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审美教育特征:培养对美的热爱和对丑的憎恶

审美教育特征:培养对美的热爱和对丑的憎恶

【摘要】:在审美教育中,主要是培养人们对美的热爱和对丑的憎恶,使人在情感上受到陶冶。审美教育这个特点是与其本身的特点相联系的,因为美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感的个别形象。因此,审美教育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从审美体验、回味的持续性来说,在审美教育中,美的事物作用于欣赏者的感官,引起欣赏者情绪的激动,它必然会在欣赏者的头脑中留下痕迹,这种感人的形象是不容易忘记的。

(一)审美教育具有情感

情感性是审美教育的首要特性。审美教育的情感性是以美的事物激发人的情感,使受教育者通过亲历的情感体验,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和审美评价,进而在心理上产生响应,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性情上得到熏陶,即审美教育具有激发情感、以情动人、陶情养性的作用。

在审美教育中,主要是培养人们对美的热爱和对丑的憎恶,使人在情感上受到陶冶。审美教育能使人怡情养性,在艺术上的审美作用明显地表现了这个特点。梁启超认为:“情感的性质是本能的,但它的力量能引人到超本能的境界。情感的作用固然神圣,但它的本质不能说它都是善的,都是美的,它也有很丑的方面。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乎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罪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服淘汰下去。”人们通过审美活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尽量地发挥美的和善的方面,在情感的世界中获得最高的升华。

(二)审美教育具有形象性

形象性是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即形象教育与理性教育在审美直观中的统一。形象直观性是美的一个根本特征,离开了形象,就没有美可言,在一片抽象的王国里是很难谈及美的。“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心爱的人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愉悦”“美包含着可爱的、为我们的心所宝贝的东西”。这是俄罗斯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名言。美的事物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魅力,就因为它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的形象,具有形象性、本真性、感染性。

审美教育是通过一种形象性的教育,依靠对象的鲜明、形象、具体来刺激和感染受教育者,激发受教育者通过自身的直觉、情感、想象等非理性因素,使人理解和欣赏美的事物,从而达到熏陶人、教育人、提升受教育者精神世界的目的。无论是美的欣赏,还是美的创造,这都离不开形象。审美教育这个特点是与其本身的特点相联系的,因为美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感的个别形象。人们在欣赏、感受美而产生美感时,必然从直觉的形象开始,整个审美教育活动也必然以感性的形式进行,并在生动、具体、直观的形式下得到完成。感性的美的形象展示的自然界、社会人生的画卷,描绘的人们生活、劳动和斗争,能给人以细致、深刻的情绪和情感的感染,引起人们情感的波澜,启迪人们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真理的追求。中国近代思想家、美学家陈望道先生说过,“审美的境界是以具体化、直接化为其特性。它始终摄无限于有限,藏普遍于特殊,也始终是具体的、直接的,通过感官而感受,达到愉悦的境界”。这就是说,在美的领域中,只有形象才能给人以愉悦的感受。审美教育的形象性是具有感染力的形象,包含着情感的生动,它使人易于接受教育,通过美的事物和美的形象感染人,影响人的情感,感化人的思想,进而深化人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明辨善恶美丑,以积极的、正确的态度面对世界、社会和生活。所以,审美教育以各种形象来感染人、打动人心,使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审美教育具有娱乐性

审美教育是在个人兴趣爱好的形式中和娱乐中接受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性质和逐渐性的特点。这种教育形式使受教育者身心都处在愉快、自由的状态中,使受教育者学习的速率大幅度提高。“寓教于乐”是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人是有情之物,娱乐是不可缺少的,高尚的娱乐有益于身心的健康,也有益于教育。事实上,许多品德和知识都是从娱乐中学来的,审美教育便是从娱乐中接受教育。审美教育重视人的娱乐生活,在娱乐生活中培养人的审美爱好,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孔子就是一位非常懂得娱乐,并能够通过娱乐去教育人的教育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孔子对审美娱乐性的界定。审美教育的娱乐性就是使人在情感上得到自由、舒畅,从而达到精神上的升华。审美教育以情感人,理在情中。人们在欣赏美的时候,直接的效果就是情感的体验,但是在情感的体验中就暗含着理性的认识。它能够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完美的心理结构和心理定向,会产生新的审美期望,甚至会对受教育者的精神生活产生影响。

(四)审美教育的影响具有深远性

审美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深远教育,主要作用是陶情养性,塑造完美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人的审美素质。这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审美效益不是立竿见影的,而具有一种长期性、后效性等明显特点。审美教育的落脚点或是从根本上说,是提高人的审美素质,塑造个体健康的人格。因此,审美教育本身释放的能量只能到达受教育者的个体身上,不能直接作用于社会。它需要通过接受者素质的提高作为中介,并转化为接受者的一定社会能量才能释放出来。就接受个体而言,当他接受某种审美教育的能量以后,也有一个潜移默化的积累与消化过程。因此,审美教育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从审美体验、回味的持续性来说,在审美教育中,美的事物作用于欣赏者的感官,引起欣赏者情绪的激动,它必然会在欣赏者的头脑中留下痕迹,这种感人的形象是不容易忘记的。即使在审美高潮结束以后,欣赏者仍然会在某种特定的审美心境中展开审美回味,虽说不像在审美高潮时那样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但还是沉浸在一种弥漫的、持久的、断断续续的回味中。审美教育就有这样一种持续性和长期性的效应。

(五)审美教育具有全面性

审美教育已经渗透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俄罗斯思想家、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认为:“在活生生的现实里有很多事物,或者更确切地说,一切美的事物只能包括在活生生的现实里。”这就是说,审美教育存在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艺术、科学、教育等各个领域。审美教育是通过对受教育者进行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综合类的教育工程。

审美教育对实现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它完善人格的建构,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它通过和德育、智育、体育的结合,提升人的精神世界,塑造良好的性格,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开发人的智力,提升人的气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正是因为审美教育有这样的内涵和特征,所以它在塑造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