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件事情,在征得孩子同意的情况下,齐齐的父母是这样处理的:先帮孩子把文具盒买了还给人家,但买文具盒的钱要一点点地从齐齐的零用钱里扣回来。孩子做了损害别人利益的事,让他自己承担责任,赔偿损失,这不仅是为了取得别人的原谅,更重要的是使他从小就对自己的言行切实负起责任来,这对增强孩子的自律精神、谨慎言行,以便将来独立地全面承担人生的责任和义务,顺利地进入社会生活,是非常有好处的。......
2023-11-24
(一)审美教育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全面发展是指人各个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实,是人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人的智力、品格和身体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全面而自由的共产主义新人”。美能导善,也是塑造完美性格的重要手段,对培养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有着重要的意义。审美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审美教育是人格完善的必然途径。审美教育区别于其他形式的教育,是一种以形象性、情感性、深远性、自由性为特征的综合性的教育。而人格完善是指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即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是人的智力、情操等的全面和谐的发展。而完美的人格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是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人格。人格不是天生就产生的,它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说:“要使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之外,没有其他的途径。”席勒认为,审美教育可以使人们达到感性和理性的统一,能使人的精神上得到解放,从而实现理想的人格。
(二)审美教育可以培养人美好的心灵
作为一种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审美教育以塑造美的灵魂为目标,并且渗透到人的现实生活和内心世界里去,从而形成了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它通过美的熏陶升华人的精神品格,而不是知识的简单积累。审美教育更深一层次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一种生存方式,适合现代人生活的方式,即人格的完善。从这里人们可以看出,审美教育是自我教育的一种方式。
(三)审美教育可以培养人良好的道德修养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们明确善、恶、美、丑。道德使人自律,自己约束自己,不带有强制性。法律虽然在建立之初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它的强制性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失效,这不可避免地突出了道德的自律作用。而人的审美需要鼓励道德走向完美的、永恒的内在动力,当一切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信条后,才能真正应用于实践当中。道德约束人们的行为,时刻提醒人们应该这样去做,不应该那样去做;而审美教育使人们发自内心的、心甘情愿地去那样做或不做。只有道德行为和道德情操两者统一起来时,高尚的道德情操才会成为人们内心的向往。这正如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良好的道德修养离不开审美能力的提高,而审美教育就是通过引导人们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质的。因此,审美教育能促进道德修养的不断提高。
(四)审美教育能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人
黑格尔说:“审美具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它让对象保持它的自由和无限。”追求美是自由的人爱美的天性决定的。美是以真为基础,以善为前提,蕴含着真、善,但又不等于真、善,而且是高于真、善的价值。美一直是人们追求的一种最高价值。人们只有对美的不断追求,才能真正体现人类社会的本质需求,是人性的复归以及人格完善的基地。而审美教育就是侧重于对心灵美的塑造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潜移默化中,使人的精神得到不断的升华。
(五)审美教育有助于提高人格境界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人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是感性和理性的对抗与冲突,导致人的严重异化。人们不断去追求一些外在的东西,而忽视了对自身的修养,成为自创之物的奴隶,并被束缚在其中。部分人在现实利益面前抵不住诱惑,人格分裂,精神萎靡。而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性教育,人们追求高尚的品格起着熏陶作用,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人们不仅用审美的态度来享受生活、对待人生,也会对周围的世界做审美的思考。在美的感化、启发和诱导下,感官与审美对象产生交流和共鸣,从而得到感官上的享受、精神上的满足、理智上的启迪,达到追求良好品格的境界。
(六)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人的个性
在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的今天,更需要有个性、有思想的个人。社会越发展,就越需要人个体的解放,需要个性的充分发挥。而健全的人格就是建立在个性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失去了个性,那么人格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而审美教育作为一种张扬个性的教育,应该充分尊重个人的差异,允许他们进入理想的自由状态,使被束缚的个性得到解放,使个性得到张扬,从而达到在审美基础上的个性和社会发展的和谐。
人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同时又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感性”一词从认识论上来说,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现象的把握。人作为一个灵肉结合的有生命的精神实体,有时表现为一种感性的冲动,驱使人产生某种活动,产生某种行为;有时又表现为一种需求、欲望,使人形成某种情感、情趣和趣味。很多人认为,必须压抑自己的感性才能获得理性的发展。于是,人的理性膨胀,而感性逐渐萎缩,这就造成了人格的分裂。而审美教育是一种感性教育,并且以丰富人的感性为目的,它的超功利性升华了人的感性。
