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无人机保险:黑暗中的等待与黎明的曙光

无人机保险:黑暗中的等待与黎明的曙光

【摘要】:机身险主要针对无人机本身在操作期间造成的损坏,无人机进水、电池、地面设备损坏等情况是否在承保范围还要以承保方的具体规定为准。第三者责任险,承保操作无人机时发生的对第三者人员及财物造成的伤害或损失。2015年2月,太平洋保险推出一款农用无人飞机保险产品,提供机身损失保险和第三者责任保险两种保障,基本涵盖农用无人机作业中的主要风险。无人机综合作业保障方案3)众安保险。

华盛顿邮报2014年发布过一份军用无人机事故统计报告,数据显示,2001年9月11日至2013年12月,美军坠毁无人机数量超过400架,其中既有小型无人机,也包括捕食者和全球鹰等大型无人机。且几年间,随着美军服役的无人机总数不断提升,从数千架增长到了1万架左右,无人机的坠机数量也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

因为是军用无人机,其中有很多是受到敌方的干扰等因素坠落在战区,但是,仍然有1/4的坠机事故发生在美国,也就是无人机试验或者驾驶训练期间。造成这1/4意外坠机事故的原因,既有驾驶员操作失误,也有无人机本身的技术缺陷。

这些数据虽然并不能代表民用无人机的安全性情况,但我们从中仍不难看出,无人机作为一种空中技术手段,其风险性是显而易见的。2015年全球民用无人机销量超过50万架,消费娱乐用无人机占绝大多数。民用无人机在技术可靠性、飞手的能力水平上,都是难以与军用无人机相媲美的,也就意味着数十万的基数背后,潜在的安全威胁是不可忽视的。

所以,在民用无人机领域里,我们可以常听到“炸机”一词,听起来虽然有些戏谑的意味,可“炸机”可能导致的后果却不容小视,轻者硬件受损,重者则伤人害己。英国就发生过一起无人机误伤男童事件,螺旋桨的威力让男童的一只眼睛受到严重创伤。

一边是日益庞大的消费群体,一边是事故灾难的频繁发生,推行无人机保险是无人机行业的必经之路,无人机行业对保险的需求十分紧迫。

2014年以前,我国关于无人机保险的信息凤毛麟角,这里还属于一片待开发的荒地。无人机流行起来了以后,保险机遇被发现,众安保险、永诚财险、平安保险、天安保险、太平洋保险、中华财险等保险公司,通过与无人机企业合作或者自己开辟分支业务的方式,涉身无人机保险领域,无论是消费级还是工业无人机用户,都可以从中得到一些保障。

无人机保险常见的有机身险、第三者责任险、面向无人机操作人员的意外伤害保险等,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前两种。

机身险主要针对无人机本身在操作期间造成的损坏,无人机进水、电池、地面设备损坏等情况是否在承保范围还要以承保方的具体规定为准。第三者责任险,承保操作无人机时发生的对第三者人员及财物造成的伤害或损失。举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比如你家的浴缸漏水了,导致邻居家被淹产生了损失,如果你之前购买了该类型保险,保险公司会替你赔偿邻居损失,这叫作第三者责任险,也类似于汽车的交强险。关于无人机第三者责任险,有的保险公司还推出了“跟机”和“跟人”两种选择,“跟机”是以无人机作为保险标的,承保不同人员操作时发生的对第三者的风险。“跟人”是指某一特定操作者作为保险标的,承保其本人操作无人机时产生的对第三者的风险。

下面是一些具体的无人机保险介绍(以下保险细则均来自2017年之前):

1)太平洋保险。2015年2月,太平洋保险推出一款农用无人飞机保险产品,提供机身损失保险和第三者责任保险两种保障,基本涵盖农用无人机作业中的主要风险。植保无人机应用于农业领域,在作物喷洒作业中,单架每天作业面积可达500亩以上,大大节省了人力喷洒,农用无人机也成了农险新技术应用中的重要部分。

太平洋农用无人机保险

2)天安保险。2015年6月,天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正隆(北京)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UFLYING无人机联盟推出了国内首个“无人机综合作业保障方案”,围绕机身、三者、人员提供全方位保障措施。

无人机综合作业保障方案

3)众安保险。2015年8月31日,大疆创新联合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针对大疆无人机机损的DJI Care服务计划。目前DJI Care条款面向的是Phantom 3、Phantom 4、Inspire 1等系列无人机,保障期限为一年,保障金额为所购飞行器的市场指导零售价。

DJI Care

(续)

众安保险官网上的安心飞2.0保险针对的是无人机第三者责任保险,面向不同品牌,既有工业级也有消费级,投保方有四种选择,有飞手执照的能享受一定的价格折扣,保障期限一年。

安心飞2.0

4)永诚财产保险。2015年9月15日,永诚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四川帆陌科技有限公司推出无人机机身损失险及第三者责任险,面向Phantom系列、Inspire系列和组装机。笔者在永诚保险的官网上并未找到和无人机相关的资料,下面的信息是从淘宝中收集的,截取了部分。

机身损失险及第三者责任险

(续)

5)平安保险。2015年9月19日,平安产险联合正隆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UFLYING无人机联盟共同推出了“平安遥控模型个人责任保险”,其保障分“跟机”与“跟人”两个投保选项,不同会员类型享有不同的投保方案,比如认证会员和注册会员仅限于7千克以下“跟机”套餐的投保,有专业飞手资质的才能投保“跟人”套餐。

