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学校里有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数学就会成为学生最喜爱、最感兴趣的学科,就会在许多学生身上发现杰出的数学才能。我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一番竞赛。譬如说,你在八至十年级给200个学生教物理,他们都是你的学生。从“思考之角”开始,训练学生接触科学知识。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
2023-12-03
情感性是审美教育的首要特性。审美教育的情感性是以美的事物激发人的情感,使受教育者通过亲历的情感体验,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和审美评价,进而在心理上产生响应,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性情上得到熏陶,即审美教育具有激发情感、以情动人、陶情养性的作用。
在审美教育中,主要是培养人们对美的热爱和对丑的憎恶,使人在情感上受到陶冶。审美教育能使人怡情养性,在艺术上的审美作用明显地表现了这个特点。梁启超认为:“情感的性质是本能的,但它的力量能引人到超本能的境界。情感的作用固然神圣,但它的本质不能说它都是善的,都是美的,它也有很丑的方面。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乎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罪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服淘汰下去。”人们通过审美活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尽量地发挥美的和善的方面,在情感的世界中获得最高的升华。
(二)审美教育具有形象性
形象性是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即形象教育与理性教育在审美直观中的统一。形象直观性是美的一个根本特征,离开了形象,就没有美可言,在一片抽象的王国里是很难谈及美的。“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心爱的人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愉悦”“美包含着可爱的、为我们的心所宝贝的东西”。这是俄罗斯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名言。美的事物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魅力,就因为它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的形象,具有形象性、本真性、感染性。
审美教育是通过一种形象性的教育,依靠对象的鲜明、形象、具体来刺激和感染受教育者,激发受教育者通过自身的直觉、情感、想象等非理性因素,使人理解和欣赏美的事物,从而达到熏陶人、教育人、提升受教育者精神世界的目的。无论是美的欣赏,还是美的创造,这都离不开形象。审美教育这个特点是与其本身的特点相联系的,因为美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感的个别形象。人们在欣赏、感受美而产生美感时,必然从直觉的形象开始,整个审美教育活动也必然以感性的形式进行,并在生动、具体、直观的形式下得到完成。感性的美的形象展示的自然界、社会人生的画卷,描绘的人们生活、劳动和斗争,能给人以细致、深刻的情绪和情感的感染,引起人们情感的波澜,启迪人们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真理的追求。中国近代思想家、美学家陈望道先生说过,“审美的境界是以具体化、直接化为其特性。它始终摄无限于有限,藏普遍于特殊,也始终是具体的、直接的,通过感官而感受,达到愉悦的境界”。这就是说,在美的领域中,只有形象才能给人以愉悦的感受。审美教育的形象性是具有感染力的形象,包含着情感的生动,它使人易于接受教育,通过美的事物和美的形象感染人,影响人的情感,感化人的思想,进而深化人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明辨善恶美丑,以积极的、正确的态度面对世界、社会和生活。所以,审美教育以各种形象来感染人、打动人心,使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审美教育具有娱乐性
审美教育是在个人兴趣爱好的形式中和娱乐中接受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性质和逐渐性的特点。这种教育形式使受教育者身心都处在愉快、自由的状态中,使受教育者学习的速率大幅度提高。“寓教于乐”是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人是有情之物,娱乐是不可缺少的,高尚的娱乐有益于身心的健康,也有益于教育。事实上,许多品德和知识都是从娱乐中学来的,审美教育便是从娱乐中接受教育。审美教育重视人的娱乐生活,在娱乐生活中培养人的审美爱好,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孔子就是一位非常懂得娱乐,并能够通过娱乐去教育人的教育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孔子对审美娱乐性的界定。审美教育的娱乐性就是使人在情感上得到自由、舒畅,从而达到精神上的升华。审美教育以情感人,理在情中。人们在欣赏美的时候,直接的效果就是情感的体验,但是在情感的体验中就暗含着理性的认识。它能够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完美的心理结构和心理定向,会产生新的审美期望,甚至会对受教育者的精神生活产生影响。
(四)审美教育的影响具有深远性
审美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深远教育,主要作用是陶情养性,塑造完美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人的审美素质。这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审美效益不是立竿见影的,而具有一种长期性、后效性等明显特点。审美教育的落脚点或是从根本上说,是提高人的审美素质,塑造个体健康的人格。因此,审美教育本身释放的能量只能到达受教育者的个体身上,不能直接作用于社会。它需要通过接受者素质的提高作为中介,并转化为接受者的一定社会能量才能释放出来。就接受个体而言,当他接受某种审美教育的能量以后,也有一个潜移默化的积累与消化过程。因此,审美教育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从审美体验、回味的持续性来说,在审美教育中,美的事物作用于欣赏者的感官,引起欣赏者情绪的激动,它必然会在欣赏者的头脑中留下痕迹,这种感人的形象是不容易忘记的。即使在审美高潮结束以后,欣赏者仍然会在某种特定的审美心境中展开审美回味,虽说不像在审美高潮时那样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但还是沉浸在一种弥漫的、持久的、断断续续的回味中。审美教育就有这样一种持续性和长期性的效应。
