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西方审美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西方审美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摘要】:在西方,审美教育受到人们的重视,“乐教”也是西方审美萌芽的重要表现。因此,审美活动和艺术教育在他的“理想国”教育方案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由此可见,亚里士多德超越了柏拉图的审美教育思想,奠定了审美教育的唯物主义思想基础。文艺复兴时期重视实践活动的特点,对丰富和发展西方审美教育思想做出了重要贡献。由此可见,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是以实现人的“自由”为出发点和归宿的。

在西方,审美教育受到人们的重视,“乐教”也是西方审美萌芽的重要表现。柏拉图文学音乐作为教育的基础。他在《理想国》中指出,人们“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们如同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呼吸对他们好的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因此,审美活动和艺术教育在他的“理想国”教育方案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他认为,人的最美的境界是心灵的优美和身体的优美和谐一致,融成一个整体,即身心和谐。柏拉图认为,“美的理念”是世上一切事物的源泉,人仅凭感性知觉不可能把握美的理念,只有依靠理性才行,这显然是唯心主义。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学》中同样肯定了音乐的作用,重视审美教育的情感作用,主张通过情感的陶冶,使人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把审美教育当成实现政治统治的手段。由此可见,亚里士多德超越了柏拉图的审美教育思想,奠定了审美教育的唯物主义思想基础。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从“神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恢复了人的“本性”,发现大自然的美和人性的美,把美从天国拉回人间,人们才能正确认识现实和人生,获得美的享受。文艺复兴时期,审美教育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审美活动、艺术教育往往同科学技术、物质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注重感性经验和科学方法,重视在社会实践中发展才能,因而不受分工所造成的片面化、局限性的影响,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文艺复兴时期重视实践活动的特点,对丰富和发展西方审美教育思想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封建主义的残留和神学思想的影响,人文主义者所倡导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思想并未完全实现。

尽管审美教育在很多教育活动中已经涉及,但是作为一个教育观念,即“美育”概念的提出,则是由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提出的。在《美育书简》中,席勒是通过美或艺术提到,“在美的观照中,心情处在法则与需要之间的一种恰到好处的中间位置,正因为它分身于二者之间,所以它既脱开了法则的强迫,也脱开了需要的强迫”。由此可见,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是以实现人的“自由”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他认为,审美教育才是实现人的自由的唯一途径,要想进入自由境界,就必须通过人的审美活动消除感性和理性这两种对立的状态,成为一个自由的、性格完整的人,进而给社会带来和谐、友爱和幸福。从总体上来看,席勒第一次使用“美育”这个概念,并对审美教育的理论做了系统的整理和论述,把审美教育看成实现人的真正自由的唯一途径,这在西方美育史上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但是,由于他不能科学地解释人的个性畸形、片面发展等产生的社会根源,只是想通过审美教育走向政治自由,并把审美活动看作主观的精神活动,这使他陷入了唯心主义的境界而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