平安遥控模型个人责任保险

无人机保险服务的关键不仅在保费和赔偿限额,还在于理赔流程是否完善。一个完善的理赔流程,可以方便被保险人的保险标的出险时及时得到保险公司的理赔,切实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同的保险公司在理赔程序上有所不同,但理赔的基本步骤大部分还是相同的。

首先保险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拨打电话向投保的保险公司报案。保险公司的理赔服务人员会指导如何准备理赔材料所需的数据或照片。一般情况下,理赔材料的完整性和证明材料的说明性,决定理赔程序的复杂与否。理赔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下述资料:当时操作人员的身份证及无人机驾驶证;购买无人机的发票、无人机型号及操作说明;事故说明附无人机飞行数据;三者的身份证明及索赔要求;事故第一时间照片等其他与本案理赔沟通相关的资料。资料提交完毕后,等待保险公司进行理赔核实后即可得到赔付。

从表面上来看,2014年以后,无人机保险的荒地被开垦,开创了涵盖消费级无人机和工业级无人机的保险品类,理赔流程体系也就被建立。但实际上,目前国内保险市场涉足无人机领域的并不多,无人机保险发展时间较短,保险公司对无人机的事故风险还没有足够的经验数据。所以无人机保险服务市场还处于尚不成熟的阶段,主要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

大环境 目前我国专门针对无人机保险的法规还没有完全落地,像瑞典、挪威和丹麦这些国家,已经就无人机保险做了强制性规定。产品标准化不统一,各厂家产品自成一体,各零部件价格不透明,保险公司的定损很难掌控,在保险事故发生后,无法对事故进行精准判断。无人机有自己的机身编号,这个编号是专属唯一的,但是无人机的编号目前没有国家标准,都是厂家标准。

无人机用户 风险不确定性因素较多。“黑飞”情况屡见不鲜,增加了很多意外风险,使事故难以控制;无人机使用者不断增多,小孩也成了无人机操作者的一部分,这也将带来很大的潜在风险。

无人机拥有者给无人机上保险的意识薄弱,对内容的理解不到位,担心过多,行业人群的参与度不高。无人机爱好者对于无人机保险的认知性低,应提高无人机拥有者的保险意识与认知。随着无人机拥有者数量的剧增,其中有些风险可以自己承受,但可以通过投保的方式降低成本,另外一些风险自身无力承担,比如第三者责任情况,往往更能体现保险的重要性。

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将无人机拒之门外。英国《电信报》之前称在无人机大热之后,居家险保险业者火速将飞行器、远端遥控器从他们的条款中移除,以拒绝支付无人机可能衍生出的庞大法律费用。而美国也有报道称,很多保险业者不愿为无人机做担保,只顾“明哲保身”。国内保险市场涉足无人机领域的也较少,还没有形成有序的市场。

无人机的应用领域不同、用途也不同,市场上缺乏对无人机保险的细致划分,无法做到规范无人机保险。以至于像中华财险联合无锡汉和推出的无人机保险就只针对汉和植保无人机使用;太平洋保险只针对农业植保无人机使用;大疆的DJI Care也只针对大疆的产品使用。这样的现状,使得无人机保险没有一个完善的体系,有了很大的局限性。

保险公司对无人机的风险点无法精确判断,现在保险公司没有足够的数据来支撑现在的保险产品。

无人机失踪或盗抢普遍不在保障范围内,但这种情况也会出现,也就是业内所说的“提控回家(飞机飞丢,只剩下遥控器)”,一旦丢失却不能理赔也成为无人机保险亟待解决的难题。

正是由于种种困难的存在,无人机保险还没有迎来黎明。

就在常规无人机保险还处于困境之时,国外出现了一种比较特殊的模式。美国无人机保险公司Verifly有一款无人机责任险APP,它以用户为中心,设置一个半径为0.25英里(402米)的圆,作为保险的有效覆盖范围。APP自建有地理数据库,且能掌握天气信息,它会基于综合因素给出报价,起始价是10美元/小时,赔偿额度是100万美元,用户接受报价即可支付。相比于目前市面上普遍的按年收费,这款按实际使用情况报价、按小时收费的APP确实改变了无人机保险领域的游戏规则。

Verifly公司的无人机保险APP与UBI车险十分相似。UBI是车险领域的一个热词,全称为Usage Based Insurance,即基于驾驶行为而定保费的保险,保费取决于驾驶时间、地点、驾驶方式等综合指标考量。

在欧美,一些鼓励UBI发展的政策早已落地。它们的UBI车险商业模式起源于按里程付费,StateFarm、Progressive、Allstate等公司均已推出了有一定影响力的UBI产品,且英、美、意大利等国的UBI保单量呈大幅上升趋势。在中国,UBI车险发展相对滞后,不过也有多家保险公司在探索UBI模式,且推出了UBI车险产品。现在,车联网技术提供商、互联网公司、汽车制造商等均在尝试向这一领域迈进,以抢占市场先机。

在无人机常规保险还没成熟的今天,将UBI模式套用在无人机领域,绝对是大胆而创新的尝试,在刚刚萌芽的阶段,我们不能简单地评论它可不可行。虽然Verifly APP凭一己之力很难打破无人机保险面临的困局,但这种按飞行时间收费的想法是值得被业界考虑的。

无人机保险想要从黑暗走向黎明,既需要业界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创新性的尝试,最终形成一个科学的定价策略,一个完善的理赔流程,一套成熟的保险体系,而不仅仅是拿汽车或者通航界的规则来套用。