当然,审美教育发展感性的同时,也发展人的理性,审美教育不是压抑感性而让理性得到发展,也不是通过限制理性的发展而让感性盲目地发展。它是通过人性各方面的冲突,使感性和理性得到沟通,最终导致人性的融合与完美。审美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感性教育,而且也是沟通感性和理性的桥梁。席勒就曾指出:“从感性的受动状态到思维和意志的能动状态的转变,只有通过审美自由的中间状态才能完成。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通过美,感性的人被引导到形式和思想;通过美,精神的人被带回到物质,恢复感官的世界。”由此可见,审美教育是一个净化人的情感的过程,是一个引导人们走向自由的过程。而审美教育通过人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美的产品和美的规律,去影响人的感官和心灵,增强人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并且,在此过程中会对人的思想道德品行和人的智力产生影响,最终实现人格的完善。
(七)审美教育有助于完善性格
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情感性教育,根据审美对象释放出的美感,使受教育者产生心理体验,使其达到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在生动活泼的审美活动中,赏心悦目的美好事物引起受教育者的审美注意,受教育者立即开启了感知的大门,千姿百态的美映入受教育者的脑海中,不仅使情感活跃起来,情感也激发了,想象也丰富了。人的感性得到了满足和抒发,生命的能量得到了有效的释放。审美教育把人带到自己意识的深处,帮助人把自己那些长期压抑的、未能表现的潜在的能量很好地释放出来。只有释放,才能使人的性格不断地解放,获得自由的发展。在审美活动中,美感是不断变化的,其中通过美的诱导、情感的熏陶,可以使性格不断发生变化。所以,通过审美教育,可以使性格不断地完善。
(八)审美教育能愉悦人的心情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类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注入了无穷的活力,另一方面,也给人们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形式各样的精神疾病也不断地侵袭着人类的健康。而审美教育具有愉悦性的功能,能使人们压抑的灵魂得到解放。这种精神上失调的根源是心灵得不到及时的释放而导致的阻塞。审美教育不仅能够带来感官上的享受和快乐,迎合现代人的感性需要,它还能超越感性器官,达到精神上的享受。黑格尔在论述审美的性质时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它让对象保持它的自由和无限。人们在自由感受的审美情景中实现自己选择的自由,并在美的愉悦中获得情感的解放和升华,进而唤起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使人们能获取高尚的精神情操。”
有关美术教育与审美教育的文章
对于这件事情,在征得孩子同意的情况下,齐齐的父母是这样处理的:先帮孩子把文具盒买了还给人家,但买文具盒的钱要一点点地从齐齐的零用钱里扣回来。孩子做了损害别人利益的事,让他自己承担责任,赔偿损失,这不仅是为了取得别人的原谅,更重要的是使他从小就对自己的言行切实负起责任来,这对增强孩子的自律精神、谨慎言行,以便将来独立地全面承担人生的责任和义务,顺利地进入社会生活,是非常有好处的。......
2023-11-24
有一位母亲致信某早教杂志,信中说:“我的小孩刚上小学二年级。他从六七岁开始就喜欢打抱不平,看见别的大孩子在欺负小孩子,就要去干涉,有时因为打抱不平反而挨了别人的打。他奶奶心疼他,老说以后可别去‘多管闲事’啦。”这种“多管闲事”实际上是他们内心简单的是非评判标堆在起作用,是孩子纯真、善良感情的自然流露,也说明孩子在自觉不自觉地步入生活。......
2023-11-24
远离网络的男孩素质及心理健康会大受影响。因此,父母绝对不能把网络当作“洪水猛兽”,而要对男孩的上网行为加以适当的引导,让男孩善用网络,开开心心做“网虫”。男孩虽然尚未成年,但是,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思索,他们需要信任,也需要尊重,更需要引导,与孩子真诚的交流是遏制他们一些不良奢望,矫正不良行为的有效途径。......
2023-11-24
爸爸将雨披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汉克。要培养有责任感的男孩,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让男孩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包括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同学、朋友等等。注意培养孩子关心他人是作为父母的首要问题,在家里养成孝敬父母的好品质,进入社会后,才能更好地融入,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关心他人,才有可能热爱祖国并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那么,怎么让男孩学会关心他人呢?......
2023-11-24
我们主张,父母可以“懒”一点,把男孩力所能及的一些家务交给他去做。此外,做家务还可以锻炼身体,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瞧你这孩子,这么懒,一点也不知道帮妈妈做点家务!”没有天生懒惰的孩子,孩子的身上充满了生命力,他不会像成人那样把劳动当作“劳动”,他会认为这是另一种游戏。......
2023-11-24
所以,孩子做错了事,父母应该让他自己学会道歉,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需要注意的是,让男孩学会道歉,绝不仅仅是说一句“对不起”。有时候,孩子犯错后,为了尽快结束麻烦,可能“对不起”就会脱口而出。男孩通常需要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才能真正明白道歉的含义。......
2023-11-24
由此看来,尊重和信任的确能激发责任感。其实,这种由尊重和信任激发的责任感贯穿了诸葛亮整个的政治生涯。“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是尊重;“咨臣以当世之事”,这是信任。诸葛亮为了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六出七擒,一心只为酬三顾”,说到底,就是为了报答刘备的尊重和信任!既然尊重和信任有这么大的力量,那么,父母要培养男孩的责任感,何不对男孩多一点尊重和信任呢?放权是一种具体的爱和信任。......
2023-11-24
抱怨是男孩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很多成年男人也会发牢骚。男孩有时并不是真的在抱怨什么具体的事物,而是一种情绪上的发泄,希望能在情感上和家人交流沟通、达到共鸣,以获得他人的理解。有的男孩只是在凭借“抱怨”来向家长提出自己的需求,这样的男孩其实是很辛苦的,他们不容易或没有足够的勇气直接提出自己的需求,只能用别人的例子来帮助自己说出愿望。父母还要注意,解决男孩抱怨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让男孩学会感恩。......
2023-11-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