(五)审美教育具有全面性
审美教育已经渗透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俄罗斯思想家、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认为:“在活生生的现实里有很多事物,或者更确切地说,一切美的事物只能包括在活生生的现实里。”这就是说,审美教育存在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艺术、科学、教育等各个领域。审美教育是通过对受教育者进行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综合类的教育工程。
审美教育对实现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它完善人格的建构,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它通过和德育、智育、体育的结合,提升人的精神世界,塑造良好的性格,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开发人的智力,提升人的气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正是因为审美教育有这样的内涵和特征,所以它在塑造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关美术教育与审美教育的文章
哪个学校里有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数学就会成为学生最喜爱、最感兴趣的学科,就会在许多学生身上发现杰出的数学才能。我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一番竞赛。譬如说,你在八至十年级给200个学生教物理,他们都是你的学生。从“思考之角”开始,训练学生接触科学知识。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
2023-12-03
对音乐的审美解读,既是一种审美创造,也涉及个性化的审美判断,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主观认知对音乐形态、表现内容、社会意义等进行的审美理解。音乐教师对作品的审美解读将会影响学生的音乐审美理解与认识。教师对音乐美的潜因的发掘,给予了音乐表现要素被审美理解与感知的可能。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个人的音乐文化观念将体现于对音乐的解读当中。......
2023-07-04
因此,审美教育使人们生活和心理空间的弹性加大,使人的意志多了韧性,促进人的心理与生理都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失去了情感的交流,审美教育的过程就不存在了。因此,审美教育通过协调交流方式,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强人的合作意识、群体意识,从而实现人际关系的正常化和美感化。审美教育体现了对生命的关爱以及对他人的理解和同情。......
2023-07-23
(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审美能力是衡量现代人特别是学生修养的一个重要指标。于是,正式将美育列入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明确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能有效贯彻这一决定和美术新课程标准。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爱好、审美智力及提高审美能力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2023-07-23
(三)后天的培养对形成音乐审美感受力的重要性人们对于音乐方面的能力有来自先天的,也有通过后天的努力培养而得到发展的。因此,对于小学生音乐审美感受力的培养,要从文化知识和文化修养出发,丰富学生的知识文化底蕴,如此才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审美感受能力。无论是对任何类型的音乐审美聆听,其最根本的目的是要以音乐审美感知为主要审美基础。......
2023-07-04
素质教育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以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它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能教育等方面。大力发展审美教育,有利于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的发展,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并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一)审美教育能促进德育的发展审美教育和德育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审美教育对德育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023-07-23
但是,认为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是不准确的。这是和谐审美观的基本观点。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不断启发、训练和熏陶来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023-10-31
普通教育学认为,在学校教育中,教学处于中心位置,因为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目的的实现,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一特殊教育途径完成的。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的,而教学过程是按照一定的教学内容,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来进行的。教育实践证明,科学的教与学方法,能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3-1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