平的要求,并使这两方面均衡发展。因此,教师要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信息收集工作,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以应对下一步教学。(三)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美术教师的品行要以“为人师表”为要求。对此,教师可与家庭、社会合作,依据艺术教育的目标,在实践基础上做出教学决定,知道成功的教学需要多种教学因素的介入,建立合理的评估体系。......
2023-07-23
在教学设计中,要将这一思想贯穿其中,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美术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使美术教学更具科学性。(三)教学设计有利于美术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学设计对美术教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作用,同时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法,合理利用教材,优化教学设计,学习内容的顺序和方式可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安排。......
2023-07-23
(一)孝感雕花剪纸引入小学课程的教学意义1.国家对孝感雕花剪纸的保护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孝感市雕花剪纸艺人协会和孝感市雕花剪纸研究会在1952年成立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了解到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或许今后他们还会主动去挖掘中国更多的民间艺术,继续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2023-10-31
在这一阶段,小学美术课主要就是绘画能力的培养。(二)美术学科的发展阶段1989年,我国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发布以后,小学美术教育发生了重大变化。(三)现阶段小学美术教育美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是美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小学美术教育以此为载体,对人开展广泛的美育。美术教育几经变革,并且还将继续改革下去。探究美术教育的学科认识,能有效提高美术教育目标的达成。......
2023-10-31
(一)舞阳农民画走进课堂的方法1.建立舞阳农民画资料平台走访舞阳县文化部门、村中老人、了解当地文化遗址、民风民俗等,筛选出可以进美术课堂的农民画资料,深入到当地风景点、农家小院,把能记录的都记录下来,留下影像资料。舞阳农民画对学生来说较陌生,充分利用多媒体不仅能迅速引发学生兴趣,还能使其更直观地去了解家乡艺术。......
2023-10-31
(二)间歇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是一种对多次训练的间歇时间做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训练的方法。训练的时间、距离、练习的强度、间歇的时间与训练的目的构成不同类型的间歇训练法。大学生在进行耐力素质训练时,可以运用循环训练法进行训练,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自己的训练情绪、累积负荷“痕迹”,对身体的不同体位进行交替刺激。......
2023-11-21
小学教师是专门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应具备不同于中学教师、大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小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作业,遵守纪律。因此,小学教师比幼儿园教师对儿童的影响更为重要、广泛和全面。......
2023-11-04
团花是一种最简单且易于掌握的剪纸。教材中从二年级开始有剪纸系列内容,如《百变团花》《吉祥图案》《剪纸中的阴刻与阳刻》等。下面是《百变团花》的教学设计。......
2023-10-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